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温故知新: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2、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新闻聚焦:教学目标:A知识点:1、了解人类公共生活的特点、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和维护公共秩的基本手段;2、了解社会公德的特点和主要内容。B教育点:引导同学自觉增强公德意识、实践公德规范,强化法律意识、遵守法律规范。教学学时:理论2学时实践2学时课下教学实践:以教学班为单位,由学生考核小组组织本班同学进行“社会公德我参加”活动,做义工至少2小时,满分10分.名人名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无以正曲直。(淮南子)培根说:“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实的品格。”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具体内容如下: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公共生活的含义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它包含和承载者个人的情感、个性、自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隐秘性和独立性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中,私人生活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也逐渐得到社会伦理的合法性支持。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则随着国家调控规范化、理性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工作之余闲暇时间的增多,及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也在迅速拓展。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体现了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的社会本质的丰富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二)当代公共生活扩展的促进要素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中,社会交往一般以家族内部交往为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立在现代大工业基础之上的生产和交往方式,使人类交往由偶然交往进入普遍交往阶段,“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伴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普遍和频繁,公共生活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就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社会公共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急剧扩大。人们的社会交往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的促进要素有:(1)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飞机、汽车、火车、轮船,扩大了活动半径,加大交往频率。(2)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广播、电视、新闻载体,促进了信息便捷充分流通。(3)现代通讯工具,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的扩展。电话、手机、互联网,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三)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征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涉及家庭以外的一切社会生活领域,活动半径不断扩大,交往的频率日益密切,覆盖的面越来越广泛。2、活动内容公开性。涉及内容公开性,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为自己的公共生活行为负责。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社会交往的对象日益增加,逐渐由昔日的“熟人交往”转向“生人交往”。社会对规范性的要求急剧增加。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日益丰富,增强了对社会公共设施发展和完善的要求。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1、公共秩序的定义和涉及的范围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有序化状态。它由公共生活规范来维持,由法律来保障。涉及的范围: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一切公关活动的场所,都需要相应的秩序。正确处理与他人、社会关系,在社会中准确定位,尊重别人。2、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这些要素中,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一个社会安定有序,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表现。在动荡不安、混乱无序的状态下,人民群众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不但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而且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不仅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要受到影响,社会的生产活动也无法正常开展。因此,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个人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成员无论职业、地位、身份如何,只要进入公共场所,都应当自觉遵守公共生活规则,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以及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在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社会成员必将对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产生迫切的需求,人们更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舒心的生活环境,这些都需要不断改善社会公共秩序作为保障。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识。(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1、道德与法律追求目标的一致性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道德的规范作用需要法律的支持,法律的规范也要以道德的规范为基础。道德和法律是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本质上一致的。(经济基础、理论基础、阶级利益、基本原则、追求的目标等)道德和法律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制定方式、表现形式、发挥作用、保证手段)道德和法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法律贯穿了道德精神,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以自己的规范作用培养人们遵守道德规范的责任感。道德是健全法制、厉行法治的重要因素。立法者制定法律、法规时,必然要考虑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把道德精神渗透在法律规范中。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良好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法律中包含有道德,道德规范中也具有法律内容。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总之,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中,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本节共分四部分内容: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四、网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具体内容如下: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今天,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大学生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1、社会公德的含义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社会公德的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事关重大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由国家提倡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是在人们日常的公共活动中,应当遵守、维护的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守则。2、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1)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为人处世的道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中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构成了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信守诺言;在公共场合注重礼貌、相互谦让等,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都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2)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被视为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社会公德素养。相对于社会其他道德规范而言,社会公德有具有底线及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的性质。(3)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在一个社会中,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身份、职业和地位,都必须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在一定意义上讲,具有一种场所道德的性质,就是说,你进入这个场所,就要遵守为了维护该场所公共秩序的道德要求。(4)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它讲的是一些有广泛共识的问题,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如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等就是起码的生活共识,“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等公德规范,更是简便易行。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一)文明礼貌文明礼貌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类为维系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是社会公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是社会交往的必然产物,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相互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现,也体现着一个人内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二)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救济的时候,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都不能脱离他人的帮助而存在,也不能脱离他人的关心而生活。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三)爱护公物爱惜和保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公民要关心、爱护和保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和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的状态,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有利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四)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指讲究公共卫生、美化个人生活环境等,还包括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能源等广泛内容。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多,保护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维护子孙万代的根本利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环境资源的统计数据淡水资源:2.83万亿立方米,人均淡水资源2200立方米,世界人均量1/4,废气年排放:2000年年递增5.1%,废水年排放:2000年373亿吨,86%的城市河段受到污染生物植物物种:15-20%处于濒危状态,自然灾害损失(1949-1995)年递增3.1%(五)遵纪守法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