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宫之奇谏假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宫之奇諫假道(《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示意图一、解题晋曾于僖公二年向虞国假道伐虢,故文中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此次借道,晋不怀好意,虞国大夫宫之奇力谏虞公不可再借。宫之奇从虢国对于虞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虞晋之间与虢晋之间的亲密程度,依靠丰富洁净的祭祀求神保佑的不可靠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劝谏,未被采纳。最后,晋穿过虞国,灭虢,返回时顺手灭了虞国。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中国在朝鲜战场上阵亡十一万多,负伤死亡两万多,失踪八千多,当作死亡。近年来民政部门反复进行调查统计,将数字定于十七万多人,包括军人和老百姓。欧亚大陆的西端刚刚闹腾完柏林空运,苏联人没占到便宜于是转向大陆的东边,根据苏联解体后的解密资料,斯大林授意朝鲜出兵打韩国。美国要遏制社会主义阵营,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出兵朝鲜是必然。中国明显不希望朝鲜失败,有可能成为冷战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苏联要求中国帮助朝鲜中国明显得给苏联大哥面子,毕竟咱们有求于人。中美两国有着深深地互不信任,中国难以容忍美国越过三八线。于是中国也被卷入战争。这一仗,打得很值从经济上讲,美国还支持蒋介石的情况下,中国唯有依靠苏联,朝鲜战后苏联援助了大批项目甚至包括原子弹都有苏联的帮助。如果拒绝参战,这些是不会有的。从地缘战略讲,避免国家成为冷战最前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际形势一有风吹草动,冷战的前沿国家受冲击非常大。虞国,位于山西晋南周初武王所封诸侯国,姬姓,虞国北城墙遗址虢国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虢仲(一说虢叔)封东虢(今河南荥阳县西汜水镇)。虢叔(一说虢仲)封西虢(今陕西宝鸡市东)。西虢国,西周初年所封诸侯国,位于现陕西宝鸡附近,后随周平王东迁至今河南陕县东南,地跨黄河两岸,河北称为北虢,河南称为南虢,实为一国,于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原地留有一小虢,公元前687年被秦国所灭。东虢国,西周初年所封诸侯国,位于现河南荥阳,公元前767年被郑国所灭。周文王,商末“周族”首领。姓姬名昌,“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侯,故亦称“伯昌”。任用“太颠”、“散宜生”等能人,施行裕民政策,国力日盛,却为纣所忌,囚之于羑里,后献“有莘氏之女”、“骊戎之文马”等宝物及疏通朝臣始得获释。他曾解决虞、芮两国的争端,出兵进攻犬戎、密须、黎国、邗,又击灭崇国,修建都城丰邑,并扩充势力到长江、汉水、汝水等流域,作灭商准备;文王43年,改元“受命”。在位50年,传说其晚年已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正妃太姒为其生十子:依次为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冉季载。文王临死时嘱其次子姬发早图灭商。姬发继位后,秉承父志。受命十二年,武王见时机己到,发兵行都朝歌,讨伐纣王。两军战于牧野,商军大败,昏庸的纣自焚于“鹿台”,商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武王首先追封父亲姫昌为文王。传说现在通行之《易经》及《后天八卦》(故又名《文王八卦》)皆为文王所著周武王(?—约前1043年),西周的创建者,姓姬名发,谥号武王,是周文王的次子。文王临死时嘱其早图灭商。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姜尚、周公、召公等人治理国家。在位十九年崩,灭商三年后武王逝去,时年四十三岁.由周公姬旦,召公姬奭和太公姜尚辅佐继承人成王。传统上,周武王,周文王,尧舜禹和汤一向为后世所尊崇郭氏是如何得来的《新唐书》记载:“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周平王(周幽王之子)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此为氏虢氏现在湖南长沙尚存虢氏之裔一大支。