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我国主流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探析摘要: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隐蔽性、无中心等特点,随着网络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及向政治生活领域的渗透,互联网既为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推动了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发展,促使我国政治文化更加理性客观,同时也对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安全提出了重大挑战。关键词:互联网主流政治文化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隐蔽性、无中心等特点,随着网络向政治生活的渗透,互联网既为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建设提供了重要载体和途径,也对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安全提出了重大挑战。一、互联网对我国主流政治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1、为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大众传媒在政治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灌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作为全新的“第四媒体”,以其鲜明的特点为我国新型主流政治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更迅速、更方便的工具。网络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具有信息量大,检索快速便捷以及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等特点。因此网络已经成为对公民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政治传播渠道之一。据课题组调查,网络是青年群体在获得政治信息上排在第二位的政治传播渠道,在我们的调查中,当问到你主要以什么方式了解政治信息时,其中“选择电视的最多,为22.4%,依次为网络19.7%;报纸17.1%;学校为14.1%……。所以借助互联网,我们可以把主流政治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搬到网上,人们足不出户,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能迅速便捷地浏览和储存网上的各类政治文化信息,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与详尽的研究参考资料。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也增强了主流政治文化传播和教育的感染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和喜闻乐见的政治文化传播和政治教育方式。信息网络技术不仅能够处理文字和数据信息,而且还能处理图像、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形成智能化的多媒体终端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全息操作环境。文本、声音或影像等多种信息合为一体的真实感控能力,极大地渲染了政治文化教育的感染力,使政治文化传播和教育在网络时代具有艺术化、娱乐化。比如通过红色经典网站和网络益智游戏这种艺术化和娱乐化的方式,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会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公民的精神世界。在北京大学的新青年网、上海交通大学的焦点网、南开大学的觉悟网、吉林大学的学而思网等,青年学生通过讨论交流、音像视听的方式得到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同时,网络交流的互动性还增强了政治文化教育的效果。传统三大传媒的信息传播都是单向的,编读双方无法随时随地地进行双向沟通。网络传播则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网民与网站之间、网民与网民之间可以实时沟通,实现互动,对有关主题也可以随时展开讨论。原先只是处于信息接受者的被动地位的人们,现在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不同的网民可以畅所欲言,相互交流,从中受到教益,这种形式比单纯的说教更能提高人们的兴趣。2、促进了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培育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了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成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据课题组调查,我国青年学生参与国家政事和社会问题讨论的渠道,网络占37.6%,报纸杂志占30.6%,广播电视占14.5%,其他占17.2%。可见,网络成为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首选。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的发展参与了多种多样的政治活动,诞生了诸如网络论政、网络监督、网络宣传、网络评判、网络互动等新型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网络使政治生活越来越公开透明,增强了公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并塑造了公民独立的政治人格,从而助推了公民的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培育和发展。网络政务的发展促进了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全面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我国网络政务迅速发展,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gov.cn下域名数为55207个,占全国域名总数的0.5%,中央和国家机关,省级、地级市政府和80%以上的县级市政府都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站。随着网络政务的兴起和发展,公民可以更加便利和清楚地了解政府工作程序,特别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促使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更加公平化和透明化。并且,政府在决策和咨询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民意调查和征询意见,了解和掌握不同社会群体的意见和要求。这样,网络政务的兴起使得以参与、回应、互动为特征的新的决策理念开始渗透到公共生活领域,以科学理性、平等协商、利益协调为特征的新的决策模式开始产生,从而为参与型政治文化的产生创造新的条件。3、推动了我国政治文化更加倾向于理性与客观在网络环境中,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导航技术、信息诠释技术和信息控制技术等使参与者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分析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自由度大大提升,公民拥有足够的信息资源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不断修正和丰富自己原有的思想;网络政治过程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平等性,使网络政治的透明度增大、信息量增加、交往频度增强,这必然有利于提高网络政治参与者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网络集成了各式各样的信息服务系统,它能作为相对独立的主体,根据参与者的意图进行政治信息的采集、存贮、加工、处理,参与者可以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并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和鉴定。这样,网络政治参与者对政治事务的认识和理解就会倾向于理性、温和与客观。