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与膏方养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WHO卫生科普健康教育基地张晓天博客:医者的博客微博:医者的天空---张晓天上海2现代医疗危机和新医学模式转变表现(1)•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卫生资源分配不公•高技术滥用与浪费•医疗服务商业化•医源与药源性疾病增多……现代医疗危机!!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医学。表现(2)以征服心、脑血管、癌症等非传染性慢病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启发了人们对现代医学模式——生物(治疗)医学的反思。90年代WHO全球调查表明: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生活方式和行为(占60%)、环境(占17%)起到主导作用。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源是传统的“以疾病为目的”的医学模式:不能满足大众对健康的广泛需求。针对亚健康或非传染性慢病无法有效控制。(GOM国际研究小组总报告,1996,11)根本调整生物医学模式•以治愈疾病为目的;•“以治疗为中心”。新医学模式•以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为目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相结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现代医疗危机和新医学模式转变2020/4/4西医出身的卫生部部长陈竺北京香山-太平洋健康高层论坛上发言:(面对着来自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中、西医专家)“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性趋势。”现代医疗危机和新医学模式转变陈竺部长预见,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来深远的影响。医疗预防计生指导保健1康复健康教育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欲病救萌“六位一体”服务•预防“病前病”——可能发生的疾病,“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预防“病中病”——已经发生的疾病,“治其未传”;•预防“病后病”——疾病痊愈后,“瘥后防复”•目标: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根据治则,完成“三防一治”,实现目标2020/4/4中医“治未病”对于亚健康及慢病人群有着独特的医学优势从宏观整体上认识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中医体质及当前机能状态,重视调动人体脏腑的自主调节能力,通过辨证调养来纠正人体体质状态的偏颇,从而维护生命状态的阴阳平衡,“追根溯源”,实现未病先防。什么是中医“治未病”?•《黄帝内经》“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唐代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可见,在“未病”的时候防止疾病发生尤为重要。对于“治未病”,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三是“已病早治”。治未病重点①核心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人体未病之前就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预防一旦患病之后仍应运用各种方法防止疾病的发展、转变或复发。②“不治已病治未病”体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也是一种医学发展的最高境界。③“治未病中心”的工作方针以“未病先防”为重点,逐步建立一个完善全面体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工作系统。高危人群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防“成病”的风险防“生病”的风险防“发病”的风险已得病人群防“传”的风险康复人群防旧病复发体质概念•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中医体质学研究的是人类体质与健康、疾病关系问题,对人类体质的认识和研究方法是综合性、整体性的。什么是体质生活中常见这样的事情:•有人晚上和朋友们一起吃了火锅,第二天脸上长了包……•夏天吹电风扇,一个人说再开高一点,有的人说再开低一点……•同样是吃东西,有人吃了冰箱的东西就要拉肚子,有人则喜欢吃凉的东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体质概念•既考虑人体形态结构方面的特点,又充分考虑到人体的生理机能、代谢方式和心理活动方面的特殊性,综合地认识人类的体质特征、差异规律及体质与健康、疾病的关系。•个人体质与父母遗传、妊娠孕保有关,但后天调养至关重要。养护不当,体质下降;调养适度、体质平和。体质与健康的关系•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体质,体质的偏颇往往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基础性因素。•了解自身的体质特点,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及时进行健康调养,则可以达到有效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人们常有这样的疑问,有些人容易生病,有些人不易患病呢?其实这些都与个人的体质息息相关。体质分类•九种体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一种为平和,八种属偏颇。•体质的不同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体质平和乃健康之源,体质偏颇为百病之因。亿万苍生,人有9种,1种平和,8种偏颇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阳虚质9种体质分类知道体质类型有何用?•知道自己的体质类型,健康调养,才能有的放矢,起到改善体质、养生保健之作用。•盲目调补,不如不补。即便在家煲汤进补,也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调养。•中医体质学辨证论治提供的是纯个体化的诊疗,而辨质论治实际上是辨别此人属于几大体质类型中的哪一种,这种辨证论治与辨质论治相结合,既考虑到了人的共性,又考虑到了人的个性。自知体质,真正实现个体化养生、诊疗、康复。