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笔记主讲师:程玲香刘建飞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地理科学0802班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第四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考察城市的两种视点:宏观与微观“点”与“面”区域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区域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分支学科,是研究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空间分布和内部结构变化规律的理论科学。学科特性:社会性(历史性)综合性区域性2、城市地理学的任务一般来讲,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我国城市地理学的迫切任务,就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解决社会经济建设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制定科学的城市政策提供参考。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二)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三)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五)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还包括以商业网点为核心的市场空间,由邻里、社区和社会区构成的社会空间,以及从人的行为考虑的感应空间的研究。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市场空间、商业空间的研究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内容涉及商业网点的布局、CBD、消费者行为等。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在引进西方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社会空间和居住空间、感应空间、城市意向、迁居、城市环境质量地域分异和流动人口得城市的影响,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新的研究领域,如社会极化、社区、犯罪和社会公平等。城市政策研究“规模论发展”的城市发展方针。如大城市发展规律、形成机制、发展战略,小城镇的发展条件、功能、发展前景、战略地位、功能结构、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与政策等。如何发挥中心城市在国际劳动地域分工中的作用、国际性大都市的发展条件、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以及如何建设国际性大都市、小城镇建设、功能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成为研究的重要方面。港口城市、煤矿城市、油田城市等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以及城市发展的区域基础、发展规律、内在运行机制、可持续发展研究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经济关系的改变和调整、土地关系和土地政策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城市化过程中如何进行土地政策调整和人口政策调整、调整遵循的原则、相关政策的配合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城市政策研究的重要方面。城市规划、城市管治等工作的展开。新领域、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新的研究领域:城市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城市的现代化、管治、体制与政策研究、城市犯罪地理研究,以及现代服务地理研究等领域。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量方法、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职能划分、土地定级、城镇等级结构分析、城市系统演化规律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计量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城市地理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践应用能力。技术:遥感技术、GIS技术的逐步推广和二者应用的相互结合,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尤其应用于城市布局、城市形态及其演变、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研究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研究。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2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政治地理学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与城市经济学的关系城市经济学起源于城市土地利用和房地产的研究。70年代以来,它才逐渐成为综合研究城市特有经济关系,即城市固有的经济问题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问题(如城市的财政税收,城市土地管理,城市建设的投资来源等)与城市的发展休戚相关,研究成果有可能直接解决城市固有的经济问题,给城市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城市经济学与实际结合更紧密。城市地理学在研究城市时,往往把经济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来分析,或是研究经济问题的空间表现形式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由于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所以城市地理学十分注意吸收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反之,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城市经济学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以研究社会问题为己任,而城市以人口密集为首位特征。因此,许多社会问题都较为集中地发生在城市里,这些问题也称为城市问题。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的学科。在城市里,不论什么事,只要构成“问题”,必然与城市居民发生联系,必然是个社会问题。7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国家社会问题的日趋严重,城市问题也成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在研究方法上,城市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互相取长补短,在研究内容上相互融合。两门学科的区别仍十分明显,城市地理学研究社会问题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性,强调问题产生和解决的空间性,为政府决策作参考;而城市社会学则注重社会实践,探讨促进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社会进步的具体政策。3、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是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两门学科在学科性质和研究方向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地理科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而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但是侧重点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同。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则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实用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等,工程性较强。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相互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城市地理学需要从城市规划学的进展中汲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市地域运动规律。