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组听课记录2013—2014上学期听课记录武训实验小学听课记录2013年9月28日听课老师吕建印听课科目美术听课目的与重点:目的: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明确美术的含义和美术的分类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美术门类的不同视觉特征,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存在的美术现象,并在欣赏、讨论中,体会美术门类的形式特征,获得美的享受。能在本课讨论、讲解、欣赏基础上拓宽思路,了解美术的含义、分类及美术的社会作用。能运用本课所授知识写出短文,使审美情感得以丰富、升华。重点:让学生在懂得美术的含义、基本分类及主要特征之后,充分阐述美术的社会作用。特别是美术和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以提高学生对美术这一学科的认识,从而启发学生学好美术的自觉性。听课内容、过程、情况:一、课堂讨论——你认为什么是美术?1.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并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作品。2.教师指名让学生以举例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见解。①大部分同学只能说出画画是美术,个别同学可能会说出建筑设计、雕塑设计、服装设计、陶瓷设计等是美术,教师首先肯定他们的说法。②紧接着教师引导从早晨一起床开始说起。教师:床——家具美术、被面——染织美术、衣服——服装美术、牙膏、牙刷、梳子、脸盆、盘子、筷子等——工艺美术、自行车——工业美术、教室——建筑美术、室内装修——环艺设计。学生:尺子、书包、小盒、头花、手表、鞋子、冰箱、电视、书法、摄影等,这些都是美术。结论: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都离不开美术。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美术的世界教师重点讲解并板书(本环节以教师引线,学生举例,教师补充说明为主)。1.美术的含义(教师口述内容并重点解释)2.美术包括:①绘画:东方绘画[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日本画等]、西方绘画(水彩、水粉、油画、素描等)②雕塑:圆雕(完全立体的可以四面欣赏的一种雕塑)、浮雕(半立体的,浮着在另一平面上的一种雕塑)。⑧工艺美术:传统手工艺(象牙雕、玉雕、金银首饰等)、工业美术(电视、洗衣机、交通工具、花布、陶瓷等)、商业美术(装潢、广告、橱窗等)。④建筑:公用建筑(学校、商场、体育馆、公园等)、民用建筑(居民楼、四合院、农舍等)、纪念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另外书法、摄影、篆刻等也属于美术范畴。绘画和雕塑属观赏性艺术(满足精神生活需要);工艺美术和建筑属于实用性艺术(满足物质生活需要同时也可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同样具有观赏价值。3.美术的社会作用:认识、教育、审美、创造美的作用,另外也具有陶冶情操、交流功能等作用。三、屏幕展示当学生对美术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几组图片,并让学生说出每组图片中分别涉及了哪些美术(放映图片时配有音乐)。一组:小明的一天。二组:外景图片(重点——雕塑、建筑包括园林设计)。三组:内景图片(室内装修、家具设计、橱窗设计、服装设计等)。四组:绘画为主的作品——①由一幅图片而创作的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素描、速写、版画、装饰画、色彩构成等。②中外名作欣赏。五组:工艺美术为主的作品四、课堂练习1.填写课本表格。2.学生自命题,写—篇300—500字的关于美术的短文。注:在学生写作文时,教师用5—10分钟检查学生表格填写情况,其余时间指导学生作文。五、课堂小结指定3—5人读有代表性的作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听课记录2013年9月15日听课老师侯娟听课科目美术听课目的与重点:目的:1.从美术的角度探讨地图的历史和种类,学习应用手绘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的眼光关注文化。重点:让学生借助“地图”表达地域概念的多种方式,对自己生活的或感兴趣的环境进行概括和表现。听课内容、过程、情况:一.导入:看一看。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谷歌地球。在谷歌地图上查找大家所在的位置(姚官屯乡中学)。查找学生所在村的位置、家的位置。用大家熟悉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对地图的好奇感,自然导出课题——有趣的“地图”。二.探究:1.看看这些画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画家的有关地图的画,观看之后回答问题。