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多起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研究广州市天河中学汤向东摘要:本文提到的“多起点”是指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差异。本文主要研究针对高一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多起点”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教学策略,使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其原有水平上向前发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多起点”可以采用的策略进行研究,并找出适合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多起点”的策略,旨在对信息技术教师有一定的启迪。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高中、多起点进入崭新的21世纪,信息化已广泛深入到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的社会公民,已成为当前教育探索和关注的焦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并且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计算机教育时期和90年代末开始的信息技术教育时期,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抓住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的契机,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一、目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与问题1、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学习计算机语言为主的程序设计教学阶段;以学习办公自动化软件为主的应用软件教学阶段;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阶段,目前正处于从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阶段向信息素养培养阶段的过渡时期。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只有短短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发展极其迅速,特别是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以后,全国掀起了一个普及信息技术知识的高潮。在2000年以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名称叫做“电子计算机”或“计算机”,2000年11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后,改名为“信息技术”。教育部也在99年11月制定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纳入课程计划中,还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即2001年起高中开始设为必修课,2003年起大部分初中开设为必修课,2005年起大中城市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2002年初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51名中小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每年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中小学生达4000万,而英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达到小学平均12.6人拥有一台计算机,中学则为7.9人/台,新加坡小学中学人数与计算机的比例高达2:1,由此可见,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其他学科老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一般较低,还不具备相应的信息能力,不能承担指导学生信息活动的重任。实际上,即使是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由2于一些人是从其他专业(如:数学、物理等)转行过来,其信息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还有部分教师是从计算机教育时代一路走来,思想观念上还没有完全转变。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多起点”的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在高中表现尤为明显。由于进入高中的学生来源不同,原来所在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情况不同,学生入学时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比较严重。对于同样的内容,有些学生已经掌握,再学起来会感觉索然无味,而另一些学生由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听起来一脸的茫然。二、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多起点”的问题1、对高一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起点水平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证实在学生中确实存在多起点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笔者设计了《新课程高一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起点水平情况调查问卷》。于2003年9月对3所学校高一年级共7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42份,回收问卷336份,其中有效问卷336份。从调查结果来看:①第1题:从小学开始学习计算机课的有210人(占62.5%),从中学开始学习计算机课有105人(占31.25%)。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学习过信息技术课,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②第2题:有86.61%的学生在家中可以上网,可以看出互联网的普及。③第4题:在问及你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主要来自哪里时,选择如下表:选择项选择人数及所占百分比A、自学251(74.7%)B、父母教23(6.85%)C、学校的课堂学习139(41.37%)D、社会培训班25(7.44%)E、上网吧49(14.58%)选择人数最多的是自学和学校的课堂学习,也就是说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主要来自于老师教和自已自学。④第5题:在问及你使用过哪些软件时(可多选),选择人数在60%以上的有:选择项选择人数及所占百分比A、Wps2000276(82.14%)B、Word246(73.21%)D、Powerpoint215(63.99%)这三个均是初中课本中的内容,且在广州市初二信息技术统考时需要考查的内容。第11题:在问及对文字处理软件掌握程度时,选择如下表:选择项选择人数及所占百分比A、熟练25(7.44%)B、一般205(61.01%)C、不熟练95(28.27%)D、较差25(7.44%)3从第5、11两题可以看出,学生在升入高中前都具备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但熟练程度具有差异性。⑤第6题:计算机操作水平为一般的占62.2%,知道一点的为33.04%,说明绝大部分学生都学习过计算机使用,并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⑥第12题:在问及对下列哪些内容感兴趣时(可多选),选择情况如下表:选择项选择人数及所占百分比A、文字处理66(19.64%)B、编程84(25%)C、图象处理107(31.85%)D、动画制作230(68.45%)E、网站制作150(44.64%)说明学生对于各个内容的兴趣差异较大。⑦第13题:在问及上课时遇到问题怎么办时(可多选),选择情况如下表:选择项选择人数及所占百分比A、问老师161(47.92%)B、问同学263(78.27%)C、上网找资料146(43.45%)D、有时就不管了52(15.48%)E、自己看书64(19.05%)选择问同学的最多,其次是问老师和上网找资料。第14题:在问及喜欢的学习方式时(可多选),选择情况如下:选择项选择人数及所占百分比A、老师边讲,我们边做96(28.57%)B、和同学一起合作187(55.65%)C、在老师指导下完成83(24.7%)D、独自做作品61(18.15%)选择和同学一起合作最多,其次是教师边讲,我们边做。