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CBE/DACUM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一)CBE简介CBE是英文CompetencyBasedEducation的缩写,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该教学模式是美国休斯顿大学以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性学习”和“反馈教学原则”以及“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20世纪60年代末由加拿大皇家经济开发中心和美国通用学习公司合作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流行于北美,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90年代初逐渐在各国推广,现在已有30多个国家、地区学习和运用CBE教学模式。典型种类: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一般素质导向的模式英国为代表的整合型模式“能力本位”在中国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指的是所有把能力作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狭义:指的是加拿大的CBE/DACUM教学模式。一句话概括就是:整个教学目标的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所必须的全部能力。能力:不是狭义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知识:指涉及与本职业、本岗位密切相关的知识领域;技能、技巧:指操作、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态度:指动机、动力、经验,是一个情感领域、活动领域;反馈:如何对学员掌握程度进行评估的量化指标领域开展CBE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程开发(DACUM),它是一个严密的科学过程,一般由从事职业工作的专家组成一个DACUM团队,以人才需求调研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设计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我国职技教育界在1991-1992年前后开始引进DACUM模式,在我国被译为“教育课程开发(设计)”或“教育课程编制”,并在一些有条件的职业技术院校开展试点。四个历史阶段:二战期间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末DACUM的产生可以说是综合了多种理论思想的结果。其理论基础追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左右巴比特和查特斯等人的研究成果。巴比特:第一步:对人类经验的分析第二步:工作分析课程编制第三步:选择目标第四步:制定详细计划20世纪50-60年代:系统论:强调课程开发的系统方法而不是直线式方法行为科学:强调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来表述课程目标查特斯同样强调课程编制过程中通过分析人类活动来确定课程内容,他把课程编制过程归纳为7个步骤,其中前5个步骤都是在逐步析人类活动,以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一)DACUM的指导思想一是基于学术的,其出发点是就业对象应具备什么知识,通过哪些学科教学进行培养。偏重理论,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二是基于工作的,其出发点是培养对象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技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课程目标指向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教学过程和最终的培训效果均以能力为本进行衡量,从而使得职技教育的课程与现实的生产技术紧密相连。这正是CBE/DACUM课程开发模式的指导思想。1.工作分析选定拟开设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之后,就要通过工作分析来确定胜任这些工作的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四个小步骤:①首先要成立一个8一12名本职业的专家组成的DACUM委员会。该委员会须设一名协调员,一名秘书。②“综合能力”分析:委员会开始工作后,最首要的任务是认定本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通常是8一12个。③分解“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确认后,将深入分析每项综合能力中包含多少“专项能力”。④列出DACUM大表,将每一项综合能力所含的6一30项专项能力依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在与之对应的综合能力之右,横向排列,代号为l、2、3.··…30。2.任务分析分析确定所培训人员在其“工作职责”的每项任务中应达到的“最终绩效目标”(简称TPO)和“能力目标”(简称EO),使每项任务成为可实现的要求。3.教学分析教学分析要成立一个委员会,这次则是教育专家的任务了。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应包括课程与教学设计开发人员、教师,人数视要求而定。任务是对照DACUM表及专项能力分析结果,设计和开发学习内容。为使学员能达到培养能力的目标,他们要把一个个专项能力设计成一个个学习单元或叫模块。每个模块内的知识、技能要尽可能按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排序,以便于确定核心课程。4.教学开发根据教学分析的结果,进一步编写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的教学目的,编写教学大纲,并确定相应的评价方法。5.教学实施根据以上环节所制订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实施教学。并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总结经验,修订教学文件,调整教学方法,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CBE教学实施过程,可大体分为6个步骤:①入门指导。②入学水平评估。③根据每位学员的不同起点,及自己设计的最终目标分别为他们逐一确定教学计划。④学生按教师商定的教学计划,到学习资源室、实训课堂,或在教师指导下,或利用个人学习系统,逐一模块地刻苦学习,掌握专项能力。⑤当确信自己已掌握了某项专项能力时,可进行自我评估,自评合格后,请指导教师对自评的结果进行审查。简介:CBE/DACUM课程开发模式产生至今30多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在西方职技教育领域,DACUM被人们公认为一种经济的、有效的课程开发模式。我国鉴于原来的职教课程有与生产脱节的现象,遂决定引入DACUM模式。在引入过程中,我国整个职业教育领域实施DACUM模式的中专课程改革分为三个阶段。三采用DACUM模式的专业课程开发过程(一)“工作分析”阶段该阶段要分析所培训人员的“职业内的工作”,以确定该职业内的工作职责和各个职责内的任务。