体质辨识的三个相关问题偏颇体质正常体质疾病易感健康体质可分体病(证)相关体质可调体质辨识辨体施膳辨体施养辨体施保辨体施治什么是体质体质与“治未病”的关系•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重要方法手段:•重视人的体质状态,在防病治病上,从具体的人出发,权衡干预措施,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特色。•研究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有助于把握中华民族的体质特点,可直接应用于健康评估。体质与“治未病”的关系•中医学重视体质在发病中的作用。在《内经》中就有依据病人的体质属性进行诊治的记载。•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体质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各种体质类型包含的相对稳定的阴阳偏颇是亚健康状态时阴阳失调的内在依据。•同时,由于体质的不同导致机体亚健康的转归也不尽相同、发病情况各异。体质与“治未病”的关系•用于具有疾病危险因素的、亚健康状态的、慢性疾病及康复期的人群与个体,进行生活行为指导、养生保健、医疗干预和个性化顺势健康管理服务。•实践证明,体质辨识对“治未病”的理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防治模式的形成,对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事业、经济建设有重要的贡献度。各类体质的表现——平和质•平和质--健壮均匀;患病少,健康快乐。•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平和质养生•施养总原则:平衡阴阳/培补阴阳。•1、您阴阳平衡,体质健壮,忌滋补。•2、饮食调养: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保持膳食平衡,保持健康体魄。如酒精不过敏,平时可每日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米酒、红酒、白酒均可。•3、起居调养:遵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春夏季早睡早起多运动,秋冬季早睡晚起少动。•4、运动调养:选择中小强度较长时间的全身运动。如慢跑、乒乓球、羽毛球、骑自行车、武术等适合自己的运动并长期坚持。(中青年)选择中小强度适合自己的全身运动,如:散步、中老年健身操、太极剑、瑜伽、八段锦等,每周2-3次。长期坚持。(年老者)•5、药物调理:您肾气平均,生理机能旺盛,不宜乱用滋补。各类体质的表现——气虚质•气虚质--肌肉不健壮;情绪不稳定。•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气虚质养生•施养总原则:益气健脾,培补元气。•1、饮食调养:不宜多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热、滋腻、难于消化的食品。宜常食糯米、小米、山药、红薯、马铃薯、胡萝卜、鸡肉、牛肉、黄鱼、鲢鱼、桂圆肉、大枣等,也可通过药膳来调补,如当归黄芪炖鸡、参芪大枣粥等。•2、起居调养:《内经》曰“久卧伤气……劳则气耗……”,故气虚之人不宜久卧和过劳。春夏主生长,秋冬主收藏,春夏季宜早起,秋冬季宜晚起。•3、运动调养: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小强度的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八段锦等,可隔天或一周两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4、药物调理:保健品可选主含人参、黄芪、当归的益气健脾类,冬季食红参佳,夏季食西洋参(花旗参)佳。中成药可选择归脾丸或补中益气丸调补,病后或乏力甚也可选十全大补丸补益气血。搅赤龙——补气养气•端坐手心扣双膝•排除杂念呼吸稳•舌抵上腭勤搅动•唾液盈满咽三口•功效:•补气养气。•古人称唾液为“金津玉液”,对它极为看重。常习搅赤龙,可以健脾胃、养五脏、宣百脉,使四肢气血流畅。各类体质的表现——阳虚质•阳虚质--白白又胖胖;性格多沉静。•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发病倾向:易病肿胀、泄泻(哮喘、消化不良、浮肿、腹泻)等。•对外界环境适应力:不耐受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9种体质分类畏寒怕冷、手足不温性格多沉静、内向阳虚质养生•施养总原则:益气健脾,补肾温阳。•1、饮食调养:如血压正常,多食有温补阳气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带鱼、虾、核桃、生姜、干姜、洋葱、韭菜、辣椒、花椒、胡椒等,不宜过食生冷,少饮绿茶。药膳可选择苁蓉酒或鹿茸酒或虫草酒、虫草老鸭汤等、当归生姜炖羊肉等。•2、起居调养:平时多进行户外活动,以舒展阳气,天气湿冷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注意足下、背部及下腹部的防寒保暖。夏季要避免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3、运动调养: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小强度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太极剑、中老年健身操、八段锦等。运动时间以下午2-4点,阳气旺盛时为佳。•4、药物调理:中成药可选择《金匮》肾气丸(桂附八味丸)、六君子丸常服调补。补品以冬虫夏草(虫草)、鹿角胶、紫河车(人胎盘)为宜,但不能多服久服。也可选择冬令膏方调理。暖肾俞——温阳散寒•盘腿相坐手擦掌•掌热贴于腰肾间•上下摩擦缓呼气•温阳散寒又补气•功效:•温阳散寒。•可滋补人体元气,提高人体抵抗力。•肾俞穴:足太阳膀胱经上经穴。此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各类体质的表现——阴虚质•阴虚质(又称“燥红质”)--形体美瘦长;性情易急躁。•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偏瘦。•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发病倾向:易患失眠、便秘、口疮、慢性咽炎、糖尿病等阴亏燥热病变及高血压等阴亏阳亢病变。•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力较差,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阴虚质养生•施养总原则:滋肾养肝,培补阴液。•饮食调养: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包括葱、姜、蒜之类),可常枸杞、麦冬泡茶饮或食枸杞菊花粥,常用食品宜多食黑木耳、黑芝麻、绿豆糯米、乌贼、龟、鳖、螃蟹、牡蛎、鸭肉、猪皮、豆腐、牛奶等性寒凉食物。•起居调养:居处尽量寒温适宜,空气新鲜,夏季宜阴凉,冬季注意保暖;•运动调养:宜选择中小强度的运动,如慢跑、散步、太极拳、太极剑等并长期坚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