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1、建筑拥有不同寻常的艺术表现力,它的(表现)性和(抽象)性使它可以超脱于具体的束缚而拥有巨大的涵括力量。2、紫禁城沿中轴线可分为三大段,其(中段)是宫殿区乃至整个北京城的核心和高潮。3、罗丹说:“假如在傍晚,把你的雕塑放在窗台上,你从窗台看出去,你见到一个立体的大体的轮廓,这就是‘(影像)’”。4、如果在云岗石窟我们看到了(印度)和中国的交融,那么通过麦积山的造像,我们可以发现另一种融合——就是(南北)的交融。5、工艺美术可以分为(装饰美术)和实用美术两大类。6、商代(鸟鱼形玉佩)的凹凸纹线“方中有圆、圆中有方”,给人以一种刚柔相济的力感。7、用蚌壳作为镶嵌装饰,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非常流行的手法。8、舞台表演性舞蹈可分为(舞剧)与(舞蹈)两大类别。9、《残春》是(朝鲜)族舞蹈家孙龙奎创作、于小雪表演的(男子独舞)。10、作为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动作的内涵不仅限于形体动作,还应包括(言语动作)、(静止动作)等。11、戏剧结构的总体特点是(大虚大实)和(虚实结合)。12、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是(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13、视觉残留的影象的色彩,往往不是原来的色彩,这种色彩的变化叫(色幻觉)。14、意大利著名摄影艺术家(斯托拉罗)指出:“拍一部电影要按照最适合这部特定的影片,和它所包含的思想方式去用光。”二、选择(每小题2分,共18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填在该小题的括号里,每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1、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称建筑艺术的杰出作品为(A)A、“石头的史书”B、“凝固的音乐”C、“颠峰性的艺术成就”D、“其有双重性的造型艺术”2、“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是人们对我国(C)的赞誉。A、陶器B、玉器C、瓷器D、玻璃器皿3、雕塑艺术大师(A),以接近几何的构成表达极为概括的抽象的思想,开辟了现代雕刻的新路。A、马育B、乌桐C、米开朗琪罗D、罗丹4、(D)都属于线形结构的舞剧。A、《丝路花雨》与《无字碑》B、《秦始皇》与《文成公主》C、《无字碑》与《小刀会》D、《玉卿嫂》与《宝莲灯》5、《精神病患者》与《法国贩毒网》都是(C)。A、恐怖片B、灾难片C、惊险片D、推理片6、在戏剧这一综合体中,居于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的是(D)。A、剧本B、导演艺术C、舞台布景D、演员的表演艺术7、(B)剧种保留了锣鼓击节,一人启齿,众人帮腔的特色。A、梆子腔系B、高腔腔系C、昆腔腔系D、皮黄腔系8、抓拍是使(C)具有美学价值的最好方法。A、静物摄影B、人像摄影C、生活摄影D、风光摄影9、《虎!虎!虎!》和《现代启示录》都是(C)。A、历史片B、惊险片C、战争片D、灾难片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的结果填入题后括号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1、2、3、4、5、6、7、8、9、√10、√1、处于精神性意义较高层的建筑,它对于精神文化的某些反映多半是自发的,无意识的。(╳)2、罗丹的《思想者》是“地狱之门”这件作品中的核心人物,也概括了作者的主要思想。(√)3、既有形可见,又流动持续,这便是舞与诗、乐的主要区别。(√)4、在《贵妇还乡》中对伊尔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将他置于尖锐的戏剧冲突中来展现心理历程。(╳)5、戏曲具有高度的综合特征,能在表演过程中把不同的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是其化戏剧形式所没有的。(√)窗体底端6、在顺光条件下拍摄人像用侧面的效果最差。(╳)7、《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将现在时(战争)处理为黑白画面,跟过去时(和平)的彩色画面作对比,强烈表达了女战士们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之情。在顺光条件下拍摄人像用侧面的效果最佳。(√)8、对实用美术的欣赏首先要看它使用功能。(√)9、()就像故事片塑造人物一样,每部科教片也要找到它所介绍的知识的性格。(√)10、色彩的冷暖不是色彩的物理属性,而是人的心理感受。(√)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10分)1、简述书法艺术的语言。书法艺术的语言包括用笔、墨、结构和布白。用笔指行笔的方式,方法,如运笔中的刚柔、急缓、轻重、藏露、提按等,用墨指墨的着色程度及变化,如浓淡、枯润等,结构指字的分间布白,经营位置,体现书法的空间特征,如大小,宽窄,奇正等,章法指作品的整体布局,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艺术家深层的审美追求。2、简述回旋曲式的结构原则及其优点。回旋曲式是多段体的曲式之一,其结构原则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独立意义较强的部分多次出现,每次反复之间插入一个性质、结构、特点不同的部分,很像是连续的三段体。这种结构原则具有把纷繁的内容组织在一个作品之中,并使得到充公而集中表现的巨大威力。五、分析与论述(每小题20分,共40分)1、结合对《奚山行旅图》的赏析,谈谈你对“写山真骨”评语的体会。答:说明:参见《艺术赏析概要》第48页,及音像教材的有关内容。要求通过分析指出:北宋著名画家,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范宽,在其代表作《山行旅图》中,以雄健凝练的笔法和大刀阔斧的神韵。这幅杰作被誉为“写山真骨”。一个“真”字,说明它对北方大山形象与精神的深刻把握,也说明它反映了画家对北方山川蕴蓄已久的真情实感,同时道出了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富有具有山水对象的真实感的特征。这是画家长期隐入终南山,太华山,深入观察和体味北方“千岩万貉”的结果,也是画家善于提炼,表现生活。善于通过想象表达自己对北方山川的真切感受和审美理想的结果。2、为什么说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欣赏者既要以身临其境的心态去感受作品,又需与作品体质一定的审美距离?说明:参见《艺术赏析概要》第10-13页,及音像教材的有关内容。要求通过分析指出: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审美愉悦来自相互渗透的两方面——是对艺术家所创造的美的发现,一是对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倘若欣赏者“身临其境”去体验作品中的形象,并将它与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便易于发现艺术家所创造的美,也易于展开想象,进行欣赏中的“再创造”。但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审美理想,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不拘泥于生活和自然原形中的某些细节,亦即艺术不等同于生活。因此,欣赏者不应将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当做真实的生活,也不能把对待生活的态度用来对待艺术作品,而必须与其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才能真正发现艺术形象中“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美,并使自己的想象力不受现实生活的束缚,充分进行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从而得到最大的审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