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1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与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学院:理学院姓名:曾庆怡学号:101414588内蒙古农业大学2调查的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以崭新的形象来迎接这个新的时代。作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民族的未来,我们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对新的时代,以新的特点去适应新的时代。这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新时代的学生应具备这样的新形象:敢于创新,重于实践,还要学会为人民服务。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矗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不创新就要面临被陶汰,被消灭的危险。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缺乏创新精神,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所以说,勇于创新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新素质。21世纪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各国教改都不约而同的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凸显出来。世纪之交,第三次全教会吹响了向素质教育进军的号角。国家站在整个民族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的高度,加大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的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由于我国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了教师,再加上教育体制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考试,从小学到中学形成了应试教育的格局。以陈旧的教学内容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来改变这种现状?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题研究,回应和反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是一个很有必要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初步了解现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状,以及做建议性的指导。调查的基本信息调查对象:大学生、中学生(以大学生为主,包括“211”和“985”工程院校和普通本专科院校)调查时间:2011年2月13——2011年2月28日调查地点:大学校园调查的范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1、资料收集,查阅相关文献,收集相关信息2、调查走访,包括问卷调查、追踪调查、走访内蒙古农业大学3调查的基本内容及情况一问卷调查1.请问你的性别是男是女?A.男B.女2.你所在的学校?A.“985”或“211”重点本科院校B.一般本科院校C.一般专科院校D.中学3.你有没有假期在社会上打工的经历?A.有B.没有4.你打算在大学的哪一年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时间找一些临时工作?A.大一B.大二或大三C.大四D.没打算找5.你有没有加入学校的学生会参与工作?A.有B.没有,但想去C.没有,也不想去6.你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吗?A.非常有必要,要主动去找B.有就参加,没有就算了C.没必要7.你觉得创新和实践重要吗?A很重要B一般C不重要D无所谓8.在生活中,你喜欢创新吗?A喜欢B不喜欢C没创新意识9.你经常参加大学生创新或实践活动吗?A经常B偶尔C很少D几乎没参加过10.你曾经有过小发明或小创作的经历吗?A.有B.没有,但想去试试C.没有,也不想试11.你认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什么有最大关系?A.学生的成绩B.学生的性格C.学生的兴趣D.老师和学校的引导12.请你评价创新和实践的重要性?A.创新重要B.实践重要C.两个同样重要D.两个都不重要13.上课时,你们老师有没有引导你们从创新思路解决问题?A.有,老师做得很好B.有,但做得还不够C.没有14.你认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应该由谁发起和主动?A.学生自己B.老师或学校C.家长D.社会E.其他15.你所在的学校是否有学生实践活动?A.有,而且很多B.有,但是不多C.没有16.你认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应从哪一个阶段开始?A.学前B.小学C.中学D.大学E.到社会工作17.你所在学校是否具备一个完整系统让学生创新和实践?A.是B.否,不完整C.完全没有系统18.你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机制满意吗?A.十分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存在很多弊病19.你对我国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内蒙古农业大学4二资料调查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必要性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社会的最大特点是发展加速、知识剧增,技术革命高潮迭起,对人才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当代人才必须具备学习、适应、创新和竞争的生存能力,不具备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就没有竞争力,就不能算是符合需要的当代人才。因此,在这个靠竞争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年代里,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已成为人类求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现代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迎接新时代挑战的需要。2、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教育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素质教育的成功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顺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大力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必须推进和落实创新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只有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现、革新、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等,敢于进行创造思维、创造想象、创造计划、组织与实施。3、弘扬创新本性的需要。创新是人类的最高本性。德国人类学专家兰德曼说,如果人有某种不可改变的东西的话,那么这种东西就是人的创新本性。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善于通过生产、活动、实践获取经验与知识,从而发展自己,改造世界,进行创新。人总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以求得新的生存与发展。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如今,人的创造性在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起的作用空前增强,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力量。