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及价值第一节教育与学前教育一、教育(一)教育的界定1、教育的定义: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思想品德的形式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二)教育的主要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个体适应和成长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教育具有选择功能二、学前教育(一)定义:是指0至入学前的儿童身心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它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项社会活动。具有福利性和教育性。广义:泛指一切形式、一切场合的学前教育,包括机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狭义:主要指机构教育,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2(二)学前教育的种类及其特点与功能1、家庭教育,或称家庭学前教育、学前家庭教育主要特征:(1)时间上的首施性和延续性(2)方式、方法上的个别性和多样性(3)目标上的随意性和差异性(4)家庭教育具有生活性2、社会教育,或称社会学前教育、社区学前教育含义:指家庭以外的其他社会机构、社会团体、政府部门及私人创办的为学前儿童提供的非正式的教育。主要特点:接纳对象的社会性;社会教育具有娱乐性;教育活动的群体性3、机构教育含义: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入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1.5~3岁阶段的教育称婴儿教育,也称托儿所教育3~6岁阶段的教育称幼儿教育,也称幼儿园教育主要特点:(1)受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约束和指导,有统一的管理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3(2)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旨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地、和谐地发展(3)符合一定标准的房舍、设备及场地,能确保儿童最基本活动的展开(4)有专业人员承担教育工作,机构中的各类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地受过专业训练,尤其是教师,大多是接受过师范教育或通过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的。第二节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一、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学的界定1、定义: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年龄分支学科,这是一门研究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目的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特性与规律的科学。2、分类:可以分解为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学前教育课程论、学前教育活动论三个分支或三个研究领域。3、核心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师一个明显的价值问题,站在什么立场上,赋予何种价值就有可能引发学前教育相关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特性的变化,即表现出来的特别性的差异(二)学前教育学的性质独立性;应用性;综合性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形式和发展4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一)学前教育理论的萌芽代表人物著作观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外象内感”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首先,学前社会公育观;其次是学前教育目的观;再次是学前教育方式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论》按人的身体成熟状况划分年龄段的设想(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形式1、促使中国学前教育理论形式的主要人物及思想人物思想陶行知对儿童实施六大解放:解放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陈鹤琴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能都通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的小些罢了52、促使西方学前教育理论形式的主要人物及思想人物思想夸美纽斯提出普及教育,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从婴儿到成年的不同年龄对象卢梭人得天赋都是善良的,如果顺任天性发展,罪恶就可以消灭,教育就是要使儿童归于自然,从而形成了教育史上的自然主义教育福禄贝尔第一,他认为万物是由神而来,神是万物之源第二,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阶段特点,并使儿童获得和谐地发展第三,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儿童内在的自我活动和自动的态度第四,他认为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是宗教内容,认为这是所有内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五,在教学方法上,他主张尊重儿童自由,重视游戏价值;使用恩物(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人物著作观点杜威《儿童与课程》《我的教育信条》《经验与教育》《教育上的关系与努力》1、消除福禄贝尔主义中的恩物的形式主义的影响,强调建立一个彻底促6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方案2、儿童是教育的中心和起点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法》《教育人类学》《蒙台梭利手册》《高级蒙台梭利法》《儿童的秘密》《人的形成》1、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2、教育的根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3、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环境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儿童期与社会》《同一性:少年和危机》他们之间理论上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弗洛伊德较多地强调生物本能决定论,而埃里克森在接受弗洛伊德的理论影响的同时,反对其生物本能决定论,强调社会文化7生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班图拉《青少年的攻击行为》《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一是强调个人和环境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二是儿童通过直接体验和观察产生学习三是强调教师和成人的素质皮亚杰一是认为儿童的智力是一种认知结构;二是他把儿童认知结构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三是认为影响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的因素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对物质环境的经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在活动中经过自我调节所不断取8得的主客观的平衡9第二章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第一节儿童观一、儿童观的界定定义:指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态度二、儿童观的形态(一)社会主导形态1、定义:指一定社会中的政府机构、法律机构及其他剧支配地位的人们所持的对儿童的看法、态度。