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是我创新的土壤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起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岗位是我创新的土壤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起帆2006-8-30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叫包起帆,现在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担任副总裁。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岗位是我创新的土壤》。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中央领导,感谢中宣部、全国总工会、科技部、交通部和上海市委领导对我长期的关心和厚爱,感谢我们集团公司广大干部和职工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更要感谢与我风雨同舟、同心同德的科研团队。从巴黎参展回来已经3个多月了,回想当时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当我连续四次上台去接受发明金奖的时候,当展览会主席格雷斯先生惊呼“在具有105年历史的巴黎国际发明展上,这样难以令人置信的佳绩还是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当全场一遍又一遍响起热烈掌声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个人的成就与祖国的荣誉是多么密不可分、紧紧相连。我想,在国际发明奖台上,我代表的是中国工人的形象,是中国工人的智慧,是中国工人的创造力!我想,我不是一个天生的发明家,我的智商也并不高,回顾我这些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是从自己的本职岗位出发,从小改小革起步,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2记得1978年,我在上海南浦港务公司机修车间,专门负责修理码头上的起重机。由于钢丝绳磨损严重,一个月要换3到4根,司机们叫苦不迭。作为一名修理工,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能否动动脑筋改一改。工作之余、中午休息时间,我就一头钻进机房观察,有时候几个小时不下来,经过反复琢磨,我终于发现钢丝绳的损坏是由于绳与绳之间的“咬绳”引起的。怎样才能使钢丝绳不“咬绳”呢?回到家里,我就把缝纫机上的卷线圈拆下来作模型,作对比试验,结果发明了一种“变截面起升卷筒”,安装后使起重机钢丝绳的损耗从一个月换3根减少为三个月换1根,码头上20多台起重机改进后,效果都很好。后来日本钢丝绳专家来港区作技术交流时,认为这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在日本可以申请“专利”。提起“专利”,当时在中国还是个新鲜事,对此我们知之甚少,更没想到一个普通机修工也能搞发明。后来,《文汇报》刊登了一篇小文章,介绍了一个工人搞革新的故事,这是我的名字第一次印成铅字,我激动得好几夜睡不着觉。就是这个小发明、这篇小文章激励我走上了创新之路。到了1981年,我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毕业后,回到南浦港务公司,在工艺科当上了工程师,搞起了抓斗。其实那时我对抓斗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是码头的安全问题逼得我开始研究抓斗。那时码头上木材装卸全靠工人下舱,用钢丝绳捆扎后,再3用吊机起吊,这种粗放的作业方式,险象环生、事故不断,就在这一年我就目睹了3名工人兄弟因木材装卸而工伤死亡的现实,3个人加起来的年龄还不到80岁。大家见到卸木材都害怕了,把木材装卸称之为“木老虎”。尽管那时我已经离开了装卸工的岗位,但对工人兄弟的朴素的感情使我萌发了要把工友们从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的强烈欲望,并促使我走上了攻关之路。那时候我结婚没几年,孩子还很小,为了作实验,我白天黑夜都在码头上,最多的时候三天三夜没有脱鞋睡过觉,五天五夜没有回过家。为了查阅有关资料,星期天节假日,我成了图书馆、情报所的常客。在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经过将近三年的艰难攻关,克服了无数困难,终于在码头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木材抓斗装卸工艺系统”。从此以后工人们就不再需要下船舱用人力去捆扎木材了,因此码头上再也没发生过一起重大伤亡事故,装卸效率也因此提高了近3倍。说句心里话,对工人兄弟的真挚感情是我早期创新和发明的原动力。能够解除安全隐患,能够使工人兄弟高兴上班、安全下班,是我最大的快乐,从中我也尝到了甜头。以后我又相继发明了“单索生铁抓斗”、“异步启闭废钢块料抓斗”、“新型液压抓斗”等等。这些成果创造性地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从而改变了我国港口木材、生铁、废钢等货物装卸工艺的落后状况,其科技成果还实现了产业化,不仅在国内20多个行业1000多个企业得4到广泛推广应用,还批量出口达2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为国家创造4亿多元的经济效益。从1996年起,我走上了领导岗位,先后担任了龙吴港务公司经理、上海港务局副局长,改制后担任集团公司副总裁。从此我的创新舞台更大了,天地更宽了。除了技术创新以外,我还开展了产业创新和管理创新。过去我是几个人一起搞革新,现在我要带领广大职工一起来搞创新、搞发明。熟悉码头的人都知道,十多年来,码头集装箱装卸一直沿袭着船卸空了再装船的老规矩。我在做装卸工时就有过这样一个梦想,要是能实现边装边卸该有多好。听起来这好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真正要在庞大的码头上现实却是难上加难,一是难在装货和卸货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工艺流程,如要合二为一,那么操作就一定要精确,否则进港货物与出港货物混在一起,后果不堪设想;二是难在装货和卸货的数量不一样,作业不同步;三是难在这些操作需经海关、商检、理货等相关部门的认可,协调很难。我们的科研团队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建立了一套“集装箱同倍位装卸系统”,也就是桥吊在卸下一个集装箱后马上又在原地装上一个集装箱,效率翻了一翻,从而实现了边装边卸的梦想,成了我们智能化码头管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我立足码头,学习创新,实践创新,持续不断地创新,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先后完成了12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5申请或授权了41项国家专利,其中,有3项获得了国家发明奖,2项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还有21项获得了日内瓦、巴黎、匹兹堡、布鲁塞尔等国际发明展览会的金奖。