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一、室内设计的发展二、各历史时期的室内设计特征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给世界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财富。中国的建筑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傲立于世界建筑史中,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建筑的发展。室内设计作为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伴随着建筑的发展在不断发展。室内设计一直是与建筑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难对两者进行区分,因此,要单独分析各主要历史时期室内环境的特点也具有一定的困难,它们总是与当时的建筑发展状况、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这里,我们仅就部分时期的一些主要特征加以简要叙述。陕西西安半坡村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1)原始社会早期原始时期,由于人类生存条件恶劣,能保障基本的生存已经不易,所以那个时期是没有美的追求的。中国原始社会的西安半坡人的室内空间已经有了科学的功能划分,且对装饰有了最初的运用。根据西安半坡遗址资料显示,原始人已经意识到对室内空间的空间分隔和装饰美化。这些今天看来不起眼的“马架子窝棚”,却是六千年前先民的杰出创造,是中国土木合构的古典建筑的发端。穴居日久,容易“下润湿伤民”,人们便就地取材,铺茅草、皮毛甚至烘烤地面。方形屋内的火塘接近门口,并安排有进风的浅槽,以使进来的冷空气得到加热;而圆形住宅的火塘位于居室中央,门内两侧设有端墙,起到引导并限制气流,以及保温作用。在原始人穴居的洞窟内,壁面也发现有兽形和狩猎的图案,这说明在人类狩猎的初始阶段,人们就已经开始注意对室内环境的使用和氛围的改造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周的宫室,从出土遗址显示,建筑空间秩序井然,严谨规整,宫室里装饰着朱彩木料,雕饰白石等。商周时期人们都是跪坐的,因此当时只有案、俎、禁(置酒器具)等矮型家具。由于时处奴隶社会和信仰上的原因,此时的青铜器明显的显示出一种神秘性和狞历美。封建社会初期,著名的阿房宫和未央宫,宏大壮丽、严谨规整。文献记载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段话的意思是:(从渭南到咸阳)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它)从骊山向北建构,再往西转,一直延伸到咸阳。渭水和樊水浩浩荡荡,水波荡漾地流入阿房宫的围墙。每隔五步(有)一栋楼,每隔十步(有)一座阁。走廊宽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下而建,像是互相环抱,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集,屋角互相对峙。除了文献记载,从考古出土的瓦当、器皿以及墓室中石刻的天花、窗棂、栏杆等装饰纹样来看,当时的室内装饰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隋朝时已经基本摆脱了两晋南北朝的风格,沿袭了的艺术风格,对唐代的文化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唐朝的建筑和室内装饰规模宏大、气魄非凡、色彩丰富、装修精美,体现出一种厚实的艺术风格,这也恰好符合大唐盛世、国泰民安的社会状况。唐朝的彩画中也开始使用“晕”的技法。家具风格简明,大方,流畅。这一时期,室内空间的设计仍然是与建筑设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保存至今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佛光寺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它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1937年6月,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亲赴山西五台县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隋唐时期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室内空间设计开始进入以家具为设计中心的陈设装饰阶段,家具形式普遍采用垂足坐的习惯,室内家具设计极为多样化。建筑结构和装饰结合完美,风格沉稳大方,色彩丰富,装修精美,体现出一种厚实的艺术风格。宋朝建筑与室内设计受唐朝影响很大,总体上却又比唐朝精致。宋朝已经完全改变了跪坐的习俗,家具也因此有了很大发展,高型家具已经日渐普遍了。宋朝的装饰风格概括讲是简练、生动、严谨、秀丽。自此,我国传统建筑根本体系未发生大的改变,室内处理手法多数任然停留在对建筑构件或其表面进行装饰,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方式也常局限于家具的布置、古玩陈设的摆布、字画的挂置等,室内设计并没有发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设计门类。宋朝是文人的时代,当时的室内设计气质秀雅,装饰风格简练、生动、严谨、秀丽。画面整体反映了宋代文人书房场景,家具陈设给人以素雅、简约、井井有条的风格。画面左右空白处钤“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印记共十处。图一宋《宋人人物》经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等帝王收藏,著录于《石渠宝笈》。现为台北故宫馆藏精品绘画。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最后的辉煌,建筑和室内设计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室内空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等级差别。室内陈设更加丰富和艺术化,室内隔断形式在空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的家具工艺也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二:清乾隆宫廷画师丁观鹏绘《弘历鉴古图》又名《乾隆帝是一是二图》,绢本设色,横:147.2厘米,纵76.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