为此需成立“工作分析顾问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就是制定DACUM表。根据加拿大的做法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该校确定委员应具备如下条件:1、从事工模具设计与制造职业,或直接管理该职业;2、目前仍在该职业内任职;3、同事们公认有能力,思想活跃且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4、在要求的时间内能够全日参加而不是半日参加或者随意参加工作。总而言之:在工作分析阶段,学校的教室不参加,,意在强调公允,客观,避免教育者主观意志的介入。根据之前的分析结果,校方聘请了8名校外顾问委员会委员,该校1名主持人参与组成工作分析顾问委员会。经过他们为期四天的会议后,制定出DACUM表初稿,该表共包括9个职责,127项任务。(二)“任务分析”阶段该阶段要求分析所培训人员在其“工作职责”的每项“任务”中应达到的最终绩效目标“TPO”(即受训人员在培训后能够完成的工作)和能力目标“EO”(为达到最终绩效目标的分解目标,或称子目标)。任务分析工作由“任务分析顾问委员会”来做。该顾问委员条件与工作分析顾问委员会相同,但是成员就不同。任务顾问委员会首先对工作分析顾问委员会制定的DACUM表进行复查,对部分任务作了补充、删减,成为具有9个职责,124项任务的DACUM表第二稿。至此,DACUM表正式完成。最后,由全体委员逐条复查评审,形成了详细的任务分析汇总表,共包括9个职责、124项任务、124条TPO和535条EO。(三)教学分析和教学开发“教学分析”工作主要是根据“任务分析”顾问委员会制订的“任务分析汇总表”编制教学模块或单元,然后确定培训途径和课程设置,相当于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开发”则是根据“教学分析”制订的教学计划编写每一教学模块(单元)的教学目的,编制课程的教学大纲。在该试点工作中“教学分析”“教学开发”两个阶段是穿插进行的,会议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教学分析”委员会会议第二阶段:“教学开发”委员会会议第一阶段“教学分析”委员会由教务副校长、系主任和4名主要专业课教师组成。全体教学分析委员会委员对任务分析委员会制订的“任务分析汇总表”所包含的“EO”和“TPO”进行了逐条评审和补充,并区分出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阶段能实现及不能实现的“EO”和“TPO”。根据评审后的“任务分析汇总表”,委员们将表中的任务按内容体系划分21个培训模块,并将每个训练模块所包含的“EO”和“TPO”进行重新整理、分类,得到“EO”478条,“TPO”107条。据此初步提出了教学计划—培训途径和课程设置草案。第二阶段“教学开发”委员会由教务副校长、系主任及11名有关课程教师组成。在此阶段,全体教学开发委员会委员进一步分析研究了21个培训模块中的“EO”、“TPO”和教学计划草案,确定了保证实现这些“EO”、“TPO”的课程18门,并根据职责频度(教学层次)、等级确定了各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初步制订出试点班的教学计划(试行稿)。教学开发委员会对各门课教学大纲的编写也提出要求,即除常规内容外,还应包括:(1)本门课应达到的能力目标;(2)课程的考试方法;(3)对教学活动的最终评价方法由“工作分析”和“任务分析”两个顾问委员会分析确定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和任务表”(“DACUM表”共9个“职责”122项“任务”)和“最终绩效目标”(122条)、“能力目标”(535条),以及能力培养的不同层次要求,是该校制订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本试点所制订的教学计划的主要特点是:四、采用DACUM模式制订的专业教学计划(一)重点培养技术能力首先,根据重点能力目标“设计模具及其制造工艺过程”和分析研究委员会提出的具体“任务”、“最终绩效目标”(TPO)和“能力目标”(EO),确定了培养设计能力的教学过程的主线,如图6-2所示。专业入门知识(参观)模具概论(结构、制造与测绘)毕业设计模具设计(1)模具制造工艺课(1)模具设计实践模具设计(1)模具制造工艺课(1)模具设计实践基本与轮换工种操作实习(5周)固定工程操作实习(6周)专业生产实习(2周)毕业实习(1周)图6-2培养设计能力的教学过程Ⅰ学期Ⅱ学期Ⅲ学期Ⅳ学期此过程的主要特点是:模具专业知识的教学适当提前,让学生较早接触专业主要内容:通过Ⅰ学期入学时的参观,Ⅱ学期的“模具概论”和“模具测绘”专周,使学生初步了解模具的用途、主要种类、基本结构、大致制造方法,并能按基本要求绘出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第Ⅲ学期一开始就进入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的系统学习。将“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课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两次循环加深理解,更好地培养设计能力。第一阶段放在到外厂“专业生产实习”前进行,使学生对一般的模具设计、制造工艺系统有所了解,并作第一次设计实践,便于学生下厂“专业生产实习”时主动学习。在“专业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教学,进一步讲解较深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知识并进行第二次设计实践。最后进行毕业实习与设计,要求学生做教复杂模具的设计及编制工艺。这样,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即可经过三次模具设计锻炼,知识和能力螺旋上升,保证达到主要能力目标的要求。(二)力争一定操作能力现代模具工业除要求技术人员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外,还应有较强的有关工种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不仅有助于设计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技术人员深入车间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更快更好地生产出模具考虑到在校教学时间不长,委员会对此没有提出高的要求,而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争取使全班(至少大多数)学生在与专业有关的一个工种上达到初级技工水平,并颁发证书。为此在实习安排上,每个学生除在Ⅰ、Ⅱ学期都参加轮换工种操作实习(共5周)外,计划利用Ⅱ、Ⅲ学期之间的暑假(占1周)连同第Ⅱ、Ⅲ学期教学过程中安排5周,共6周时间集中进行固定工种操作实习,让每个学生固定在一个工种训练操作技能,争取达到初级技工的应知应会要求。由校内实习车间按工种初级工要求组织应知应会考核,学校发给证书。(三)适当兼顾次要能力对“设计专用工具”的能力,计划以夹具设计为主,在第Ⅲ学期开设“夹具设计与制造”课并搞一周课程设计,培养夹具设计的初步能力。“检测工模具”的能力,计划在第Ⅱ学期开设“质量检测技术”课,通过作实验和实验考试,培养学生使用量具量仪的初步能力;在第Ⅳ学期“模具制造工艺”课中结合进模具装配,讲解模具质量检测的有关知识;在“专业生产实习”中通过参与试模了解检测模具使用性能和制品质量的方法。关于“工模具生产和使用管理”以及“开发工模具市场”的能力,在校期间只准备给予初步知识基础。计划通过“企管原理与市场开发基础”课介绍管理和市场开发的基本知识;通过“模具制造工艺”课介绍模具生产和使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