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访谈类电视节目后期编辑中的短片创作作者:许岩来源:《新媒体研究》2015年第13期摘要访谈类电视节目中主要由访谈现场和短片构成,而短片的创作对访谈内容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补充等作用。本文将短片按其所发挥的作用分为背景介绍短片、释义短片、拓展深入短片、承转短片、总结评议短片等五类,分析在访谈类节目中短片的创作。关键词访谈类节目;短片;后期编辑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360(2015)13-0093-02访谈类电视节目是主持人和嘉宾(也包括现场观众和录制过程中参与的场外观众)之间就一定主题或者事件进行的对话。在访谈节目的开头、结尾或是片中经常穿插一些短片,这些短片很多是拍摄于节目录制之前,也有拍摄于录制之后,但在节目的后期编辑中都需要一定程度的再创作。谈话类节目一般在录制之前编导对整期节目会有一个大概的框架,但在演播室录制的过程中是主持人在掌控话题的走向、节奏等等,虽然经过前期的沟通话题不会有大的变化,但在节目录制完成之后总会有一些惊喜或遗憾,这就需要对节目的框架有一个调整。首先要调整内容的顺序,也就是常说的非线性编辑。在节目的录制中,嘉宾不可能完全按照编导的意愿来谈论话题。很多时候一个话题结束之后,嘉宾在下一话题中又谈了回来,或者在整个节目录制完成的时候,嘉宾与主持人的闲聊中谈出了一些更符合主题的内容,这时就需要将相同的话题粗剪到一起,以防在剪辑中漏掉精彩的东西。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编导设计的话题由于各种原因谈得不理想,这就需要编导反复地看节目,重新设计结构,将零散的谈话剪辑到一起形成自己设计的节目模块。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添加短片。短片是在各种节目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式,有的是在节目现场播放,有的是在粗剪之后加进来的,而短片插在什么地方,插进来什么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根据短片的作用不同将短片分为四类。1背景介绍短片所谓背景介绍短片就是对本期节目话题的一个简短介绍或是一个引子又或是介绍访谈主嘉宾等等的短片。这样的短片可以让观众对谈论的话题和嘉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种短片在各个访谈节目中是最经常用到的,它介绍本期节目的主要话题,这个话题因何而起,话题中的事件是怎样的,都需要做一个明白的介绍。嘉宾的背景介绍短片是要把嘉宾的情况让观众有所了解,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选取与主题最为贴切的身份、经历的资料来介绍嘉宾。在《艺术人生》播出的《坚信·成长》是在四川地震龙源期刊网一周年的时候制作的一期节目。节目中请来了张贤亮、毕淑敏、麦家、王海瓴四位作家谈心灵成长的话题。作家是对生活比较了解而且很关注生活状态的一个群体,那么为什么请这四位呢?在对嘉宾的介绍中就做出了解释。在节目的内容介绍中,对几位作家的重要作品及成就做了简短的介绍,而片中的短片是这样介绍的——“地震后,张贤亮参加了成都宽窄巷子历史保护区域竣工并对公众开放仪式。王海瓴跟随总政赴四川体验生活小分队深入灾区进行采访与创作,正在旅行的毕淑敏中断行程来到北川中学来给孩子们讲课。亲身经历地震的麦家、阿来和杨红樱联合发起了灾后乡村学校重建行动……”这样简短的一百多个字将四位作家与四川地震联系到了一起,而对于这期节目的话题他们也就显得比其他的作家更有发言权。这样的嘉宾介绍既让观众知道嘉宾是事件的亲历者,又会让观众觉得他们的话是有说服力的,是值得去听的。笔者认为背景介绍类短片只要是出现在开篇,一定要让观众有个大概的认识,而且要在清楚的基础上迎合观众的收看需求,最大程度地引起观众观看的欲望才能发挥出短片的作用。此类短片还有一个禁忌,就是不能在开篇就把所有内容兜给观众,因为这样有的观众就不会继续看下去了。2释义短片所谓释义短片就是对嘉宾或主持人谈到的未作出明确解释或比较生僻的知识作出解释。由于话题的不同邀请的嘉宾也就不同,他们也许是平民百姓,也可能是各界精英。而在精英、专家的口中就可能出现一些他们领域的专有知识或词汇。当然最好还是主持人在录制过程中发现这类内容,可以提出问题让嘉宾解释清楚,或者主持人根据事先的资料为观众作出解释。笔者在制作吉林电视台的《跨越——对话邴正》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个词汇。当时的话题是吉林省的文化产业,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院长邴正谈到人们不再是为了温饱而消费,而是转变了消费方式时说到恩格尔系数这个词汇。