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考试焦虑及教师引导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考试又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高中生,高考仍然关乎他们的前途命运,因而考试自然也就成为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焦点。面对考试,有些同学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其实,考试焦虑并不可怕,考试前﹑考试中的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适度考试焦虑能使考生保持兴奋和紧张状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提高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过度考试焦虑则会在考试时表现出紧张、惧怕、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衰退等症状,会影响考生发挥正常水平。过度考试焦虑是一种消极情绪,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主要谈谈,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醒并帮助学生减轻或消除过度考试焦虑。一、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往往各不相同。因处于特定的应试情境,或者身体不适,或者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或者缺乏自信,或者害怕失败或追求完美,都可能导致考试焦虑。这既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等内部因素,又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考试焦虑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不恰当的自我评价。不恰当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评价过低容易使人心理上产生自卑,评价过高容易使人心理上产生自负。恰当地评价自己,能使人自爱,内心体验到自尊,并感到自信。部分学生性格自卑,他们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不如他人,担心自己不能取得好成绩。这样的人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神经质倾向,经常处于不安的心境,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激动和惊慌,当遇到考试,尤其是重要的考试时,就会紧张焦虑、心烦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很难顺利通过考试。(二)认知偏差。如果学生在个人的前途、名誉问题的认识上发生偏颇,过分看重,对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评价过低,则在考试时便会造成高度神经紧张,情绪反应强烈,产生过度焦虑。例如:一些学生在主观上认定甚至夸大考试的可怕性和对自己构成的威胁,从而恐惧、担忧以致不能自拔,产生考试焦虑。一些学生随着心智的逐步成熟,会把考试与个人理想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反差:一方面对考试期望过高,憧憬着考试获得成功;另一方面则会出现考试失败、成绩不理想的现实。一旦考试受挫,就会产生羞愧、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情感,使自身的整个心理状态失去平衡。(三)知识准备和应试经验不足。这是影响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内因。一个训练有素、真正灵活地掌握知识的学生,考试过程中不会因遇到不会答的题而惊慌失措,一定会冷静,坦然处之;而基础薄弱、知识掌握不扎实,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学生,对考试缺乏信心和把握,则容易产生较高的焦虑。有些学生在考试之前对考试的难度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十分清楚,自信心不足,在考试前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也不能调整好竞技状态。由于考前复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基本功不扎实,2准备不充分,一旦在考试中出现不会做的题目,就会紧张、自卑。在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下,学生将无法正常发挥的水平。(四)家长、教师及社会要求的压力过大。一般来说,家长对孩子要求越严、期望值越高,则对孩子的压力越大,孩子也就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例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考分极为关注,订指标,搞奖励,看到孩子考分不理想,轻则训斥、责骂,重则棍棒相加,造成孩子沉重的心理压力。父母在生活上的过度关心,也会间接地、无形地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部分老师不顾学生的心理感受,过分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和老师的唯一标准,在这样“以考试论高下”的社会环境里,也无形地使得学生的考试焦虑越来越严重。二、考试焦虑的类型考试焦虑按程度不同,可以分为轻度焦虑﹑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轻度焦虑是指在考试前较短的一段时间内,会感到紧张和害怕,但是不影响复习,不影响身体健康,无须专门调控。中度焦虑是指在考试前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感到紧张﹑害怕和忧虑,复习效率降低,睡眠饮食受到影响,有必要进行自我调节。重度焦虑是指在考试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感到忧虑﹑恐惧,严重影响复习和考试的正常进行,对身心具有很大的危害,有必要求助于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三、教师做好主导,教会学生减轻考试焦虑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只要有考试存在,考试焦虑就会存在。我们了解了考试焦虑的原因,实际上也就是找到了控制考试过度焦虑的方法。这必须多方努力,必须要用科学的自我调控方法,来减轻或者消除过度考试焦虑。(一)指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以自我意识为基础,自己对自己实施的主动教育。指导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学会如何对考试焦虑做出积极、主动的应对,是考试焦虑辅导不可忽视的重要对策之一。笔者认为,考试焦虑的自我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1.直面焦虑,坦然接受。美国有位心理学家说过“焦虑本身毫无可怕之处,可怕的在于我们对它的态度”。考试具有一定选拔性和竞争性,考试情境会使人紧张、忧虑,这是自然而正常的。考试的情绪状态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研究表明,高考状元的成功,主要在于他们有着优秀的非智力因素,善于调控情绪状态。坦然接受考试焦虑,可减轻其程度和危害。2.正确认知考试,以平常心对待考试。考试是展示和检验自己才能与所学知识的有利机会,我们既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忽视考试的意义。对待考试,即使是高考,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减轻考试的刺激与压力,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此外,还应调整期待水平,多获取考试信息,加强复习和练习,提高应试技能。因此,为降低考试焦虑,需要适当调整期望水平,这其中包括学生的自我期望,也包括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3.学会自我调节。考试焦虑的自我调节是通过自我意识的作用,运用一定的方法,调动自己的内在力量,对考试焦虑进行控制和调节。借助心理咨询和其他渠道有选择地教给学生自我调节方法,如自我暗示法、放松法、臆想法、宣泄法、音乐调节法等,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意识的能动作用,学会对自己的考试3焦虑做出调整。(二)老师如何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的情绪1.要使学生明白考试焦虑情绪的存在。考试焦虑的表现,以及考试焦虑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把这些问题详细分析给学生听,使他们有初步的了解,其次在每一次考试前要对那些明显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做些针对性的工作。2.老师要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工作。教育并非只是学校单方面来完成的,家庭教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要想消除学生考试心理障碍,家庭就必须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生氛围。如何做好这个工作呢?我们通过开家长会,通过家访,通过学生的观察日记与家长交流,努力使家长们明白学生们存在着考试心理障碍、考试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以及形成原因。同时,再向家长们提出要求:第一,父母要正确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硬给子女制定过高或太高的目标。第二,第二,父母要正确分析孩子的教育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只有优点。第三,第三,要求父母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老师和授课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第一,对于健康心理的培养我们要非常重视,从学生进入初一时就要重视这项工作。第二,第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第三,第三,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包括对于批评与失败的承受能力;荣誉与成绩的承受力。4.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中学生极其重要。第一,努力让他们养成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第二,努力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第三,努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克服学习上的依赖性。第四,努力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5.考试前夕,老师要调节班级的考试气氛,使学生不至于有过重的压力。努力建设班集体的自信心。这主要是通过表扬肯定他们的成绩,以及其他老师对班级的积极评价反馈给学生,使他们相信,只要认真复习就会考好。对于中学生来说,求学路上伴随着成功与喜悦,也有紧张和焦虑。成功与喜悦让我们对求知充满了渴望,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而紧张和焦虑让我们心烦意乱﹑手足无措!……面对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让我们记住这五句话:“平时努力是基础,相信自我很重要,调整想法为关键,放松训练要坚持,心理咨询可尝试”。让我们一起笑对压力,克服过度考试焦虑,勇敢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