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以色列首次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引入现代无人机,最初以色列军方的想法是部署一大批无线电遥控的模型飞机用于侦察和监视,执行相同任务或覆盖相似的地域时,这些飞行器的成本原低于有人喷气式飞机的花费,但与同时期的美军不同,以色列一直认为高速性能对于进行低空战术侦察的无人机来说并无益处。以色列发展无人机的关键性人物是阿尔文?埃利斯,他曾于60年代在美国生产“火蜂”无人机的泰勒?雷恩公司从事无人机的自动驾驶设备的开发及制造工作,由于工作关系,他亲自经历了很多无人机开发和制造的过程,特别是试验利用“火蜂”搭载视频摄像机对战场进行实时侦察的试验,这使他深信无人机的高速性能无助于提升其侦察价值。1967年,埃利斯返回以色列,他和当时一起回到以色列的同事杰胡达?马默最初曾向以色列飞机工业(IAI)公司提议开发一种微型无人机——“猫头鹰(Owl)”无人机,但IAI明确拒绝了他们的建议,不得及俩人开始独自进行设计和制造。1974年2月,在“猫头鹰”的第二架原型机完成首飞后,这种无人机终于引起以色列企业的注意,当时塔迪兰公司看到这种搭载着1部索尼视频摄像机的飞行器的潜力,开始资助两人的开发。之后,这一飞行器在反复完善后终于被以色列空军认可,并命名为“驯犬(Mstiff)”。1980年,以空军采购了少量“驯犬”,在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3架“驯犬”无人机也参与了战斗,尽管此时离“驯犬”刚被提供给军方还没多长时间。由于注意到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规模使用无人机,IAI公司也于1976年启动了自己的开发项目,即后来的“侦察兵(Scout)”无人机,该机型于1981年正式服役,同样也参与了1982年的战争。由于无人机在1982年战争中的突出表现,为加强国内无人系统的开发,以色列政府于1983年要求塔迪兰公司和IAI公司整合开发资源,这也导致了名为马扎拉特(Mazlat)的联合企业于1984年9月正式成立。1989年,IAI收购了塔迪兰公司的股份,使该公司彻底成为其马扎拉特分部。之后,该公司开发的各类无人机开始配备国防部,到2002年时,有统计认为以色列国防军的各类无人系统已累计飞行了12万小时。据称,在2006年以黎在南黎巴嫩发生冲突时,最让黎巴嫩真主党大吃一惊的就是以军地面部队大量应用的小型无人飞行器,这些飞行器供旅及以下部队广泛用于战场侦察和监视,由于机动灵活,它们甚至能跟着机动的真主党武装进行监视,给后者造成很大困扰。在战争中,以国防军主要采用阿尔比循公司的“云雀I(Skylark)”和拉菲尔公司的“陨石(Skylite)B”小型无人飞行器。在2007年,以军为遂行在加沙地区的反恐任务,利用无人飞行器也完成了2.4万小时的飞行时间,相比之下,同一时间内以军有人战机只进行了100小时的战斗飞行,武装直升机的飞行时数为1300小时,展示了这种飞行器对于地面部队侦察监视活动的巨大价值。在很多时间,其他攻击飞机只有在无人机定位并确定目标后,才会赶来攻击。但从另一方面看,以军对利用无人飞行器遂行战略性侦察、攻击任务讳莫如深,2008年,以军方明显否认了外界对以军将利用无人飞行器进行深入敌境的打击的猜测,比如对伊朗。之所以会有此猜测,源于之前举行的大规模“爱琴海”演习,演习期间运用了大量无人飞行器,据传是将对伊朗核设施采取行动的预演,当时更有推测认为以军装备的“埃坦(Eitan)”无人系统将是唯一能够用于远程奔袭伊朗的飞行器,它能搭载1吨重弹药,具有发射防区外弹药的能力。以国内最早的“驯犬”无人系统除为本国军方采用外,还有一部分提供给美国海军及中国台湾地区;而“侦察兵”系统的流传范围更广,新加坡、南非、瑞士等国军方都有过采购,该型飞行器被被授权给南非阿莫斯科(Armscor)公司生产(1983年也曾被南非军方用于针对莫桑比克的战争)。此外,上述几种无人飞行器外,IAI公司还开发过“湾流”系列商务喷气机的无人早期预警版本,这种无人“湾流”预警机配备以“费尔康”雷达系统,于2006年正式进入以军服役,2007年12月,IAI公司对外承认了这一无人预警机项目。