其迁徙情况是,五代时自山西太原迁江西,明成化年间自赣迁湘之长沙新康都六甲,今属望城县靖港镇大泊湖村宫之奇:春秋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北)人,生卒年不详。他明于料事,且有远见,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时期,各国攻伐不止,晋国与虞国为邻,早有吞并虞国之心,但因虞国和虢国是很好的盟国,无隙可乘,所以始终未敢轻举妄动。对此,宫之奇看得很清楚,坚决主张虞虢联盟。晋献公十九年(前658年),晋国将“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送给虞君,请求借道伐虢。宫之奇识破了晋国的阴谋,深知晋献公送良马、宝玉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故极力劝谏虞君,不能借道给晋军。但虞君贪财好利,接受了晋国的名马宝玉,借道与晋,还请求派兵为晋军充当先头部队。这年夏天,晋派里克、荀息率军会合虞师攻打虢国,占领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晋国又向虞国假道伐虢,宫之奇对虞君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又说:“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劝说虞君联虢抗晋。虞君不听,再次借道给晋。宫之奇预料虞国将亡,便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果然,就在这年冬天,晋军灭亡虢国后,凯旋回师,将晋军驻扎在虞国,然后乘其不备,发起突然袭击,轻而易举地将虞国灭亡,虞君及大夫百里奚被俘。宫之奇为了虞国的安危,尽了很大的努力,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大意:第一自然段,记叙宫之奇以辅相依为比喻谏假道第二自然段记叙宫之奇举出史实反驳虞公“吾宗岂咳我”之说第三自然段记叙宫之奇再以“鬼神亲德”反驳虞公“神必据我”之想第四自然段记叙晋国灭虞主旨说明“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背景秦穆公向晉獻公求婚。晉獻公擔心女婿跨過黃河東進,於是滅掉虞、虢兩國,控制秦通向中原的咽喉桃林塞。晉侯復①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②也。虢亡,虞必從之。①復:又;再:第二次。(另一义:两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孙膑》②表:《说文》:“上衣也,从衣,从毛。古者衣裘,以毛为表。”上衣,外衣。所以,“表”有外面的意思。这里指屏障。晉不可啟,寇③不可翫[联想:玩忽职守]!一之為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④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③寇: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元:首。“狄人禽其元,面如生。”“志士不忘填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④辅车:面颊和牙床骨之说,本杜注。《吕氏春秋·权勋篇》:“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余谓‘唇亡齿寒’,取诸身以为喻也;‘辅车相依’则取诸车以为喻也。”“辅”必为车的部件,具体形制不明。牙≠齿牙:象形。象上下相错之形。牡齿也《说文》,牙与齿的区别是:牙是牡齿,即雄齿,象雄性动物的生殖器之形;“牙”指人类口中前排上下的尖头牙,或动物的犬牙,用于撕裂食物,或用于人类语言的发音齿是牝齿,即雌齿,象雌性动物生殖器之形,即钵臼之形“齿”指人类口中后排上下的臼形齿,或动物口中的臼形齿,用于碾磨食物。【车】本义为车子,《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在先秦文献中,“车”往往指用于战争的兵车。假借表示牙床骨(只用于“辅车相依”一语中)。公曰:“晉,吾宗[同姓,姬姓]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宗庙在左的位次]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宗庙在右的位次]也。為文王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勳在王室,藏於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部门]。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不唯偪[通假字偪通逼]乎?親以寵偪,猶尚害之,況以國乎?”