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整合复习【理论回顾】内容要求:回顾国家课程中相关的人口发展理论知识,形成有关人口理论的综合认识与知识结构。一、世界人口的增长3.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时空差异)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时空差异比较表结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开始的,并通过出生率的下降来完成。三、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中,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口增长速度趋缓2(1)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不同时期国际人口的迁移: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新形式(主要形式):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影响具体分析如下:(2)国内人口迁移—以中国人口迁移为例时期人口迁移特点人口迁移方向主要原因主要变化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移向新大陆(美洲、大洋洲)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二战前后比较,北美地区和大洋洲一直是人口迁入区,亚洲、非洲一直是人口迁出区;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区变为人口迁出区。二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国际难民增多。从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流向西欧、北美、西亚、北非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形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迁移人口类型高素质人才外国廉价劳动力战争难民、政治难民迁移的原因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迁移的方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展中(贫穷)国家流向发达(富裕)国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产生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使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压力,赚取外汇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3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影响人口迁移的这些推力和拉力因素具体的来说包括以下三类: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控制能力增强,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大大减弱,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4.人口迁移的意义:人口迁移有利于调整人口和劳动力分布,促进地区经济、科技与文化交流,促进新资源的开发和新的经济文化区的建立,促进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5.对人口迁移的评价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入地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迁出地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③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四、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迁出地(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入地(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和农业的低收入、农业的高失业率较高的收入水平、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教育设施、卫生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推力因素拉力因素各类因素关系图解4【拓展整合】一、中国新时期“民工潮”的特点、成因及影响项目内容迁移规模日趋活跃,并有逐年上升趋势方向总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主要迁出地四川、广西、山东、安徽、浙江等省区主要迁入地广东、上海、北京、新疆等类型主要方式自发流动为主主要目的务工和经商主要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项目内容影响积极影响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消极影响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工商、税务、计划生育等方面压力,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2.环境人口容量5二、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一)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用公式表示就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反映了其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如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是39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2)人口密度不能反映人口分布格局思考: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如上图所示,图中两个地区的面积相同,都是1平方千米,总人口数都是5,根据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可以求出两地的人口密度都是5人/平方千米。但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左图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有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右图人口分布均匀。由此可见两地的人口分布格局不同。2.我国人口分布图分布及分布(1)中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镇云南省腾一线,其东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少。(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东多西少;平原多,山地、高原少;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汉族集中区多,少数民族区少。3.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的大陆沿海的平原丘陵地区(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如何分析某地人口分布)1.自然因素地形:平原人口稠密,高山、高原地区人口较稀疏气候: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人口稠密。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示意图NA地B地6水资源和土壤: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干旱地区,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不同的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影响到人口分布矿产资源: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迁入,形成矿业城市。如,大庆市、鞍山市、攀枝花市;美国匹兹堡、英国伯明翰和阿伯丁等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3.政治文化因素:政治因素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应用探讨】【基础巩固】要求: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与本部分基本理论知识相关的问题一、选择题1、世界人口达到60亿的时间是A、1987年B、1999年C、2000年D、2002年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3、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数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1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速度都较慢B、21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速度都较快C、在历史上,人口增长越来越快D、在历史上,人口增长有时较快,有时则较慢5、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A、人口数量的多少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C、社会、经济的差异D、文化、环境的差异6、人口的出生率与下列哪一因素密切相关A、人口数量B、育龄妇女C、人口年龄结构D、风俗习惯7.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A.亚洲B.拉丁美洲C.欧洲D.大洋洲8.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9.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7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C、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D、我国由于开展计划生育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低—低—低”模式11、下列国家组合中,人口连续呈现负增长的是A、俄罗斯、美国B、巴西、古巴C、意大利、匈牙利D、日本、中国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不相同的B、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都相同C、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决定了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D、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有很多共同之处13、下列地区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中美洲B、东南亚C、南亚D、大洋洲14、关于“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产业革命时期B、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人口的负增长C、“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往往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问题D、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是其区别于其他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的发达国家总体上人口的死亡率高于人口的出生率B、目前的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属于“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C、欧洲国家由于营养好,肥胖人口较多,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D、北美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人口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16、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A、人口的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大体B、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C、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D、婴儿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17、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18、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基础B.科技C.消费水平D.商品经济的发展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据此回答19—21题19.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人口迁出甲地人口迁入乙地820.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河南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21.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22、环境承载力是指A.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B.衡量人口数量的重要指标C.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D.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23.有关我国民工流动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①从山区流向平原②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③从农村流入城镇④从干旱地区流向湿润地区⑤农业发达地区流向工商业发达地区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4.伴随我国西部大开发,部分人口有自东向西的迁移趋势,有关这种迁移原因和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A、由国土整治而引起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B、由城市化而引起的自发的人口迁移C、由国土整治引起自发的人口迁移D、由城市化而引起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25.有关我国“民工潮”的叙述,正确的是A、方向大体是由经济发达的沿海流向经济落后的内地B、是国家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支援城市建设C、和三峡库区的移民性质一样D、对城市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改善都有积极作用二、综合题2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A点的人口出生率为、人口死亡率为;B点的人口出生率为、人口死亡率为;C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D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下列①英国②埃及③芬兰④尼加拉瓜⑤意大利⑥瑞典六个国家中,属于A类的是,属于C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