IAI公司还曾将无人飞行器上作用的飞行控制软件安装在一架G550海上巡逻机上,其具体开发项目和目的不详。对于以色列大多数的无人飞行器来说,国防军配备、使用这些无人飞行器时总与以色列情报部门(IntelligenceCorps)脱不开干系,后者曾广泛地被认为是以色列的中央情报局,但到2006年,这一机构就从各类媒体和各种场合消失了,至少在官方立场上是如此。及至2008年初,以色列空军从现有无人飞行器机群中挑选出大量小型、微型飞行器,将它们指派给地面部队直接用于其支援和作战。2009年11月,以色列空军和地面部队公布了它们的第一个联合无人飞行器项目性能需求,对于以地面部队,新的旅级无人系统将是现有营级“天空骑士(SkyRider)”的补充。这一旅级部队配备的无人飞行器将在1000米以下空域活动(云层之下)续航时间约6小时,可由2名士兵操作和使用,飞行器最大重量为65千克(包括8千克负载),每套系统含3架飞行器和相应的地面控制设备。与当初“天空骑士”不同,新项目不仅要求竞标企业提出飞行器解决方案,也会展示其传感器组、飞行控制等关键性能的性能和预期,当时预计2010年3月各竞标方完成方案提交,当年夏则选择合适的研制开发商。2003年巴黎国际航展上,以色列新组建的航空防御系统公司展出了其开发的“航空星(Aerostar)”战术无人飞行器,该飞行器在搭载50千克负载时可续航14小时。有报道称,这飞行器由该公司与以情报部门合作开发,但并未得到官方证实。该公司无人产品的用户包括希腊、中国台湾,甚至也包括美国海军和安哥拉,也有消息称,荷兰于2009年从该公司采购了“搜索者(Searcher)”无人系统,用于替代其部署于阿富汗的“雀鹰(Sperwer)”无人系统。同时,该公司也提供无人飞行器租赁服务,2009年中期,该公司宣称“航空星”无人系统在上述四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已完成5万飞行小时,“其所表现出的可靠性和性能在无人飞行器工业界无出其右”。“航空星”飞行器采用常规的上单翼、短机体、双尾撑机体结构,其数据链天线置于机体上部突出的圆形天线罩内,飞行器的数据传输具有多频多通道连接的能力,使其可同时与多个飞行器或地面设备进行通信链接,其数据链在未经中继的情况传输距离可达200公里。同时,航空防御系统公司也称“航空星”飞行控制系统的平均故障时间达到3万小时,这在类飞行器中几乎是唯一的;此外,它的负载/重量比、性能/平台尺寸比在同类飞行器中也极为出众。目前,以军方的“航空星”广泛用于反走私、反恐巡逻和监视等用途。2003年8月,该公司的操作人员开始操纵“航空星”飞行器在美国公司拥有的阿哥拉外海钻塔平台附近巡航和监视,后来巡航范围也扩展到安哥拉本国的石油平台,到2005年1月时,“航空星”已累计执行类似任务达6千小时。美国也引起了“航空星”无人系统,2004年9月通用原子公司获得授权生产这种飞行器,并在美国海军建于内华达州法伦的打击学校提供训练支持服务。此外,尼日利亚也为其海岸警卫队采购了3套该型系统。“航空星”飞行器的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7.5米、机身长4.5米,越大起飞重量220千克(最大负载50千克),续航时间约14小时,最大飞行速度200千米/时,最大升限5500米,其动力装置采用1部38马力的2冲程赞佐泰拉(Zanzottera)498i活塞引擎。2003年巴黎国际航展时,参展的“航空星”飞行器还搭载着新的传感器组件,它包括1套拉菲尔公司的“顶扫描”电子支援设备(ESM),之后据称一架类似配置的“航空星”无人机被出售给俄罗斯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联合体,推测这可能对后继俄罗斯的无人飞行器开发提供了参照和蓝本。2010年2月,波兰政府宣布向以方采购8架“航空星”无人机,其中4部很快随波军一道部署于阿富汗,与波军已有的美制“阴影200”型无人机相比,“航空星”拥有更长的续航时间、传输距离更远的数据链,波军亦认为“航空星”比前者更能胜任在阿富汗的作战任务。