“昭”“穆”“太伯”“虞仲”“大王”“虢仲”“虢叔”“王季”“文王”“桓(叔)”“庄(伯)”之间的复杂关系:大王-大伯-虞仲虞公-王季-文王-武王-成王-唐叔虞-桓叔-庄伯-武公--虢仲-虢叔桓庄之族虢公(晋)昭穆昭昭穆:古代宗廟中神主(牌位)的次序。始祖居中,其第二代子嗣在左為昭,其第三代(即第二代之子嗣)在右為穆,其第四代(即第三代之子嗣)在左為昭,其第五代(即第四代之子嗣)在右為穆,依此類推。“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虢叔死焉,王季之穆也”:大王於周為穆,故其子大伯、虞仲為“昭”;王季是大伯、虞仲是弟弟,也為“昭”,故其次子虢仲、三子虢叔為“穆”。昭:本義為光明、明亮,《說文》:“昭,日明也。”引申為顯示、使彰明。又用以表示宗廟的次序: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居左,稱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稱穆。天子七廟,始祖廟之外,三昭三穆;諸侯五廟,二昭二穆;大夫三廟,一昭一穆。宗廟中神主和墳地葬位的次序,也分昭穆,情況类似。穆《说文》训“穆”为“禾也”,段玉裁注云:“盖禾有名穆者也。”假借表示“和”、“和谐”、“美好”、“恭敬”、“幽微”之义,又表宗庙次序,与“昭”相对。大王文王姬昌武王大伯虞仲唐叔虞(晋)王季周成王虢仲虢仲虢叔古代宗庙的神主牌位語法1、其虞虢之謂也:賓語前置,“之”復指前置賓語“虞虢”。“其”是句首語氣詞。2、大伯不從,是以不嗣:是以,義即“以是”(因此),介詞“以”的賓語“是”前置。3、將虢是滅,何愛於虞:賓語前置,代詞“是”復指“滅”的前置賓語“虢”,疑問代詞“何”是“愛”的前置賓語。4、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這是一個特殊的倒裝結構。“其”指晉國(“其”的語法作用相當於“晉之”),“之”代“虞”。全句的意思是:“且晉之愛虞也,能親於桓莊乎?”公曰:“吾享祀豐絜【通潔】,神必據[依附,这里相当于保佑]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大]天無親,惟德是依。’又曰:‘黍稷非馨①,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凴,古今字,简化为“凭”]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使动用法]以薦[献]馨香,神其[加强反问]吐之乎?”①馨:“香之远闻者也”,在祭祀中常用到。如:垂~千祀鬼神非人實亲,惟德是依:賓語前置,代詞“實”、“是”分別復指前置賓語“人”、“德”。明德惟馨、而明德是以薦馨香:明,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昭明。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率领,介词]其族行,曰:“虞不臘[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矣!在此行也。晉不更[gèng,再]舉矣。”冬,十二月丙子朔[每月的第一天],晉滅虢。虢公醜①奔京师。師還,館[名词活用为动词]於虞,遂襲虞,滅之。①醜(丑)---与美相对丑-------------地支宮之奇以其族行:連動結構,以用作動詞,率領。虞不臘矣:臘,古代年終舉行的祭祀活動,本是名词,這裏活用為动词,舉行臘祭。師還,館於虞:館,本是名詞(賓館),這裏活用為动词,住賓館(駐紮)。《説文解字》:奔,走也。从夭,賁省聲。與走同意,俱从夭。用字情況•謂為:通假字。“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謂”通“為”,算是。•偪逼:通假字。“不唯偪乎”,“偪”通“逼”,逼近、迫近。•絜潔:通假字。“吾享祀豐絜”,“絜”通“潔”。•馮憑:古今字。“神所馮依”,馮,音pínɡ,後來寫作“憑”。辨析•再/三•兩/貳(二/貳;二/兩;兩/再)•昭/穆•薦/祭:無牲而祭為“薦”,薦而加牲為“祭”。•假/借“叚”是“假”的本字【两】本义为“耦”,即自然成对的两个或双方,如“两洠”、“两臂”、“两君”。引申为“二”义。常作状语,表示双方施行同一行为或遭受同一行为,如《苟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成语“两败俱伤”。引申为量词,表示成双才起作用的东西或以双为单位的名词,如车有两轮,故以“两’’为单位(后来写作“辆”);屦(鞋子)成双才能用,故以“两”为单位(后称“双”)。“两”作重量单位(十六两为一斤),义指“两龠”(一龠为十二铢)。【贰】本义为“副”,居次要地位的(如副职、副本等)。引申为辅佐;又引申为同样的行为重复一次,如《论语·雍也》:“不贰过。”又引申为同时属于二主、事奉二主,由此义引申为不专一、离异、生二心,又进一步引申为不一样、不相同二、贰——“二”是一般数目字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