2、特点:不但具有法律性,而且阐述概括、简约。(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1、定义: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所持的儿童观。2、特点:与具有法定性的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不同,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不具有法律效应,且在一定的时期具有明显的多元性。(三)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1、定义:指广大国民对于儿童的根本认识和态度,这是一种最具实际意义的儿童观,因为儿童就是在这种现实的儿童观的作用和影响下生活和成长的。2、分类:10(1)形成性儿童观或理念性儿童观(面向现实)(2)实质儿童观或功效儿童观(面向儿童素养及技能)三、儿童观的结构1、自然层面——儿童是自然的存在2、社会层面——儿童是社会的存在3、精神层面——儿童精神的存在四、科学的儿童观的内涵主要观点:1、儿童是稚嫩的个体,身心各方面尚不完善,需要科学地、合理地照顾和保护2、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3、儿童是完整的个体,除了健全的身体外,还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4、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除了有充分的发展潜能,还存在发展的个体差异,应该循其身心发展规律,承认个体差异,充分发掘其潜能。5、儿童是天生具有性别属性的个体,应杜绝性别歧视6、儿童是成长在一定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应注重给他们提供指向环境的体验、交往、操作、思考的机会。五、儿童观的演变11(一)“国”本位的儿童观(二)“家”本位的儿童观(三)“神”本位的儿童观(四)“人”本位的儿童观第二节教育观定义:主要指学前教育观,是指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一、学前教育价值观(一)价值与学前教育价值的内涵1、教育价值是指主体的教育需求通过教育客体得到满足,是主客体之间以教育为纽带的一种利益关系。2、所谓学前教育价值观则是在哲学意义上对学前教育价值关系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性质、类型的确认和定位。(二)学前教育价值观的演变1、在西方的文化价值论中,把价值的本质归结为“期望性观念”2、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历史上,学前教育价值观也经历了一再的变异3、从世界范围看,学前教育价值观也在发生变革。从让幼儿“学会生活”到“学会学习”,再到“学会关心”,体现了人们根据社会的发展变革在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学前教育价值观。12二、学前教育目的观(一)学前教育目的观的内涵学前教育目的观指的是对于学前教育目的的根本认识和看法。(二)学前教育目的观与价值观的关系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的价值往往是紧密相关的,有的思想家明确地认为教育价值是教育目的的指针、准则。三、学前教育环境观(一)学前教育环境观的内涵指的是对于学前教育环境的根本认识(二)影响人的发展的环境一类是人际的、社会的环境,另一类是自然的、物质的环境。四、学前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三观点可以总称:学前教育实践观(一)三级水平一是直接地利用创设的教育环境与幼儿个人或集体发生的互动并施加影响;二是监督教育方案的执行并指对教育成效的测定和分析;三是研讨特点年龄教育方案并加以文字化、类别化、操作化的工作。(二)三方面观点的内涵1、学前教育课程观指的是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根本认识。2、学前教育教学观是对学前教学本质及过程的根本认识133、学前教育评价观“学”的结果评定就涉及评价,评价观涉及为何要评价、根据什么评价、怎么评价等问题。五、当前教育观的主要观点1、幼儿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好发展的活动,必须认真地、科学得加以组织。2、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要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打基础。因此必须以促进幼儿在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3、幼儿教育是一种追求效率的整体性影响活动。因此,必须注重教育内容的适宜性和联系性,并合理地、有效地、系统地和综合地使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4、幼儿教育是一门科学,必须充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规律,幼儿教育必须关注每个幼儿的需要、发展的可能和潜力5、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支持和配合,幼儿教育应充分利用自然、社会、文化中的教育资源。6、幼儿教育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它的本质不是灌输,二十创造一种轻松、愉快而富含有效刺激的环境,引导幼儿在全身心参与的诸多活动中得到发展。14第三节教师观一、内涵指对教师的看法、态度。二、教师观的层次考察教师观可以再两个层次上进行:一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考察教师观;二是在教育过程中考察教师观。二、当前教师观的主要论点1、幼儿教师才是我国教师队伍中一股朝气蓬勃的力量,是儿童发展的促进者,应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尊重。2、幼儿教师是幼儿健康和安全的保护着,是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他们的劳动是崇高、伟大而艰巨的。3、幼儿教师从事的是幼儿早期启蒙的工作,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且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的工作,因此,她们从事的是保育和教育工作,也是科学和艺术工作。4、幼儿教师从事的是一项需要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的工作,她们的工作关系到幼儿的未来、社会的未来。5、幼儿教师是研究者、开创者,应关注儿童、了解儿童、理解儿童、研究儿童,并以创新的精神与儿童互动、对话。6、幼儿教师是一份专门的职业,需要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没有科学的武装就不会有科学的成效。1516第三章生态环境与幼儿教育第一章生态环境与教育的生态环境第二节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二、生态环境含义:指各种生态因子综合而成的影响某种生物(包括人类)的个体、种群或某个群落的环境。(二)生态系统含义:指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联系。(1)教育的生态环境(一)关系: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现象和活动,也有与其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且彼此间存在着协同进化的联系。(二)含义:多层次的环境与多层面的中心构成教育及其构成要素在内的自然的、社会的及精神的多方面的联系和协调,这便是教育的生态环境。(三)分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生态环境是研究幼儿教育与发展的新视角17重视环境和因素的影响是近年来学前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特点。一、自然生态环境与幼儿发展(二)生态圈1、含义:生物圈是由生活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中的生物构成的一个有生命的圈层,是地球的表层、外套,呈不规则形状。2、组成部分:上层为大气圈的一部分,生物圈的中层是水圈,下层是土壤圈(岩石圈)3、作用:生物圈中大气圈、水圈及土壤圈的生态条件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一)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作用与幼儿的发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