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健康隐患•亚健康与焦虑症•科学过度•抗生素依赖•纵欲生活一、“养生”的概念养生一词最早出自《管子》,又见《庄子·养生主》(“得养生焉。”)。养,指生育、哺乳、培养、饲养、调养、积蓄、长之义;生,指人体生命。养生,指调养人体生命,以达长寿的意思。二、养生的意义“尧问于舜曰:‘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十问》(马王堆医学史料记载)这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延续到今的“贵生”思想,即对生命的崇敬。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因为对生命的崇敬和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人类社会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成为一种本能性的一致追求。•养生的目的: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对每个人而言,健康是人存在发展的基础。没有了健康,一切都等于零。•对于社会而言,健康是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长。国民的健康,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生命力的旺盛。第一节树立正确的养生观•什么是养生?•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什么是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人类生命规律,阐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的学说。•研究包括: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传统养生观•不治已病治未病•阴阳五行学说•医生与养生中国养生的源流与发展•火的发现,为人类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人们吃熟食,战胜严寒,用火治病的简单医疗方法。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自从发现并应用了火,人类就开始了养生防病,益寿延年的实践活动•劳动是人类独有的特点,“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庄子·盗距》),说明古人筑巢穴,栖木上是为了躲避野兽,以防猛兽的伤害。《易·系辞》又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字,以待风雨……”,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改变居住环境以适应寒暑之变。殷商时代•据甲骨文字记载,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已经积累了一些养生保健的知识。例如有表示洗脸的“沐”字,表示洗澡的“浴”字,还有表示大扫除的“寇帚”。•《吕氏春秋·孝行览》中,也记载了他的食养食调之论,说:“时疾时除,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据《周礼·天官志》记载,当时宫廷中已有专门的营养医生,指导“六饮、六膳、白馐、白酱”等多方面的饮食问题,同时还结合时令,指导安排四季的饮食,管理配膳,提出饮食之宜忌等,可见古代对于食养、食疗极为重视。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的养生兴起•学术界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家的论述可归为:修身养性、饮食卫生、运动锻炼、起居养生等。儒家养生说-孔子•“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的“三戒”,即是根据人的年龄不同,生理特点不一样,而提出的具体养生方法。•除三戒外,孔子还提出了“仁者寿”的养生理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中庸》“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论语·乡党》儒家养生说-孟子、荀子•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我四十不动心”•荀子——“欲不待可得而求者,从所可”。道家养生说—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老子言“虚其心”,虚即道,道即自然。自然能化育万物,虚为万物之始•道家一派,一方面崇尚自然,提倡所谓“返朴归真”、“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一方面又提倡养生,希望能够“长生久视”。“寿敝天地”《黄帝内经》养生观•第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原则和方法•第二,对生命的起源及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唯物的,是符合实际的。•第三,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整体,强调人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避免外邪侵袭•第四,重视对衰老的探索。•第五,明确提出治未病,把预防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黄帝内经》•: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黄帝内经》•“上工守神、下工守形”•“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治未病”华佗•《后汉书》记载,华佗“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积极推行吕不韦的运动延年说,“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合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三国志·方伎传》)。•创立了动形养生的五禽戏法,这种仿照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动作姿态的锻炼方法,五禽戏法,这种仿照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动作姿态医圣张仲景•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关系•“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明确指出:饮食之冷热,五味之调和,以适宜为度,方可起到养生的作用,反之,于身体有害。《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类。其中上品药物为补养类,计一百二十多种,多具有补益强身、抗老防衰之功效•提倡以药物增强身体健康,如人参、黄芪、茯苓、地黄、杜仲。枸杞等,均为强身益寿之品,后世医家据此而创制了不少抗老防衰的方药。马王堆中发现的养生资料•如彩绘的导引图,《养生方》、《却谷食气》、《十问》等•《导引图》主要介绍了44幅导引身姿,包括呼吸运动,徒手运动和一些利用器械的运动;•《养生方》是一部以养生为主的方书;•《却谷食气》、《十问》也介绍了一些养生理论和技艺。