当代各国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就是创造力的竞争,因此,提高人的主动性,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了时代对人的根本要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二、职业学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现状近年来,职业学校面临较为严峻的市场就业形势,很多学生对学习和市场就业产生茫然和困惑。面对生源素质下降和就业形势的严峻现实,许多职业学校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市场化需要,加之就业困难的因素导致生源严重不足,与社会对中专生的需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一)学校创新教育环境资源不足。创新教育环境资源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办学模式的影响,职业学校缺乏发展的可持续性战略,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创新教育环境资源的建设,突出表现在:1、教育硬件资源整合力度小。不少的职业学校办学场地过于狭窄,教学、办公、训练、实践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只能借地办学,分散了短缺的教学资源。同时职业学校的布局调整没有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教学资源不能实现优化配置,造成学校发展过多强调招生与分配,学校的收入也重点投向了职工福利,加剧了学校之间竞争的短期化行为,于是,相互竞价拉生源,没有形成教学资源的规模化共享与垄断效益,出现各自为政,甚至互相诽谤的恶性竞争。内蒙古农业大学52、教学观念、手段落后。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多数教师仍抱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松,精心备课,认真书写教案,严格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教学,讲授法成了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教学落后的观念和手段,使教学没有足够的教学创新精神,使课堂教学只能培养板式学生,造成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的现象,缺乏灵活的创新精神。有的人还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劳动者,学校教育只能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与技术,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只需要针对极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有的教师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畏惧感,把创新的才能与少数杰出的科学家联系在一起,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抱有一种神秘感,甚至会形成创造力不可培养的观念。3、教学考评与激励机制不协调。教学工作考评是教学激励机制的重要手段,据调查,目前有80%以上的职业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了不同标准的考评,但考评的激励作用在递减,原因是一些考评内容已不符合教学工作需要,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教学考评办法与实际教学效果相脱离,教师侧重考试成绩,面对学生不敢进行创新与实践的探索,只能按既定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教师也只能打击压制保平安,以求教学考评成绩的优良。这样的考评结果导致了完全封闭式教学模式的延续,教师的考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只能空谈。4、创新教学师资缺乏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数是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素质,多数教师的基本学历虽然已经达标,但从未走访过社会实践,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教师仅有对理论的了解,只会纸上谈兵,失去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基础,教学只能照本宣科,既使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也只能闭门造车,把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理想化,师资条件已成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薄弱环节。(二)社会对创新教育的需求氛围淡薄。学生只有在社会创新教育的环境中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需要社会大环境的融化,包括家庭、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才能有所作为。存在问题主要有:1、创新教育的联动思想意识没有形成。家庭认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学校和单位的事情,家庭的职责只是做好学生的后勤工作,单位认为中专学生只要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就达到了目的,没有把职工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抓好,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不够重视,降低了学校创新教育的效果。2、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需求标准不到位。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是社会的市场需求,而在每年的学生就业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很少体现,看中的只是学历文凭。据调查,有不少的用人单位任人唯亲,不重视招揽贤才,就业市场的短期化行为对职业学校创新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3、学校创新教育缺乏社会的扶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开展创新精神培养与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据调查,有90%的单位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认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影响了单位的正常工作,没有意识到一个新人才的介入对单位的潜在重要贡献,只是看到了短期成本的投入。结果使学校的创新教育严重脱离社会实践。实践证明,创新教育离开了社会的扶持就是无源之水。内蒙古农业大学6调查结果及分析(一)问卷调查结果注:发出调查表56份,收回50份。根据分类进行统计。(二)结果概括及分析1.学生对实践的意识及理解通过问卷调查表分析可知,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都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从调查的第六题可以看出,选择C选项(没必要)的同学仅有4%,第七题选择D选项(无所谓)的同学为0%,说明同学们的对实践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国家这些年对创新实践的宣传力度达到了一定的成效,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才能找到创新的源头,激发我们创新的灵感。但是主动去寻找实践机会的同学并不算多数,只占到调查人数的12%,说明现在的多数学生缺乏实践的主动性。社会永远不会因为某些人和某些事而停止进步,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加强学生实践的主动性至关重要。2.学生参与创新的程度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大部分学生,尤其大学生在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对实践的态度较从前有较大的改观,更热衷于参与到实践中来。但是从调查表中第八题可以看出,只有18%的同学选择喜欢创新,更多的同学则选择了没有创新意识。创新是国家、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的缺乏选项题目ABCDE144%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