2.老师总结:有趣、形象化、艺术化三.实践:画一画1.提供练习建议a)将自己上学的路线和周围的环境画成小地图;b)绘制自己所在学校的分布情况以及周边环境;c)把自己曾去过的、有纪念意义的地方画成地图;d)把送给亲人活朋友的礼物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并制作趣味“藏宝图”,让他们按图寻“宝”,获得一份别样的惊喜2.学生开始画,教师巡回指导。四.作品评析1.学生解说2.学生互评3.老师点评,肯定学生的劳动,以表扬为主并诚恳的指出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五.课题总结,课程延伸我们以后要养成关注周边环境,并运用美术手段,记录和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形成运用美术手段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及生活的习惯听课记录2013年10月16日听课老师陈林生听课科目美术听课目的与重点:目的:1、能够感受和运用具有流动感的线条和动势,表达自然中具有流动美的事物的节奏感和韵律感。2、能够感悟形式美感,提高审美能力。3、对“美”有进一步的认识,并思考“美”的运用。重点:使学生对“美”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增进生活情趣的教育目的。抓住时机,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开展联想,思考“美”的运用,提高认识水平。听课内容、过程、情况: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的自然现象,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下面大家注意看大屏幕。(课件展示有关流动事物的图片、录象资料。其中包括;流水的状态、流云的状态、奔跑的动物、车流、旋转马、我国传统社火活动——舞龙。)师:所看资料中各个场景的综合特征是什么?生:动感、运动、流动。师:是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流动的现象有很多,请同学们例举下你在生活中见到过那些流动现象?生:发廊门外旋转的霓虹灯;大人们的波浪卷发;飘动的数叶;龙卷风;天上的流星;大海的波涛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刚才同学提到了大海的波涛,资料中也看到了流水的状态,其实水的状态非常多,比如:水滴石穿、潺潺的小溪、大气磅礴的黄河水和汹涌澎湃的大海的波涛,水的不同状态给了我们不同流动的感觉。下面我们做一个小实验来亲身体验一下流动的感觉。展示实验:将几滴墨汁滴入水缸中,用小木棍轻轻搅动,待出现墨痕变化后,用宣纸放于水将膜痕拓出。欣赏水纹图案自动流动的独特美感。(学生观察实验中墨汁在水中慢慢展开的美妙动态变化,欣赏水纹图案体会流动的精彩与神秘、感受美的奥妙、流露出惊奇的目光)师:如果同学们有兴趣课下可以做一下这个试验,老师在课下做过很多这样的实验,来给大家展示几幅,看看他们分别象什么?学生观看课件资料;共六幅生:象旋转的波浪、象龙卷风、象章鱼、象由水画、象大海、象眼睛、耳朵或月亮。(学生能够们表现得很兴奋,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师:我们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作品,有些足意想不到的但又是在情理之中的。我们这个实验可以得到三个结论:①把墨滴滴入水中,可以出现自然的流动和渗化效果;②把水面上流动的墨痕用宣纸拓出来,是把动态的流动转化成了静态的流动,换言之,不仅动态产生流动感,静态同样可以产生流动感;③流动可以产生美感,因为流动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激情和跳跃感,流水和流云是自然造化的美,动物的奔跑和车流带来生命的律动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流动之美》。学生观看课件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流动事物的美感。共八幅:《流动的沙漠》、《瀑布》、《夜晚的盘山路》、《海螺刨面》、《梯田秋景》、《夜晚车流》、《都市立交桥》、《漓江山水》师:提问:这儿幅静止的面面中你喜欢哪幅,它能不能给你带来流动的美感?生:我喜欢第二幅《瀑布》,因为看到这个看到这个画面好象听到了流水的声音,心里很舒服。师:这位同学可以通过视觉带动听觉和其他感受,这是流动带来的感受。生:我喜欢这幅《夜晚车流》,因为看到个车流动可以想到人和都市。师:灯光闪烁、来往穿梭的车流让这位同学感到繁华都市中的秩序美感。生:我喜欢这幅《海螺刨面》,因为立体感和空间感很强,色彩柔和。那幅《漓江山水》给人柔美、忻静、飘逸、宛如仙境的美。师:我们看了这么多有流动美感的图片,下面分忻一个问题,这些图片中流动美感是如何产生的,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生:线条。师:好,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线条。来看《海螺刨面》这张图片,这里面有优美的螺旋状线条,也有排列规则的弧形线条。