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力: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⑵产生力的条件: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⑶力的产生不能离开物体。⑷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⑸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物体接触了但没有发生作用,物体之间也不会产生力。⑹力用符号F表示,它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⑺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⑻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⑼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⑽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⑾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A对B的力和B对A的力就是相互作用力,一对相互作用力两个施力者,两个受力者,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2.弹性和塑性:⑴物体受外力时发生形变,撤消外力时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做弹性。⑵物体受外力时发生形变,撤消外力时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做塑性。3.弹力:⑴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⑵产生弹力的条件:两个物体要接触;物体之间发生挤压作用。⑶弹力的大小: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⑷弹力的方向: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⑸弹力的作用点:接触点。⑹支持力和压力都是弹力。4.弹簧测力计:⑴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拉力成正比)⑵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⑶如果弹簧测力计指针没有指到零,使用前要调零。如果不调零,那么测出力的大小比实际的力偏大。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挂钩上力的大小。⑸需要测的力应作用在挂钩上,如果作用在拉环上,则测出力的大小比实际的力偏大。⑹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必须要让被测力和弹簧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5.重力:⑴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⑵用字母G表示。⑶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地球附近的物体。⑷物体失去支持总是会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⑸测重力的方法: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2/11大小。此方法的原理是二力平衡。⑹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写成公式是G=mg,变形公式m=G/g。其中G的单位是N,m的单位是kg,g=10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N。⑺从质量到重力的快速计算:g到N除以100,kg到N乘以10。⑻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有地球时指向地心)。⑼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⑽重力产生的原因: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6.力和运动:⑴无动力小车在水平面前进的距离跟小车的速度和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有关。⑵在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中,通过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来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受到的阻力。⑶要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和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小车到达到水平面的初速度相等。⑷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时间就越长,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就越长。⑸推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则小车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⑹得出推论的方法:实验推理法。7.牛顿第一定律:⑴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⑵牛顿第一定律的条件: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⑶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处于静止状态。⑷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和方向为不受力时的速度和方向。⑸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8.惯性:⑴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⑵静止的物体由于惯性会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会保持运动状态。⑶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⑷物体惯性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9.力的平衡:⑴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⑵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指的是平衡状态。⑷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同一物体、大小相等、方向3/11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⑸物体受二力平衡时只有一个受力物体,有两个施力物体。⑹如果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线上,由物体将发生旋转。⑺如果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但大小不等,则物体会向较大的力方向做加速运动。⑻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如果力的方向相同则F合=F1+F2,合力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相反则F合=F大-F小,合力方向与较大力的方向相同。10.二力平衡的实例:⑴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的平衡力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水平面对物体的支持力。⑵悬挂在空中静止的物体受到的平衡力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和线对物体的拉力。如果悬挂的物体匀速上升或下降受力跟静止状态一样。⑶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两对平衡力,水平方向受到的平衡力是牵引力和阻力,在竖直方向受到的平衡力是重力和支持力。⑷按在竖直墙壁上静止的物体: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11.力和运动的关系:⑴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不一定会发生改变。⑷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⑸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有可能是非平衡力,也有可能是平衡力。如果是非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如果是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12.摩擦力:⑴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⑵摩擦力分类: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⑶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互相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⑷摩擦力的方向:跟相对运动相反。不是跟运动方向相反。⑸不能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⑹测摩擦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⑻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⑼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⑽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⑾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使接触面互相4/11脱离。13.摩擦力的特例:⑴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不受水平面的摩擦力,因为它们之间没有相对运动。⑵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但没有推动,物体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因为它们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摩擦力的方向跟推力的方向相反且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大小。⑶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斜面对它的摩擦力,因为物体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⑷用平行于斜面的力拉物体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等于拉力,拉力大于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平等于斜面向下。⑸一个同学匀速爬杆和爬绳,不管是向上爬还是向下爬,受到的摩擦力都等于重力,摩擦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上的。⑹如果一个物体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F1,那么这个物体在同样的水平面做加速运动或者是减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都等于F1。14.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⑴确定受力物体。⑵考虑重力。⑶考虑接触的物体。⑷利用状态法检查受力情况: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一定要受平衡力。15.压力:⑴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⑵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⑶压力并不是都由重力产生的,压力可以向各个方向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⑷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表面。⑸压力的方向:垂直于被压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⑹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16.压力的作用效果:⑴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是改变物体的形状。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是通过观察受压物体的形变程度来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所以受压物体要选择易于发生形变的。⑶压力作用效果只跟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⑷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的变量是压力,改变的物理量是受力面积。结论: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⑸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关系时,控制的变量是受力面积,改变的物理量是压力。结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17.压强:⑴压强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⑵压强的公式是p=F/S,变形公式F=pS,S=F/p。其中F是压力,单位是N;S是受力面积,单位是m2,p是压强,单位是Pa。⑶5/11100Pa=100N/m2,表示1m2上受到的压力为100N。⑷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⑸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18.液体压强:⑴特点: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有压强;②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壁有压强;③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④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⑤液体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⑥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⑵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变形公式ρ=p/gh,h=p/ρh。其中ρ是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g/m3,h是深度,指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⑶1m深的水产生的压强是10000Pa,1cm深的水产生的压强是100Pa。⑷液体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⑸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⑹如果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为G,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为F。当容器是柱体是F=G;当容器上大下小时FG;当容器上小下大时FG。19.固体和液体的压力压强计算:⑴如果计算固体产生的压力压强:第一步:在水平面F=G;第二步:p=F/S。⑵如果计算液体产生的压力压强:第一步:p=ρgh;第二步:F=pS。⑶如果固体是柱体,容器是柱体,则两种方法都可以。20.连通器:⑴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⑵连通器里装相同液体时,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在同一水平面上)。⑶连通器的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21.大气压:⑴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也证明了大气压很大。⑵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测出大气压的值。⑶托里拆利实验:①往玻璃管内装满水银有目的是排尽管内的空气。②倒插在水银槽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③水银柱的高度只跟两个因素有关:当地的气压,玻璃管内是否进入了空气。④当地的气压越大,水银柱的高度越大。⑤玻璃管内进入了少量的空气,水银柱的高度变小。⑥实验的原理是p=ρgh。⑦实验测出的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大小为1.013×105Pa。⑧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能支持10.34m高的水柱。⑨若玻璃管倾斜,则玻璃管水银长度会增加但高度不变。⑷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⑸液体的沸点跟6/11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液体的沸点越低。⑹质量一定的气体,体积越小,产生的压强越大。⑺体积一定的气体,质量越大,压强越大。22.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⑴气体和液体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⑵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23.浮力:⑴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⑵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受力物体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⑶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⑷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只有两个: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⑸实验法求浮力: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物体,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G物;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说明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了多少N物体受到的浮力就是多少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物体受到的拉力F拉;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物-F拉。⑹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