而城市规划学则需要以城市地理学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设计理论,并具体运用到规划实践中去。但是,两者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指导与应用关系。4、与城市生态学的关系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科学。主要研究城市中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物理生物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城市生态学源于帕克、伯吉斯等人于本世纪20年代创立的人类生态学。他们多以社会现象来类比生态世界,认为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与居民活动中,存在着与生态学中相似的模式与联系。城市生态学到5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问题日趋增多和严重而大规模发展起来。早期的城市生态学对城市地理学家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建立地域结构模式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使地域结构成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50年代以来,城市生态学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都迅速拓展,并相互交叉。城市生态学的“系统”和“平衡”的思想为城市地理研究所吸取,并融汇在有关城镇体系、城乡关系、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城市中心作用和中心城市作用等研究之中。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城市地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1聚落的发展与演变2人类活动空间的重心转移农村→城市3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西方城市地理研究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1920年以前城市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之前,城市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或称居民点地理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9世纪前后,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开始以空前的速度向外扩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出现了飞跃般的增长。3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形成了许多世界瞩目的特大城市。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也出现了一批繁华的港口城市,尽管这些城市中的多数,带有严重的殖民主义色彩。对物质环境约束条件的认识;对成因的分析1、1920年以前城市区位工业革命、城市发展聚落地理学城市内部形态2、1920-1950年帕克、沃斯、伯吉斯(20年代)住宅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土地利用模式克里斯塔勒(1933年)《南德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体系3、1950-1970年克里斯塔勒-“数量革命”贝里人口分布与服务中心等级结合的研究“城市系统”宏观方面的城市体系研究:城市化、城市规模、职能结构、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空间分析微观方面的研究:城市土地利用…4、20世纪70年代以来5、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城市主义的洛杉矶学派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第四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地理研究开展较晚,是地理学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科之一,直到近年来才得以较为迅速的发展。一、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奴隶社会时代的一些早期典籍,如《尚书》、《礼记》、《周礼》、《诗经》、《管子》等,就已经记载奴隶主阶级的城邑、聚落的相关地理知识。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除了《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和大量的方志中包含有大量城市的描述外,也有许多描述单个城市的著作,诸如《洛阳伽蓝记》、《汴京遗迹志》、,《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唐两京城坊考》、《日下旧闻考》等,大都记载都城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建筑、风俗、掌故等,内容庞杂,难以称作城市地理学著作。中国近现代城市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始于20世纪,其间随着整个人文地理学的沉浮历经坎坷,其发展大体可以分为5个阶段。1、1949年以前的兴起阶段鸦片战争结束以后,许多人提倡向西洋学习,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城市地理学受欧美的影响最为深刻。一方面中国派遣许多留学生赴欧美留学,包括学习地理;一方面不少外国地理学家到华考察和讲学。通过这两个途径,西方地理学开始传入中国。1909年张相文等仿效欧美的先例创立“中国地理学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地质学和地理学的萌芽。从1921年起,多数大学相继设立了地学系或地理系,1934年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同年出版会刊《地理学报》。到1937年前的若干年中,中国的人文地理学曾经有一个短暂的相对繁荣时期。但抗日战争爆发后,设有地理系的几所大学和地理学会、地理研究所均内迁到重庆、遵义、昆明等地,处境极为艰难,城市地理学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城市发展技术因素社区与人制度因素内城更新社会问题的增加城市地理学社会学4这一阶段,中国人文地理学毕竟已经形成雏形。有了一支有理论有实践的研究队伍,研究的领域几乎在人文地理的每个分支全面展开.专门的城市地理学的论文始见于1920年代,主要以单个城市的研究为主,面上的研究较少,理论探讨则2、1949—1966年的相对萧条阶段建国后,整个地理学的科研和教育工作得到迅速发展,专业研究队伍日益扩大,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这一阶段由于受苏联的影响,地理学的发展很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发展相对比,人文地理学相对落后。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地理界曾不适当地开展了对西方地理学思想的全面批判,批判的矛头主要指向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成为经济地理描述中的一个附属部分。3、1967—1976年的停滞阶段“文革”10年间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66—1971年间,几乎所有地理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都被迫停止,许多地理研究机构和教学组织被强行拆散或撤销。1972年以后大部分地理工作者逐步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1974年北京大学经济地理专业招收城市和区域规划方向的学生,随后各高等院校的经济地理专业都陆续转向城市规划方向,地理研究机构也都组织了专门的力量从事城市课题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正是世界地理学发展迅速、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这就使得中国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与世界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4、1976年—1990年代末的振兴阶段1976年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城市规划工作受到重视和普遍开展,带来了城市地理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达到历史以来最旺盛的发展时期。1979年12月至1980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代表大会,李旭旦(1911—1985年)教授第一个提出了复兴中国人文地理学的战略口号。由于多方努力,1983年7月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