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构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符合江苏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同时又具有一定弹性和开放性的劳动与技术课程体系,既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江苏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江苏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由国家规定、地方组织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探索适合江苏教育实际的劳动与技术课程体系,切实加强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现以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验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为指导,制订本纲要。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普及教育及终身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和提升劳动与技术素养的重要载体,对于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全民劳动与技术素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与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劳动与技术素养为总目标,是重视设计、强调操作、立足实践、注重创造、体现综合、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有助于学生通过技术实践活动构建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手脑并用与知行合一,增强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发展工程思维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学生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技术理性和个性品质。劳动与技术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职业意识的学习与培养,充分发挥综合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课程理念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公民必备的劳动与技术素养。劳动与技术课程是着力培养学生劳动与技术素养的课程。获得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机会,丰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经历,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劳动与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与技术素养,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与共通能力发展的统一,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2.构建结构合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劳动与技术课程应该在综合的视野中进行。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同时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和渐进性。加强劳动与技术学习领域内各模块、各项目、各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统整,构建符合学生认识特点、符合技术特性、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体系,同时注意各学段、各年龄段间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上的衔接,形成态度和能力发展的序列,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3.选择体现时代特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以生活为基本逻辑组织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寻找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对现实生活有用、与现代科技有关的课程资源,并通过一定的加工与改造,成为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可感、易操作,同时又富有挑战性;课程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观察、体验、设计、操作、评价、再创和交流等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中,所使用的材料具有简洁、轻便、易于采集、成本低廉、便于重复使用、安全系数较高等特点。课程内容既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又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向未来生活。4.注重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突出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技术注重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和融合。劳动与技术课程通过技术设计与技术探究等活动,强化科学原理的运用;通过对技术所蕴含的经济、道德、法律、伦理、心理、习俗、环境、审美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深化技术认识,开拓文化视野。应充分利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应用、物化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应营造体现创新文化的教育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设计性、探究性、创造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批判性思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发展。5.倡导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劳动与技术课程倡导以实践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参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创设和学生已有经验联系密切的多样化学习情境,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技术体验、技术设计、技术制作、技术试验、技术探究等技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劳动与技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的评价提倡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学科素养发展与整体素养发展的统一。既应关注学生实践技能的习得、学习成果的掌握情况,也应关注学生技术知识、方法、态度的发展情况。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技术学习活动中技术经验的积累、原理的运用、方法的融合、设计的创新、技能的迁移、文化的感悟等,形成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整体素养提升的评价机制。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劳动与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劳动素养、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等方面。