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徐健顺--基本调与吟诵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基本调与吟诵调徐健顺一、中国音乐的创作顺序我们中国人的音乐传统,是先词后曲。《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段文字,到了《礼记》则表述为: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毛诗大序》又表述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些话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即诗歌舞的顺序是:情——言——诗——歌——舞先有感情,心动了,有了感情,于是有话要说;话说出来,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拖长它;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加上叹词;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和上音律歌唱;还不足以表达感情,于是手舞足蹈,这就是古代的跳舞了。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点,一切都是从感情出发的。志者,心之所之也,心所向往的地方,也是感情的意思。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也没有舞蹈。诗歌、音乐、舞蹈,都是从感情里自然生发出来的。今天的流行歌曲和所谓舞蹈,都是表演的。甚至很多人以为艺术就是表演艺术。岂不知,生活艺术才是艺术。艺术就是在生活中,感情来了,挣脱了动物性的羁绊,绽放出人性的光辉,就是艺术了。表演艺术永远是二流的。表演就是假装。为什么每次演出都要这样唱?为什么每次到这里都要这样跳?难道感情没有任何变化?以前的艺人都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要钩脸儿,把自己藏在脸谱的后面,还要出场先亮相,表示自己不是那个角色。也正因如此,以前的艺人严于修身,有气骨有艺德。现在从大众到艺人,都以为演艺明星是艺术专业户,艺人就只有离艺术更远了。生活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宗教艺术,是那人真的信仰。剪纸艺术,是那人真的那么想。这些都不是表演。歌唱,是有话要说才唱的。唱的是自己的词,唱给自己或者他想告知的对象,不是不认识的人,不是虚空的大众。舞蹈,是身体自然的动作,用以表达他的感情。现在我们见到的舞蹈,大都是谄媚于人。这不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舞蹈。舞蹈和歌唱一样,都没有什么美不美,只有感人不感人。所以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舞蹈。每个人都不一样,每次都不一样。这才是艺术。第二点,我们的旋律和节奏,是从语言中生发出来的。因为我们的语言,是声调语言,还是旋律型声调语言,天然地与音乐相通。西方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是重音语言,他们有重音没声调,天然只与节奏有缘,而与旋律较远。所以西方需要作曲家。作曲这件事,在西方是天才才能做的事,需要拍脑袋的灵感,而灵感需要刺激,所以贝多芬的头发是那样的,艺术家在西方近乎疯子。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作曲家。我们有编曲家、演奏家、作词家、歌唱家,就是没有作曲家。像姜夔自度曲,已经是很特殊的事情了,所以他要反复提起。况且“度”也不是西方作曲,而是在长短高低规则已定的情况下,选择乐音和结构的过程,实际上接近编曲。我们不需要作曲家,是因为人人都是作曲家。在中国,作曲不是个什么事儿。把想说的话拖长,往音阶上一放,就是歌曲。语音的长短高低轻重缓急,就化为音乐的旋律节奏。这件事,每个说汉语的中国人曾经都会。我们从小就体会语言的声音的涵义,学习使用声音去表达。妈妈呼唤刚出生的孩子:“宝宝——”,其实孩子对这个声音的涵义一无所知。但是,他会慢慢去体会。慢慢地,他会明白,当妈妈说:“宝宝~~”的时候,是喜欢他;说“宝宝!”的时候,是生气了。