从第13、14两题看出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差异很大。⑧第15题:在问及以往采用的评价方式时,选择情况如下:选择项选择人数及所占百分比A、教师评117(34.82%)B、小组评价83(24.7%)C、自己评价50(14.88%)D、多种评价方式组合103(30.65%)说明已经有些学校开始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⑨第16题:在问及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考试时,选上机考试(72.62%)的人最多,其次是作品考试(42.26%),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考试应该包括操作测试。4⑩第17-19题:在所有336名被调查学生中只有2人(0.60%)在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过奖,有10人(2.98%)在计算机作品比赛中获过奖,在1人(0.30%)在机器人比赛中获过奖,说明在计算机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仅占全体学生的极少数。总的看来,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文字处理能力,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认识,但学生中确实存在着信息技术水平上的差异,而且学生喜欢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2、关于“多起点”的界定本文中提到的多起点是指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差异。①多起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个班和那个班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的基础和学习过的内容是有差别的,比如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中文输入时,有的学生1分钟能输入120字,有的1分钟可以输入30个字,有的1分钟只能输入七八个字。②信息技术课中,学生的起点差异在不同内容上表现不一样。其他学科,学生的差异性往往是整个学科的差异,而信息技术课中在某部分内容上,某个学生掌握可能较差,但在另一个内容上,该学生却掌握较好。尽管其他学科也可能存在这种情况,但其普遍性与差异程度不如信息技术课明显。③多起点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不同而导致的多起点,另一种是原来起点相同,但由于学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不同而导致的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出现的多起点。后者如:动画制作软件FLASH,在学习前可能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所以起点是相同的,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大家在一起学习,但有的学得快,有的学得慢,所以在上课时有些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而另一些学生却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及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帮助,这种情况的多起点在分层次时就可以仅分为两个层次——普及层和提高层,在学习时分别完成基本任务(课标要求的)和拓展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多起点”的存在原因分析①由于计算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缺乏统一的、贯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标准,因而导致入学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参差不齐。由于我国最近几年才开始对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高度重视,有关政策和相应的指导文件也处在不稳定状态,如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就是一个针对初始状态的所谓“零起点”的指导文件,而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又先于小学和初中形成。所以,从小学到高中的实施授课过程中,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统一教学指导文件,也是造成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点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等课程中的学生差异还有所不同,语文、数学等学科在每个学年段对学生都有明确的水平要求,而且在课程设置时考虑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连贯性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们在入学的时候虽然在语文数学等科目上存在差异,但总体差异不大,整体性层次划分不明显。②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努力将教学起点从“零起点”改为“非零起点”,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已学过的“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与软件”学科知识不再进行低水平重复,而是从用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对已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原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高中部分的“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操作系统简介”、“计算机硬件结构与软件系统”等3个“零起点”模块在新课程标准中不再单独列出。由于初中和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发展的不平5衡性,高中与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间存在“断层”现象。而且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尚未制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不免成了“空中楼阁”,是造成刚入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多起点”的原因之一。③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只有短短二十多年,又经历了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变,而且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的较大影响,受到软件、硬件、师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差异很大,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学生的差异、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同一学校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也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三、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多起点应采用的教学策略(一)教学策略的概念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从本质上讲,教学策略是指在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以后,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定的教学条件,灵活机动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和各种手段等,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教学策略具有下面的三个基本特征:1、综合性。选择和制订教学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2、可操作性。教学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也不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3、灵活性。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