(课件演示:在画面上把线条提炼出来)我们把面面隐去只留线条,就能更明显的感受到线条所体现出的流动美感。来看《漓江山水》这张图片,漓江山水貌似静态,但在静态中仍能感觉到飘动的尖感,这种美感是从何产生的?(课件演示:在画面上把线条提炼出来)我们把画面隐去只留线条,可以看到,是山峰间起伏不断的波浪线产生了动感。来看《夜晚车流》这张图片,看就有流动美感。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把这幅图片的线条的流动美感提炼叫来。两位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在纸上勾画图像。师:图片当中公路的S线和车显现出的连续条约的线都增强了画面流动的美感。男同学的面相对严禁们但缺少变化,没有表现出S形的美感,女同学的画更随意更流畅,但有点状线缺乏秩序感,有些散乱。好,谢谢这两位同学。我们来总结一下:流动的美来源于线条之美,是回旋、波状、连续的线条所产生的特殊之美。这些线条的旋转、起伏和跳跃让我们感受到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之美。下面我们听段音乐。播放音乐:屏幕上的波形线条可以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着,我们把它叫做看得见的音乐。这时教书随意把音乐停下来,波形也就会定格,要求学生随手把波形勾画下来,找到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的变化,再对比火车汽笛声和车轮在铁轨上滚动的声音,同样让学生画出波形。师:这三种波形是不是有很大区别,哪一种更美?生:第一种。师:总结:我可以看到,美术作品中的节奏、韵律是通过线条等手段表现出来的,从而表现出流动美感。分组讨论:下列几幅作品的节奏韵律是怎么运用的,给你们感受如何?共分六组,每组分析一张图片教师总结:好,刚才大家所作的分析都非常好,同学们都能充分的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线条是怎样运用,从而表现出流动美感的。教师提问:美术作品中流动美感是凭空而来的吗,他的灵感来源于何处?学生回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教师提问:好,大家注意观察下面两幅画面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学生回答:他们都有回旋状的线条。课件演示:从大海的旋涡图片中提炼出线条,经过转化使之与古陶瓶上的纹饰自然重合。教师总结: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中马家窑文化出土的古陶瓶,他的纹饰反映出我们老祖先很早就从流水、流云等自然现象中提炼出抽象的线条,提炼出的流动美感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在现代的美术作品中则更多的提炼了自然生活中的美感,使之得以运用。人类的画笔下所产生的流动之美,大都从自然中得到启发,通过提炼、加工,融入艺术家自己主观的感受,使之更家充分、强烈和完美。我们这节课,大家能够看到很多自然的流动之美,也可以看到美术作品之中是如何运用线条的节奏、韵律变化来产生流动之美的。课堂练习:在陶瓶上画装饰图案,或者画一张装饰画。要求运用线条的节奏、韵律变化来产生流动美感。教师巡回指导,反复看教学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优秀作业作出肯定。鼓励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表现,讲解创意和构思,并组织学生发表意见进行交流,教师针对典型作业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很多同学的创意都给我们带来惊喜,画面非常生动,而且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流动中的节奏和韵律,其实就是研究事物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不仅仅用在艺术创作之中,而且更为广泛地运用于生活的实际。听课记录2013年10月22日听课老师苏瑞合听课科目美术听课目的与重点:目的:1、能够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画中的色彩,并能够对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作出简短评述。2、提高对绘画色彩的审美能力,培养有目的地运用色彩的创作意识。重点: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就已经吸收了新的知识。听课内容、过程、情况: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教材用具配备情况。二、导入新课:前两节课我们体会了不同的色彩会使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以及带来不同的感受,还学习了一些色彩学的知识和规律。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有同样的感觉,色彩是一切视觉要素中最活跃最有冲击力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