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疏通、翻译文本,积累文言知识。2、了解张骞其人其事,感悟张骞人格魅力。张骞司马迁2、古今异义:竟不能得月氏要领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预习反馈主要问题所在,明确态度十三年宽厚豁达3、词类活用: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唯王使人导送我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qiānyuèzhīchándàyuānwèilí1、读准字音:张骞()月氏()单于()大宛()赂遗()蠡()向西(名词做状语)做向导(名词作动词)使……称臣(使动用法)远离(形容词作动词)张骞,汉中人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无与共击之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汉何以得往使?若欲何之而为匈奴所闭道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复为匈奴所得4、特殊句式(判断句)(定语后置)(省略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一、掌握重点虚词二、翻译重要文句三、探讨文本内容课中改进之:单于留之()大宛闻汉之饶财()以:以其头为饮器()骞以郎应募()又自以远汉()为: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而: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然:然骞持汉节不失()宛以为然()一、梳理重点虚词5、梳理重点知识之:单于留之(代词,指张骞)大宛闻汉之饶财(主谓之间)以:以其头为饮器(用)骞以郎应募(凭借)又自以远汉(认为)为:为汉使月氏(替)而为匈奴所闭道(被动)而: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因而)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转折)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顺承)然:然骞持汉节不失(然而)宛以为然(正确)二、文句翻译1、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当时,天子问投降的匈奴人,他们都说匈奴攻打并战胜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饮酒的器皿。2、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月氏在我们北边,汉朝怎能派使者前去呢?我们要想派使者去南越,汉朝能允许我们吗?3、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这位国王已经使大夏臣服,并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地方土地肥美富饶,很少有敌人来侵犯,心情安适快乐;国王自认为离汉朝很远,实在没有向匈奴报仇的心意。三、小组讨论1、请概述张骞出使西域经历的艰难历程。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1、请概述张骞出使西域经历的艰难历程。2、结合文章分析人物形象,并理解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不畏艰险,勇于献身,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信念坚定,忠于职守,忠于国家,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拓展延伸——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避难秦州时写下的一首诗。诗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时逢战乱,国家动荡,人民流离,忧国忧民的诗人站在中西古道上,不禁想起这位“凿空”西域,远播国威,造福后世的名臣。张骞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结果汉朝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结果石榴苜蓿核桃葡萄汗血马、乐器、歌舞等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为汉朝交流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打通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交通路线,即著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设了西域护都,也为之后的东汉班超经营西域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张骞——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开拓进取,坚韧不拔,不畏强暴,百折不挠。务实守信,忠贞爱国,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矢志不渝的顽强毅力和勇于进取的品格;尚气节、重信守,富有爱国精神……张骞出使西域欲事灭胡夹击匈奴前138-前126西域汉节不失历尽千辛万苦二人得还了解西域丝绸之路汉匈和好答其善意前100-前81匈奴节旄尽落威逼利诱北海牧羊还者九人维护尊严不辱使命苏武出使匈奴爱国勇忠背景:目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意义:课堂达标1、课上完成同步练习册P13-14的题。(巩固文言知识)2、课后完成同步练习册P15的13题(练习使用课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