他会从语音、表情和动作中体会涵义。他也就会用语音、表情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思。汉诗文是用声音创作的,先吟后录,或者吟了不录,当创作完成的时候,它基本上都还是声音的作品。用声音创作,自然会用声音调节。当他表达一种高兴的情绪时,不会使用低沉的声音、闭口的声音。这是每个说汉语的中国人的本能。所以诗词文赋,就有声音的涵义。况且诗文还是有声音规则的,长短高低轻重缓急,是有规则的,按照这个规则去创作的,声音的涵义是按照这个规则去表达的,所以诵读时怎能不遵守这个规则呢?不遵守,又怎能找到作品的声音的涵义呢?第三点,我们是诗歌舞一体的。我们的诗叫诗歌,我们的舞叫歌舞,我们的乐叫歌曲。西方的语言与节奏相关,与旋律比较疏远,所以语言和音乐相对分离,他们能欣赏纯粹的乐曲的声音,从旋律和节奏中感受情绪。中国人当然也能,但是汉语和节奏、旋律都很相关,语言和音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几乎没有器乐曲的传统。古代的音乐基本上都是有词可唱的。我们的音乐叫唱歌。旋律和节奏,是从语言中生发出来的,不是拍脑袋另创造的。现在我们有民乐队,经常演奏中国的器乐曲,其实那些曲原来都是有词的。我们抛弃词,只欣赏曲,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西方音乐传统的影响。现在连弹古琴的也不会唱了,都闭着口弹。在古代,吟咏时自己抚琴相和,就是琴歌,不抚琴,就是清吟。琴曲都是琴歌,琴歌都是吟诵。现在琴谱的打谱也有问题,不遵守吟诵的规则,长短高低就经常不对。古琴界的人士,将来一定要重新学会吟诵才好。不是说中国没有器乐曲,当然也有的,但不是主流,中国人更爱唱歌,而且,即使是这些器乐曲,原来也是从语言中生发出来的,原来也是有词的。我给你唱一个旋律:06.123.53126.—,虽然我唱的只是一个旋律,没有词,但是你的心中有没有响着“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声音?有词的旋律和没有词的旋律是不一样的。有词的旋律,即使没有唱词,演奏者和听众的心中,也一样有词的声音。我们应该重视我们华夏民族的歌唱传统,我们的旋律是从语言中生发出来的,我们的情感是靠语言来表达的,应该恢复和发扬我们的按词歌唱的传统,摆脱西方器乐曲的影响。第四点,古诗文基本上是书面语,古代的书面语和口语也是不同的,最大的一个差别,就是书面语是拖长的,或者说,拖长是书面语的一个主要特征。不是说所有的书面语都是拖长的,但是总的来说,大多数书面语是拖长的。这就是“歌永言”、“长言之”的意思。今天我们是用口语的方式对待古代的书面语了,这是个错误。古诗文是拖长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理解汉诗文的形式特点,是一个基础性的认识。第五点,我们的诗是可以入乐歌唱的,所以叫诗歌。入乐歌唱的方法,叫做“律和声”,即把拖长之“言”放到音律上,也就是宫商角徵羽上。凭什么来放到音律上呢?凭什么知道哪个字放在哪个音律上呢?这个不是靠西方作曲家的拍脑袋的灵感,而是我们的语言的天然习惯。我们汉语的上古音,是旋律-音高型声调,各声调之间大致有个音高的相对关系,所以四声对五音,也有个对应关系,因此才可以“律和声”。(具体论证请见《声音的意义》。)所以现在我们吟诵,也是按照声调的相对音高关系,来大致确定字的乐音。只不过现在的汉语已经是旋律型声调语言了,四声已经不能对五音,已经变成音程之间的较为复杂的关系了。明白了以上五点,就可以谈谈吟诵的曲调的问题了。二、腔与调在中国音乐的创作顺序“情——言——诗——歌——舞”中,现在我们来专门关注一下从“诗”到“歌”的过程,也就是曲调的产生过程。这就是中国式“作曲”法。中国自古没有作曲家,就是因为人人都会作曲。会说话就会作曲,会走路就会跳舞。中国式作曲的方法,叫做依字行腔、依义行调,中国的歌曲,是有腔有调的。什么叫腔,什么叫调呢?比如有这样一条下行旋律线:现在要用这个旋律唱普通话的四个字,声调分别是一声、二声、三声、四声,那么唱出来就是这样的:原来的那条旋律就是“调”;每个字根据它的声调而改变了的旋律就是“腔”;“调”加“腔”,就是“曲”,即实际唱出来的旋律是:如果唱四声、三声、二声、一声,就是这样:实际唱出来的“曲”是:曲是腔和调的合成,就像两个波的叠加。如果用五线谱或者简谱记下来,就是记的这个“曲”。我们看到这两个“曲”完全不同,但是却是同一个“调”。所以中国的音乐,是不能用五线谱和简谱记的,一记,腔、调全混在一起,谁也搞不清楚哪是腔哪是调。