2004年,航空防御系统公司在印度班加罗尔展示并演示了新的“统治者”无人系统,该飞行器采用飞翼式布局,机体由螺桨推进器驱动,机体的垂直安定面则位于飞翼翼端,其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8米、机身长8米,起飞重量800千克(负载达到400千克),续航时间达到24小时,飞行速度为166~276千米/时,最大升限7600米,其动力装置采用1部160马力的莱康明活塞引擎。飞行器机鼻部凸起的天线罩下内置数据链和卫星天线。“统治者”飞行器的起飞和回收都采用传统的可收放式起落架,由于其负载较大,它可同时携带多类负载。2008年,该公司发布了“统治者II(Oz)”中空长航时战略型无人飞行器开发计划,预计于2009年7月首飞,根据现有资料显示,该飞行器基于戴尔蒙德(Diamond)公司双发DA42“双星(Twinstar)”民用飞机,也被认为是世界首次基于经过认证的民用飞行器改装而成的无人飞行器。据推测为了避免对飞行器气动外形的过分修改,该无人机仍保留了原机型的飞行员驾驶舱室,但该舱室已被完全遮蔽估计则内部将安装大尺寸的蝶型卫星天线。在公司分布的“统治者II”飞行照片中,可见其机鼻下部可配备传感器转塔,飞行器仍保持原来下单翼(主翼翼尖布置有用于控制的倾向上的小翼)、T型尾翼(尾翼水平安定面尖端也设计有垂直向下的小翼)、可收放三点式起落架的常规布局,这种多个控制面的设计据称是为提升飞行稳定程度,动力仍为双发分置于主翼前端近机身部,引擎采用蒂勒尔特(Thielert)柴油机,在负载400千克时续航时间达到28小时(最大起飞重量2000千克),在较高升限时其数据链直线传输距离可达300公里(使用“航空星”所配备的多频多通道数据链)。“统治者II”的性能参数具体为:翼展13.5米,最大起飞重量2000千克、负载4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350千米/时,实用升限达9200米,除上述数据链外,它还搭载有2套卫星天线。由于采用现成机体,开发时间只用了一年。据悉,该飞行器的开发有可能是应美国客户的要求而开发,航空防御系统公司称该机型所配备的UMAS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非常可能,其平均故障时间约为3万小时。戴尔蒙德公司还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合作对同样的飞行器进行无人化改装,由后者为平台提供“可选择驾驶监视和侦察系统(OPALE)”,根据其资料显示,这种无人飞行器的巡逻速度约120千米/时、巡航速度276千米/时,以巡航速度飞行时续航时间为8小时、最大航程为1660公里,如果以巡逻速度飞行其续航时间延长至18小时、最大航程达到2760公里。两公司在该飞行器的宣传手册中亦称,它采用与U-2类似的高展弦比主翼,在中低速时具有较长的续航时间和航程。航空防御系统公司还开发一种无人直升飞行器,称为“斗牛骑士(Picador)”,该飞行器基于比利时生产的商用直升机改造而成,到2009年7月时仍未能试飞。根据其2009年公布的性能数据显示,它的主旋翼直径为7.22米、机身长6.58米,最大起飞重量为720千克(负载180千克),续航时间为5~8小时,最大飞行速度为202千米/时,数据链(多频多通道)传输距离约200公里,实用升限为3660米。据称,生产商还对原型直升机的机体外形做了较大修改,将其机体改成多角面表面,以减少雷达反射截面,而根据现存该飞行器的图片显示,“斗牛骑士”无人机可能将由以色列海军的宽体导航护卫舰搭载,为其提供海域侦察监视能力。另外,该公司还为以色列空军开发过一款“航空之光(Aerolight)”训练用无人飞行器,2003年3月31日,该飞行器在试飞中成功地与美国海军的NP-3C“奥利安”巡航机实现了指挥控制数据链转移连接,由后者在空中实施飞行控制,该飞行器由两套控制设备,一套为地面控制站,另一套则设置于空中机动平台上,这次试验中也是以军无人飞行器首次在任务飞行过程中由美国战机控制,两军共享作战平台。009年巴黎国际航展上,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首次展出其新开发的第三代微型无人飞行器,“鸟眼400”系统,它可为小编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