28年的创新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创新,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意义,我们的企业才会有活力,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希望。巴黎参展回来后,好多人问我,为什么25个老外评委对你的项目情有独钟?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你会有那么多的创新成果?你有什么好的经验?面对这些提问,我最大的体会是,我把创新的过程就比喻成种树,要选好的树种,要有适宜的土壤,要有精心的栽培,只有这样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体会之一,我要种能结果的树。要创新就要有好的创意,一个创意如同一粒种子,种子好不好是关键。如果种子不好,就不可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在我看来,创新也好,创意也好,它必须是生产实践所急需的,必须是有效益的,也就是说,这棵创新之树是有可能会结出硕果的。凡只是能结出丰硕果实的树,我们才会花心思、花力气。因为我觉得,求真、务实、致用,这是创新发明的命根子,是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也是我种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种树要有土壤,没有适宜的土壤,树是无法成长并结果的。我种树的土壤就是我的码头,就是我的岗位。有岗位就会有机遇,爱岗位才会发现机6遇。我的岗位虽然几经变化,但我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把创新放在第一位,都在种能结丰硕果实的树。体会之二,精心栽培,持之以恒。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么一个现象,有时树种得并不少,但存活率却不高,而真正能结成丰硕果实的,并最终能摘果的更不多。俗话说“春天种,夏天黄,秋天死,冬天进灶膛。”原因在哪里?我想,恐怕是有些人以为,树种了,就完事了,其实不然。我的体会是,一旦下了种,就一定要精心栽培,让它生根发芽,让小苗长成大树。创新之树需要精心呵护,我们在创新中更关心的是过程与细节,更注重的是持续与坚韧,工作不松懈,困难不灰心,险阻不绕道。因为每一个项目都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挫折,有时甚至会面临绝境。只有锲而不舍、不辞辛劳,才有可能绝路逢生,才有可能果实满园。体会之三,动员大家一起栽树。众人拾柴火焰高,创新更是如此。我体会,种树仅仅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它需要大家的鼎力支持,共同参与,也就是说,团队精神的发挥在创新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这次我在巴黎获得的四块金牌和近年来所搞的科技项目都是团队所为,都是产、学、研结合的产物,在这些项目中,我只不过是出了个点子,立了个项,带了个头,关键时刻出了点力,大量的工作都是团队同志们做的。不然,我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无能为力。由此我认为我们在企业的振兴发展中,一定要把职工群众集聚在7创新的旗帜下,依靠团队的力量,运用集体的智慧,选创新之种,栽创新之树,结创新之果,营造出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整体环境,从而促进企业的科学、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体会之四,果实丰收后,利益要共享。绿树成荫、硕果累累的时候,也是种树人面临考验的时刻。“科技成果好搞,奖金难分”是通病,对这一类事,我的看法是,凡是参与种树的人,都应当享受果实,凡是参与创新的每一个人,都应当获得褒奖。我体会,一个团队的班长,要凝聚团队,除了共同的志向,合作的精神,和谐的环境以外,还要有成果共享的胸怀。记得前几年,我到甘肃酒泉,才知道了这个地方为什么叫酒泉?原来在西汉,霍去病击退匈奴,汉武帝为了犒劳他的战绩,送了一坛美酒给他。霍大将军把这些酒倒进了肃州的泉水中,他要让所有的将士都能喝上美酒,分享胜利的果实。这一举动留下了“酒泉”的美誉,肃州也因此改名为酒泉了。我想,连我们的先人都有此举,如今自己作为一个党员科技工作者,更应做得好一些。我坚信,果实丰收后,利益一定要大家共享,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人来种创新之树,也只有这样,自己种的树,让大家都来帮忙,才有可能使创新之树硕果累累。各位领导同志们:1968年我进入上海港工作时,当时的年货物吞吐量才3570万吨,上海港在世界上没有相应的地位。压8船压货严重、人拉肩扛普遍。改革开放后,上海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河入江,奔向海洋。去年上海港的货物总吞吐量4.43亿吨,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1808万标准箱,保持世界第三。如今的上海港已经是世界大港了。但如何使我们从大港走向强港,走通自主创新之路,这是我们上港集团的历史责任。我清晰地记得,我们港口界筑港的老前辈,中国工程院院士梁应辰先生在外高桥五期码头上,深情地对我说:“小包,你们真是福气,这么大的码头一年半就建成了,你们真是逢上了好时机。像我这样干了一辈子的建港,想当初能干上一个、两个万吨级码头就非常了不得了。”的确,我们这一代人逢上了国家发展、港口发展的好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不仅是我的责任,更是我创新的不竭动力。有人问我,这次你在巴黎荣获金奖的时候,您激动吗?我说,我的心情很平静,大家从电视上也能看出来。因为我知道,金牌只不过是我前进路上的一块标签,真正使我动心、动情的,是我的发明成果能够为企业增效,为职工造福,为祖国增光。记得几年前,我到连云港码头去学习,一个素不相识的码头工人认出了我,霎时间,几个工人就围上来说:“您是包起帆吧!”我忙点头应诺。他们说:“包起帆,你的抓斗真好,过去我们用人工卸木材,经常死人,现在我们再也不用下舱了,你的木材抓斗真正救了我们!”对此,我感慨万分,我想,这是对我的发9明创造的最高褒奖!去年我到广州港,他们对我说:“你当初和我们一起搞的内贸标准集装箱有了很大的发展,去年我们突破200万标箱了,你真是带了个好头。”听到这些话,我会觉得比在巴黎一举获金奖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我相信,劳动创造幸福,知识改变人生,责任成就事业,创新铸就辉煌。我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全靠各级党组织的培养、工会的帮助和同志们的支持,我自己的工作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将继续努力。今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深刻论述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意义。总书记的讲话令人倍受鼓舞。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企业是主体,我们职工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创新的主人。在创新的旗帜下,我们深信,前方的路更宽,攀登的峰更高,身上的劲更足。我愿勇立潮头,朝着下一个创新目标起帆远航!谢谢大家!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