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动研究的“五大”着力点2014-11-16生活-快乐摘自新浪博客时下,教师的行动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那么,教师的行动研究该研究些啥?应如何研究呢?这值得我们教师关注与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行动研究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研究教材——从读懂教材开始读懂教材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源泉。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教学实践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也才有进一步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可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从而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读教材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用心去悟,悟出内涵,悟出意图,悟出条理,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为有效的教学思路。教师能否在读教材中悟出教学中每一个细节的孰重孰轻、教材处理方式的孰优孰劣,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我们教师只有读懂教材,预设教学方案才是最为实在的,也是最有效的。为此,读懂教材,应对下列问题作出回答:①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应删去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②寻找日常生活中与教材内容密切的课程资源?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怎样定位比较恰当?④结合哪些内容进行思想教育,渗透学习方法?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⑤在练习设计时应做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注意设计弹性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得到发展。二、研究学生——从了解对象开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职业就是研究人。他的教育思想建立在三种基本学生观上:(1)学生是生活中人,教师“是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也就是人在打交道”,“儿童对你来说不是班级记事簿上的一行字和一个号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2)学生是发展中人,“儿童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今天与昨天不一样”;(3)学生是个个性独特的人,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有个性,一个独特的人的世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作为教师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姑息迁就,而应该巧妙而正确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指出并要求他改正。但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学习的储备状态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教材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甚至知道得清清楚楚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顺着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为此,教师在备课中应思考以下三个问题:①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所必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么样?②哪些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生活经验,哪些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境?③哪些教学知识学生能够自已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点拨引导?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又重视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学生,教师要有切实的行动。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有喜怒哀乐,都懂得失败的痛苦和胜利的欢乐,都希望教师能尊重他的人格和肯定他的劳动。一个成功的教师,能够善于运用夸奖的方法来激励他的学生成长。它可以是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作业的展示……这种“夸奖”,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信、自爱、自尊、自强的信念,也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研究教案---从编写教案开始我们认为,一篇好的教案就是一个教研成果,因为它记载着教师的思维过程;它展示了教师认识问题的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育理念。因此,要预设一篇好教案是要花时间的,也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应该从平时练起,认真编写好每一节的教案。而编写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练习写作的过程,训练思维的过程,培养能力的过程。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指出: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在设计教案时应该体现这一转化过程,在教案中要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例子,将深奥的、形式化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大众化知识。这一转化过程体现着语言的锤炼与组合,体现着数学知识与人文修养的融合。因此,写一篇好的教案就相当于写一篇好的文章,天天坚持写好教案,就相当于天天练习写好文章。特别是一些研究课、公开课、优质课的教案我们更要精心设计。写在教案之中?这些成果凝聚着你的心血,是你智慧的结晶,如果将它精心地整理在教案之中,就是一份很好的教研成果。四、研究自己---从自我反思开始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把自己的平时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通过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自我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与困惑,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教学能力。因此,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注重自我反思,是中外教育大师走的一条可行之路。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从写教学日记开始,成为著名教育家的。美国学者波斯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我们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要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倡导教师开展自我反思行动,使每一位教师拥有这种意识与习惯,最终实现教师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成长。由于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教学之后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总结。同时,自我反思还能够促进我们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并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平时教学,正确分析课堂教学中各种现象,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跨越观念与行为之间的鸿沟,使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通过自我反思,教师不断超越经验,创造性的解决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也促进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五、研究问题----从身边问题开始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发生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去解决,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这样就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一条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之路。为此,鼓励教师立足自己的平时教学,在自己身边找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由于这样的研究的问题来自于教学实际,源自于教师自身,因而更能调动教师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为进一步推动教师的积极参与教研工作,学校可在校园网上开辟了教学论坛,以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组成员为主要力量,围绕一个教师自己平时教学过程所发现困惑与问题进行探究与交流,广泛深入地开展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教师解决问题,处理困惑,加深理解,促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本文在《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0年8月刊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