网络的开放性极大地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门槛,使公民获得了政治参与的平等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合法有序的途径提出个人主张、反映个人意见,解决个人在政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样,就会使他们更倾向于采取理性、温和的手段处理问题,有助于培育他们理性、温和的政治态度。可以说,随着网络政治发展、社会物质条件改善和个人独立性增强,我国公民的政治情感日益趋向温和,从而推动中国政治文化倾向于理性、温和与客观。(四)为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国际化交流提供了平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必须善于学习和借鉴人类共同创造的优秀政治文化成果,推进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创新。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这种全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网络信息技术使得人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可以进行直接的、跨文化的交流,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你就可以把自己与这个网络联接起来。因此,在这个开放的网络上,可以形成各种政治主体、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的交汇,使中外政治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更直接,客观地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二、互联网对我国主流政治文化安全的挑战1、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推行的信息霸权,对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互联网发源于美国,主要技术指标和规则都是以美国为主导制定的,美国凭借其技术上的优势地位,就可以控制强大的国际传播网,垄断国际新闻发布渠道和几乎整个世界舆论。据统计,负责全球域名管理的13个根服务器有10个在美国,在全球互联网业务中,有90%在美国发起、或通过,世界80%的网上信息由美国提供,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网络站点中,有94个在美国境内。通过强大的信息控制力,美国成为网络世界最大的信息生产国,在网络空间话语权的争夺中占尽优势,掌控着国际互联网的话语权,引领着国际政治舆论的总体方向,也造成了我国对美国网络信息的过分依赖。信息是政治、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的载体,失去信息传播的优势和主动权,在信息流动中,就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信息发布者的信息渗透。而信息的发布者并不是中立无偏见的计算机,而是计算机后面的人,在“客观”的表象下,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倾向,自己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大的网络传媒的背后还都有巨额国际资本的支撑,这些网络公司在信息报道上总是有倾向性的。如美国的CNN,在我国“7.23动车事故”后,一个月内用了五条新闻追踪报道,题目分别是“中国高速列车相撞”、“中国动车事故的处理引起愤怒的反应”、“中国动车追尾事故引起狂怒”、“中国总理视察动车出事地点”、“中国推迟新铁路工程”,负面新闻占了上风。而对事故发生后,我国相关政府官员对公众做出了诚恳道歉,并责令有关部门彻查事件始末。在拯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时,温州百姓们的竭力帮助和真心付出,涌现出一幕幕感人的事迹,则都只字未提。由于掌控着国际互联网的话语权,人们一旦进入网络空间,实际上就进入了美国设计的文化环境之中。大量打着美国烙印符号的新闻、影视、广告、网络游戏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时刻影响着我国网络受众者尤其是青少年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从而逐步屏蔽其原有的价值观念,不断地去适应网络媒体所倡导的各种文化理念。这种文化渗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它不会在短时期内明显表露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会极大地影响我国主流政治文化的安全。同时在互联网上,英语也占据着主导地位。互联网的全部网页中有81%使用的是英语,网上的绝大部分图文资料都是英文,中文网站只占了大约1%。伴随网络上英语语言的统治,美国等西方国家必然会依据其信息量的绝对优势,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覆盖。美国基辛格同仁公司总裁罗特科普夫在《外交季刊》发表文章称:“美国应该确保: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的方向发展,那么这些标准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逐渐被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那么节目的编排应该是美国的;如果世界正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那么这些价值观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利用信息时代的工具来宣传美国的理想也许是促进美国利益的最和平和最强有力的方法。”西方文化殖民的结果是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道德观、价值观被无意识地模仿或被有意识的追求。正如阿尔温•托夫勒所说:“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2、互联网削弱了我国对媒体舆论的控制力,引起了主流政治文化传播的困难大众传媒是传播主流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是人们获得政治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人们了解政治活动和政策的重要途径,传媒所形成的舆论“霸权”,主导着一个社会的舆论趋向,从而对人们的政治态度和取向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掌握大众传播媒介,操纵公共舆论,也就成为统治阶级传播社会主导政治文化,强化社会成员政治认同意识的最基本的手段。因此为在社会中确立主流政治文化的统治地位,国家一般都要通过一定的政治控制机制,掌控大众传媒,控制舆论导向,营造统一舆论,向社会公众宣传、教育和灌输主流政治文化。在网络时代之前,由于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只能是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很容易做到这一点。政府部门只要以“把关人”和“守门人”的身份,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就可以有效防止危害政治系统安全的信息散布,对舆论的导向进行引导和监控。但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却改变了这一切,互联网的开放性和管理方式的非中心性、离散性决定了其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完全自由和相当程度上不受政府的管理和控制的。今天的中国,除了原有的传统媒体外,还有320万个网站,各类新闻站点、专业信息站点、公司站点、机构组织站点、个人网页、微信微博等都可以发布或传送新闻信息,海外更是有无数的网站供网民浏览。网络传播对我国传统的传播格局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公众对信息的获取由原来相对封闭的状态进入了开放的状态。在舆论方面,网络传播的特性使以往在传统媒体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得到了空前的展现,尽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但要想如同监控传统媒体那样监控网络信息是根本不可能的,因而各种政治学说会利用网络广泛传播自己的主张,扩大自己的影响,造成对主流政治文化传播的冲击。3、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给我国主流政治文化建设带来极大挑战互联网以其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渗透方式及巨大的信息量成为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