(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未来发展、终身学习和美好生活所必需的劳动与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通过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与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态度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形成对技术的亲近感、敏锐性、理性精神、责任意识,以及对技术的文化感悟,以更具道德、更为科学、更负责任的方式使用技术和参与技术活动;经历技术设计的全过程,形成一定的方案构思、图样表达、工艺选择及物化能力;能够领悟基本的技术思想,形成初步的工程思维和系统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养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与工匠精神,形成技术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职业意识。三、课程结构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容包括劳动、家政、技术和职业准备四个方面,具体模块构成如下。小学阶段:洗涤、纸艺、泥塑、结艺、布艺、烹饪、小木工、小金工、种植、电子小制作、家用电器、职业了解。初中阶段:工艺制作、营养与烹饪、布艺、木工、园艺、作物栽培、养殖、金工、电子电工、职业探索。劳动与技术课程小学阶段不少于216学时,初中阶段不少于108学时。四、课程内容小学阶段模块1:洗涤洗涤是指对衣物、日用器具进行清洗和保洁的过程。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掌握洗涤的基本技能,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劳动习惯,建立环保意识。(一)学习目标1.了解洗涤的作用,以及洗涤用品对人与环境的影响。2.掌握洗涤的一般操作步骤。3.会根据洗涤物品选择合适的洗涤用品和洗涤方式。4.规范操作,建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二)教学建议1.洗涤活动前的准备充分,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2.加强洗涤过程中搓洗、浸泡、清洗、擦拭等技能的学习。3.组织家庭实践,鼓励家长参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4.渗透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的教育。(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的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教室内设置学生操作区和晾晒区。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清洗设备、工具及材料,例如,洗衣机、洗衣盆、板刷、各类洗涤用品等。模块2:纸艺纸艺是指用折、剪、刻、撕、卷、编、插、植等技法制作纸制品的工艺。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了解纸艺材料与常见纸艺作品,学习使用纸艺工具,掌握纸艺的基本技能,体验纸艺制作的乐趣,建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一)学习目标1.了解纸艺材料与纸艺作品。2.熟悉纸艺工具的使用。3.知道纸艺作品的基本结构。4.掌握纸艺作品的制作技法。5.能设计、制作与评价简单纸艺作品。(二)教学建议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开发学生喜爱的纸艺项目。2.引导学生亲历材料选择、图例理解的过程,在完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3.重视折、剪、刻、撕、卷、编、插、植等技法的学习。4.渗透安全、节约、环保等意识的教育。(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的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教室内设置学生操作区和作品展示区。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加工设备、工具及材料,例如,直尺、剪刀、美工刀、垫板、固体胶、各类纸质材料等。模块3:泥塑泥塑是以软陶、纸黏土、紫砂泥等为原料进行加工与制作的工艺。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掌握泥塑基本技法,体验泥塑的乐趣,形成质量意识,培养审美意识。(一)学习目标1.了解泥制品的材料与作品特点。2.掌握泥塑工具的使用方法。3.知道泥制品加工的基本技法和过程。4.能设计、制作与评价简单泥制品。(二)教学建议1.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项目的开发和设计。2.根据模块内容准备所需的软陶、纸黏土、紫砂泥等材料。3.加强泥塑制品加工中的捏、搓、拍、刮等技法的学习。4.规范操作,保持教学场所整洁。5.渗透质量、审美等方面的教育。(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的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教室内设置学生制作区和作品展示区。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加工设备、工具及材料,例如,滚筒、刻刀、铲片工具、拍泥板、刮刀、烘烤设备等。模块4:结艺结艺是对线、绳、带等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结艺作品的技术。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了解结艺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结艺作品的编结方法与步骤,感受传统手工编结的乐趣。(一)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结艺材料的特点和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2.熟悉结艺工具的使用方法。3.掌握结艺加工的基本方法。4.能设计、制作与评价简单结艺作品。(二)教学建议1.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结艺的兴趣,关注系鞋带等实用结的学习。2.加强编结过程中穿、绕、编、收等技法的学习。3.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自主学习新的结艺方法,渗透创新意识。4.规范操作,烧结过程中注意安全。(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的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教室内设置学生操作区和作品展示区。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加工设备、工具及材料,例如,各类线绳、打火机、串珠等。模块5:布艺布艺是以布为材料,运用基本针法加工和制作布艺制品的技术。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知道布料的特点,掌握常见的手缝基本针法,完成布艺制品,体验劳动的乐趣,建立安全和质量等意识。(一)学习目标1.了解布艺制品的材料与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布艺工具的使用方法。3.知道布艺制品的手缝基本针法和加工步骤。4.能设计、制作与评价简单布艺制品。(二)教学建议1.根据不同的布艺项目,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和工具。2.加强明攻针、暗攻针、回针、包边缝、锁边缝等基本针法的学习。3.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设计和开发布艺的相关项目。4.使用剪刀、针线时注意安全。(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的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教室内设置学生操作区和作品展示区。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加工设备、工具及材料,例如,针线、剪刀、布料、拉链、松紧带、纽扣等。模块6:烹饪烹饪是对食物原料进行加工的技术。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掌握烹饪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健康饮食习惯。(一)学习目标1.了解厨房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安全事项。2.熟悉采购食物原料的流程,能从营养、卫生、经济、环保等角度鉴别和选购食物。3.掌握烹饪的基本技能。4.能注意烹饪过程中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