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姓名:梁永丽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科学技术哲学指导教师:陈喜乐2006050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者:梁永丽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王伟柱.王国领论自主创新劳动和创新型国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3)人类劳动可以分为原始劳动、自然劳动、机械劳动、自主创新劳动和自由劳动.创新型国家就是以自主创新劳动为主的社会.自主创新型社会是由机械劳动为主的社会向自由劳动社会发展的必经历史阶段.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劳动.2.期刊论文王章豹.唐书圣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高校自主创新的成就、困境与出路-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高校是国家自主创新的知识源头和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以大量统计数据为依据,总结分析了高校自主创新的成就和优势,剖析了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高校自主创新面临的困境,并从理念创新、投入体制创新、组织队伍创新、机制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径路和措施.3.期刊论文徐冬青.XuDongqing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成功经验与江苏自主创新-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5)本文考察了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江苏自主创新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在借鉴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江苏自主创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4.期刊论文席鹭军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求实2010,(4)自主创新因具有外部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特征,企业难以在荆棘丛生的自主创新道路上走向成功.因此,现实要求政府采取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有效的政策措施是财税政策,它不仅能消除外部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给企业自主创新行为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能坚定企业自主创新的信心,激发企业创新潜能.5.期刊论文张婕.ZhangJie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创新中国高峰论坛综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03(7)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创新中国高峰论坛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科技、教育、文化为主题,围绕科技自主创新、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文化等焦点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认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科研机构的骨干与引领作用、大学的基础与生力军作用.这既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也是科技界、企业界和文化教育界的共同机遇.6.期刊论文熊鹰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3)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他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七大报告里又再次作了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7.期刊论文许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北方经济2008,(22)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此,对该问题的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首先认真诠释了自主创新战略和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然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特定环境提出一些可行性强的措施.8.期刊论文刘阳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推进器-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2)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的中长期目标.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一些向创新型国家迈进的条件,但要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还需要不断地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应从营造社会文化氛围、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发挥政府功能、培育创新主体、加大创新投入、强化人才培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入手.9.期刊论文周显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咨询导报2007,(21)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条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灵魂和核心.10.学位论文邬晓庆创新的哲学透视——兼论自主创新的路径2009创新作为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在当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目标。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就必须认真规划并执行中长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路线,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着力突破限制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本文第一章首先把约瑟夫·熊彼特创新定义的基本内涵由经济学延伸至政治等其他社会领域,指出创新的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学意义上,而是拓宽到了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层面上。提出创新理论是一个全新的系统的涵盖国家发展方方面面的系统构架。指出制度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创新的效果,才能促进我国尽早尽快的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本章还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创新进行了分类,例如根据行和知的关系来划分,分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根据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何种创新方式占主导地位可以将创新划分为农业创新、工业创新和知识创新;根据创新活动的影响力大小,又可以将创新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根据创新的客体的不同,有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之分。根据创新的主体性又可以将其分为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等。并一一的对上述分类进行了阐述和解释。重点对自主创新进行了阐述,对自主创新的三种形式及其在创新战略中的相对重要性做了概要性的叙述。本文第二章在认识论方面,讨论了创新过程的主客体和创新思维。指出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人,客体是社会生活中技术、制度和思想等各个领域的一切活动。创新思维就是创新的主体——人,能动的依据既有科学知识、技术以及经验,创造一种全新的事物或者对现存事物进行改进、变革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思维活动。它的哲学表现就是对事物的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等。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区别于以往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践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创新的认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主客体观,认识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以及辩证法中的若干原理,分别揭示了创新的属性——实践性,创新的哲学依据——创新思维,以及进行创新活动的若干理论基础。对创新的分析,不应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该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环节,将对创新的认识深入化。创新是一种现实的实践活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其重要作用。本章还讨论了创新思维的三个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影响创新思维的因素,结合西方社会发明创造的文化背景指出创新思维的发展模式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量变质变相互转化的基本原理。本章还比较讨论了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认为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在整个创新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正是因为有了对既有事物不足的批判思维,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事物改进的创新思维。最后本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论证了创新的必然性,由于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不断发展的,且发展自身有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发展模式,指出了创新的模式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尽一致,但都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认识到这点可以帮助创新的主体认清当前的客观的创新环境及条件,以便科学合理的制定创新发展的目标和路线。第三章主要是讨论了自主创新对当今社会发展的贡献,即自主创新的价值。自主创新过程首先就是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首先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有力的验证和补充。更重要的是,自主创新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自主创新时至今日已经成为限制一个国家发展的脉门,它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进而对国家的强大和稳定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指出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将有利于我国应对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各种挑战,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依靠资源消耗促成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被证明越来越阻碍国家的发展,此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促成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至为紧迫的任务。党提出了全社会要科学发展的要求,全社会要和谐发展的要求,而和谐发展的基础就是自主创新带来的经济结构合理,生态环境理想,社会环境文明等。综上所述,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自主创新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第四章讨论了自主创新的可能实现路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不可一概而论。在微观层面上,要从每个个体出发,提升教育水平,扩大基础教育,奠定自主创新的社会基础。着重发展提升企业的创新意识,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将产学研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这三角支架式的稳固的创新体系。在宏观层面上,加大对创新主体的资金投入、物质支持与社会支持,努力吸引人才,为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促成创新的跨步式发展。实际上,微观创新都离不开宏观上的支持,技术上的创新离不开制度上的保障,创新实践活动离不开认识的指导作用。所以,在回答自主创新的路径的同时,问题又回归到对创新的理论认识上来。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c53121f8-8772-417c-af4f-9e35005cb6ec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