当然这个词汇在中学的政治课上都有过接触,但笔者感觉自己对这个词汇还是有一些模糊,还是不能具体地说清楚。于是通过查阅资料对恩格尔系数这个词汇用一个短片作出了解释。“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笔者认为这种短片不在于理论上的推导解释,而是在作出简短的理论解释之后把晦涩的理论变成老百姓真正感兴趣、听得懂的语言,也就是让知识变得有趣。3拓展深入短片所谓拓展深入短片就是对访谈部分未说透彻或谈的范围比较窄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深入和拓展龙源期刊网介绍。电视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前期策划得如何周到细致,总会有一些地方不够完美,访谈节目更是如此。毕竟一期节目的录制要涉及到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等方方面面,即使有些缺憾也不能重新来过(除非是现场及时发现并补录),这时就需要短片来弥补不足。笔者在制作《吉林八景——净月神秀》节目时就遇到了一个情况。当时节目的主嘉宾是一位旅游公司的副总经理,由于他本人不擅言谈和分管业务的局限,对当时净月潭的国际森林徒步节介绍得不够全面也缺乏细节。在录制中笔者认为这部分不太重要,没有提示主持人补录。在随后几天的新闻报道中笔者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全民健身的项目,而且在徒步界名气不小,如果就在节目中一语带过则失去了一个亮点。于是笔者在嘉宾简短的介绍之后,笔者插入了一个拓展深入短片。在短片中,笔者将参加森林徒步节活动的各国选手简单介绍,突出了国际性。随后介绍了这个活动的路线,而亮点就在路线上。线路上要经过净月潭的湖边、森林氧吧等不同景色的地方,这些景色与北欧的风光相似,是喧闹都市旁的一块净土。最后又讲解了徒步与其它运动方式的区别及适应人群、注意事项等,至此一个短片将净月潭的徒步节全面且深入的介绍完毕,并且给观众提供了运动参考。当然除了弥补遗憾,这类短片还可以深入挖掘选题的内容。有些嘉宾能讲述故事,描绘现象但不会总结或挖掘深度,这时多查阅一些资料做出适当的提升也是此类短片的意义所在。4承转短片承转短片是指在话题顺延或转换话题时需要插入的短片。有的观点认为承接短片和转折短片应该分别对待,但笔者认为转折是在承接基础上的转折。所谓承接,就是话题的延续,可以是现场谈话中冗长部分的精炼描述也可以是承上启下的总结和开始等等。而转折包括了承接的各种情况,继而转换为下一话题。在《论道》——《一带一路第三次改革开放》节目中,第二个短片就是一个典型的承转短片。短片之前魏建国和龙永图已将三次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的内容、意义做了介绍,短片前说到这是一个国内与国际的大的结合,至此“一带一路”的内容已经介绍完毕。短片的开始介绍了此政策的出台时间及意义,对上段谈话内容做了简要总结,这就是承接,但节目不会就政策讲政策,需要开启下一话题。短片的结尾就是话锋一转,转折到“如何解析‘一带一路’在中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影响”,由这样的问句结尾既引导观众转向下一话题,又使转折很自然不觉突兀。短短几十秒的短片总结了对话的内容还交代了政策出台前后的背景,最后又转折到了下一个话题,这就是承转短片的魅力。当然,现在有很多短片干脆不再承接上文而是仅仅用一句话作为前导,直接抛出问题。如果这种方式用得好会让问题的突兀变成节目叙述节奏上的一个转变,而且还会起到一个逗号的作用。龙源期刊网总结评议短片顾名思义,这种短片就是总结全片内容或段落内容并加以评议。总结性的短片多数是将将片中的要点一一回顾,梳理逻辑多加在谈话结束和主持人结束语之间或在结束语后。但简单的总结对于看过全片的观众又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可能导致观众的流失,那么加入一些评议就是必要的手段了。很多谈话节目的结尾都会用主持人的评语或结束语来结尾,甚至在《锵锵三人行》这种节目中都没有结束语,但笔者认为总结评议性的短片配以画面可以更大程度地提升片子的深度及广度。笔者在《永远的长白山》中曾使用过总结评议短片。在节目的结尾主持人将节目的内容做了总结并加入了一点评议,但在总监审看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主持人的总结中偏重了长白山的生态保护,对于生态经济开发提及较少,需要做出修改。此时,距离节目录制完毕已经3周了,不可能让主持人补录,笔者决定在短片上下功夫,于是就用到了总结评议短片。笔者在主持人的结语之后又在短片中对于长白山的林业开发以及永续利用等问题做了简短的评议,使得整期节目述评得当没有留下遗憾。也许这五类短片总结的不是很准确,但笔者想要强调的就是无论节目如何精彩,短片的适当加入一定会为节目增色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