佛家养生思想的渗入•如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有调身、调气、息心静坐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有强健身体、却病延年作用的。•达摩《易筋经》原为佛门养生健身功法,后成为中医养生学中的健身术之一。•此外,佛学讲究调理人与自然、社会的“互存关系”,因而十分重视环境调养,植树造林。•还有,佛家的不少戒律,是对酒、色、食、财等诸方面欲念的节制和约束。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基本认知特点辨证论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特点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人体与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一、朴素的整体观——“天人合一”•(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这种联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沟通和联系,将人体各脏腑、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人和自然的关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灵枢.邪客篇》说:“人与天地相应”。整体观念•人体自身是有机的统一体,然而统一体是有差异的——体质养生、疾病养生。•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天人相应——二十四节气养生、二十四时辰养生。——二、辨证论治•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辨明病理变化的性质和部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这个过程就是“辩证”。“论治”,就是在辨证基础上,根据正邪情况而确立的治疗法则。因此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亦为辨证的目的,又是对辨证正确与否的检验。•“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症”是症状,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等;“证”是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各种症状的概括,包括病变部位、原因和性质,以及致病因素与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等,它深刻、全面、正确地的映了疾病的本质。中医养生相关方面“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饮食养生•药物养生•运动养生•气象养生•环境保护•心理调摄中医养生的基本形式及基本内容二十四节气养生天人相应十二时辰养生未病先防以辨证论养为方法体质养生既病防变因人制宜疾病养生伏羲八卦图(先天八卦图)伏羲氏•伏羲氏为上古时代三皇之一(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他象日月之明,通阴阳之理,始创八卦。其理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以六气、六腑、五脏、五行、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类推。降,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中。立秋是降得起点。沉,降入土中的热沉入土下之水中。立冬是沉得起点。升,沉入水中的热升出土上。立春是升的起点。浮,升出土上的热又於夏时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之上。立夏是浮的起点。秋分前,土上热多,土下热少。秋分则土上与土下的热平分也。春分前,土下热多,土上热少。春分则土上土下的热平分也。冬至者,由立秋降入土下的热多至极也。夏至者,由立春升出地上的热多至极也。三、体质养生体质的来源、生成、变化和确立父母之精孕育和生时之气先天体质雏形当前体质(由前各因素所决定的目前的综合体质)后天所养后天所伤Ⅰ先天体质终身具有,除从父母身体状态去推测之外,更重要的是该个体第一次与大自然直接相通时,该时空给这一新生体所烙上的时空运气的烙印。Ⅱ后天所养对体质的影响是指个体在出生之后的生活过程中,由生活习惯而给体质所带来的影响,它包括:饮食习惯、起居习惯、学习习惯、运动习惯、工作习惯、心智习惯、社会环境所处……Ⅲ后天所伤对体质的影响是指个体在出生之后的生活过程中,有病痛所带来的对体质的影响,其病痛纠缠的时间越长,对体质的影响越大。体质的特性•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接受后天的多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身体特质。•相对稳定性。形成于先天,定型于后天。•可变性。受环境、社会、饮食、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亦动态可变。•体质决定了一个人对疾病的易感性,以及患病后对疾病发展趋向的影响。出生时的五个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体质基质年运司天在泉主气客气如:丙寅年五之气,中运是水太过,司天是少阳相火,在泉是厥阴风木,主气是阳明燥金,客气是太阳寒水。在五之气生下来的孩子,他的气立便马上开动,以便机体跟宇宙的共振规律相协调。那么气立那么多,先后秩序如何呢?首先是水运的气立打开,以便与中运发生联系;然后,少阳相火的气立打开,跟司天发生联系;厥阴风木的气立打开,跟在泉发生联系;阳明燥金的气立打开,跟主气发生联系;太阳寒水的气立打开,跟客气发生联系。如:某人生于1945年五之气期间则年运为金不及;司天为阳明燥金;在泉为少阴君火;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厥阴风木。五个因素阳明燥金占了三个因其燥的因素过强,故为偏燥体质,具有燥性的典型特征。体质的种类1.平和体质2.气虚体质3.阳虚体质4.阴虚体质5.痰湿体质6.湿热体质7.血瘀体质8.气郁体质9.特禀体质1.平和体质【形体特征】体型匀称健壮。【常见表现】面色和肌肤润泽,头发浓密而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唇色红润。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及食欲良好,大小二便正常。【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说明:ⅰ平和体质:32.75﹪ⅱ重点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ⅲ调养方式:“中庸之道”,“顺时而养”。饮食:“谨和五味”。运动:适龄锻炼。健康的八大标准Ⅰ一觉到天亮。Ⅱ胃口正常。Ⅲ晨起排便。Ⅳ3~7次/日小便,色淡黄,量较大。Ⅴ一年四季,手脚始终温热。Ⅵ男女均有阳反应。Ⅶ健康的甲印(7~8个月牙)。Ⅷ牙龈是否饱满且包住牙根,牙龈的颜色是否红润。谨和五味—平衡饮食Ⅰ主副食比例适当—膳食的酸碱平衡Ⅱ“杂食者,美食也”—食物的杂与精的平衡Ⅲ食宜缓—膳食的冷热平衡Ⅳ寒热温凉—膳食的四性平衡Ⅴ五味调和,不可偏嗜—膳食的五味平衡Ⅵ食宜细缓,不可粗速—进餐速度的快慢平衡Ⅶ饮食以时—就餐时间与饥饱平衡Ⅷ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就餐前后的动静平衡2.气虚体质【形体特征】肌肉不健壮。【常见表现】肢体容易疲倦,精神不振,说话声音低弱,易气促,常出虚汗,面色萎黄或淡白,毛发无泽,口淡无味,易头晕、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