我“发明”了中国式记谱法,就是腔、调分记,把调记在一条线上,把腔分记在上下,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比如二人转《小拜年》:6.6.6.6.6.6.0532216.5.5.5.3.3.3.正月里来是新年呀这样就看得很清楚,每个字都是有腔有调的,这一句的调是个平调,加一个下行的尾腔。第三句的调和第一句是一样的,就是腔不同:66..06.6.0532216.5.5.家家团圆会呀比如“年”这个字,唱的时候要向上挑一下,再接下行的尾腔:3532216.,“会”是同一个调同样的位置,但是因为是四声,就没有向上挑,而是直接用下行的尾腔表示声调的降调了:532216.。如果“会”也唱成:3532216.,就成了“回”了,就倒字了。“团圆”都向上挑,而“是”、“新”两个字就都没有上挑,而是分别用下降和平的音程,这就是声调的体现,也就是“腔”。西方音乐,有主干音和装饰音;中国音乐,有腔和调。西方所谓的装饰音,在中国歌中,有的是腔,有的是调,不可混淆。西方所谓的主干音,在中国歌中,应该属于调,但是,也有判断不清,误把腔看成主干音的情况。所以,分不清腔和调,是搞不清中国音乐的。调,才是中国音乐的“主旋律”。中国音乐,不可直接以西方音乐理论来分析。有了“腔”,就永远不会倒字。以前中国人唱歌,是永不倒字的。唱歌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耍帅,不是为了摆pose,而是为了把歌词传达给对方(或者自己)。字都唱倒了,还传达什么?你说话的时候怎么不倒字呢?你怎么不把“来碗拉面”说成“赖完辣棉”呢?因为那样说了对方听不懂啊,你就算是来个刘德华式pose也没用啊。那么唱歌的时候为什么就不管词了呢?你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呢?一次,我在出租车上听广播,刘德华在唱《爱你一万年》。我怎么听都是“爱你一碗面”啊,还以为给“面爱面”做广告呢。“万”是第四声,是降调,可是他唱的是35,3长5短,这就成了一个三声的腔音,那不是“碗”吗?“年”是第二声,是升调,他反倒唱成了176..的降调,再加上他mn不分,就成了“面”。更要命还在后面:“爱你经得起考研”!天哪,原来刘德华也考研,现在真是考研成风了。“验”是第四声,他却唱12,听着不就是“研”吗?如果一位男士跪在你的面前向你求婚,口称“爱你一碗面!”你会答应他吗?千万别答应!就算他是刘德华!因为他对他所说的话毫不在意,他的全副心思,都在他的pose上,都在他的帅上,都在他的旋律节奏所暗示的浪漫上,可是,对于他正在发的誓言,却如东风过耳。一个人不重视他所唱的词,还唱个什么意思!没有意义。中国人,一定要言为心声,绝不能倒字。有一个贴子,在网上流传十年了,还在不断地增加,还有人在不断地往上贴新的,因为总有新歌出来,就总有笑话出来。这个贴子叫《听错的歌词》,大家可以自己上网找找。其中大部分都是倒字问题。我这里摘一部分,笑死人不偿命啊:“学习雷锋,好榜样……李昌坚定豆子香……”这个李昌是谁呢?为什么他坚定了,豆子也就香了呢?因为豆子也是爱国的吧。我一直是这样理解的。《济公》里唱:“哪里有不平哪有我。”太对了,地上哪里不平,当然会有“窝”了!《龙的传人》那句“永永远远地擦亮眼”,当初无论如何也听不懂,总听成“永永远远地差两年”,老是纳闷儿,为什么一定要差两年呢?“……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后两句小时候听成“河南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美国人脸上都笑开颜”,郁闷了好些年……有没有听过张学友唱的《结束不是我要的结果》———“……结束不是我要的结果……那个等在车窗里面的人已不是我……”我和好友俩人听了很多次,都以为“那个等在厕所里的人已不是我……”怎么也没想通。还记得游子费翔的《故乡的云》吗———“……鬼来吧,鬼来……(归来吧,归来)”,乍一听,真吓了一跳。第一次在听童安格《耶利安女郎》时,竟听成“……野驴呀,神秘野驴呀……”纳闷儿了好一阵子!《爱的主打歌》第一次听,恍惚听里面唱到:“...原来原来你是我的猪大哥...”以为“猪大哥”是神马最新的爱称。我曾在农村教小学生唱歌,白毛女中“北风吹”同学们很快唱得熟了,一天,一个同学突然问我:老师,“北风拿个锤,雪花拿个瓢”去干什么呢?我没听明白,同学们争着说:他说的是歌词。奥!原来“北风吹”第一句“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被小学生理解为“北风拿个锤,雪花拿个瓢”!真是哭笑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