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唐人的社会生活以往的历史学有一个问题,过于注重政治史、制度史,换句话说我们以往的历史是官方的历史,帝王将相和英雄人物的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大陆开始蓬勃发展,比如宗教问题、家庭问题、女性问题、城市乡村,包括衣食住行、医疗、娱乐等等,这些都进入了史学研究者的视线,这和以往就不一样了,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体现了人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个问题不光是在中国存在,在西方的历史上也同样存在,比如在19世纪的时候,有一个法国的历史学家叫米什列,他在《法兰西史》的序言当中抨击过去历史学的缺陷:第一,在物质方面,它只看到人的出身和地位,看不到地理、气候、食物对人的影响;第二,在精神方面,他只谈君主和政治行为,而忽视了观念、习俗以及民族灵魂的内在作用。这样的缺陷在中国同样存在,就像梁启超所说的,我们原先的二十四史说白了就是二十四家史,二十四个王朝的家史。到了20世纪,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颇深的法国年鉴学派代表性人物布罗代尔(二战时期,他是个老兵,在战争当中被德国俘虏了关进战俘营,一关就是五年,他在战俘营中写成了他的代表作《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947年拿这个文章作为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在《历史与社会科学:长时段》中将历史时间划分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所谓短时段(又称“事件”、“政治时间”,这颠覆了以往的观念),主要指的是突发的现象,如动荡、战争、地震等这些在我们眼里重大无比的事情,在他眼里都是小事一桩,对历史起到的作用都是临时的、短期的;所谓中时段(又称“局势”或“社会时间”),是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并可形成一定周期和2结构的现象,如人口消长、物价升降、生产增减等这些现象,他认为这些现象对历史有直接的作用,但是他认为真正对历史有深远影响的应该是长时段,所谓长时段(“结构”或“自然时间”)主要指中长期不变和变化极慢的现象,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思想传统等,这些东西他认为是对历史构成最深刻影响的最底层的因素,所以它不重视所谓短时段现象,他更重视中时段和长时段现象,这就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观念,有人后来那拿法国年鉴学派的学生开玩笑,说法国年鉴学派的学生的特点是这样的,他可以把历史上某一个年份面包的价格倒背如流,但不知道那年的国王是谁。因为他们并不重视这些所谓的政治事件,他们只重视地理环境、生产、人口等这些问题对历史的影响。当然了关于法国年鉴学派的这些观点,你认为正确与否那是见仁见智的事,我列举法国年鉴学派是想告诉大家,最起码有一部分历史学家认为社会生活比英雄人物更重要,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刘邦项羽而是普罗大众。所以我们这门课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讲述隋唐的社会生活给大家勾勒一幅隋唐的全景画卷,让大家看一看我们中国在中古时段有哪些中长时段的历史要素,让我们一起去体会隋唐人的所思所为产生的背景,用了解之同情的态度来看待历史,你怎么知道那个时代的一草一木,一颦一笑不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那个蝴蝶翅膀?我们这门课将要涉及隋唐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生活、医疗养生、游戏娱乐、节假日等等,都是我们要关注的内容。我们相信这些社会生活的点滴能够折射时代的特色。这门课不是戏说,绝对没有虚假的成分,历史学讲究一个老实的态度,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我们这门课的史料当然首先要依靠正史,但是大家也3知道正史有个毛病,它的官方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所以社会生活史的史料在里面有不少,但是相对来讲比较细碎、比较片段化、比较零碎,需要仔细的把它搜罗出来,这是一个,此外,唐代有很多文人,所以唐代有大量的笔记小说、诗词,这也是我们史料的重要来源,还有一个来源就是敦煌藏经洞,1900年发现的,里面大约有6万卷的文书,这些也是我们研究社会生活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史料,此外还有吐鲁番文书、还有大量的出土的墓志铭、碑刻,也是我们研究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史料来源。当然了,我们同时也会借鉴大量的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本门课可能存在的缺陷,有人听说社会生活史一定很高兴,心想能不能讲一些唐代女子谈恋爱的故事,对不起,我们拿不到这样详细的史料的,因为唐代的史料真的不如宋代丰富,虽然印刷术发明于唐代,但是蓬勃发展是宋代的事情,宋代以后的史料很丰富,相对而言唐代的史料比较少,有关社会生活的史料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对社会生活做一个比较概括性的描述,可能会缺乏深入的细节性的描绘,这一点请大家谅解。在这儿我们不能不提一下陈寅恪先生,陈寅恪所说的了解之同情,在我看来,是陈寅恪史学方法论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什么叫“了解之同情”,这是治史的一种大境界,它的意思是说古人怎么思维,怎样作为,你必须站在古人的角度明白他的所作所为,他作为的深刻的思想动机究竟是什么,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为什么?你要读的多少书,神游冥思,要考虑多少因素,你才能象一个唐人一样去思考,这一点非常难,所以陈寅恪先生倡导要用了解之同情来看待古史,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对我们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们这门课因为课时所限所以可能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但是我们多少4靠近一点了解之同情。第一讲隋唐的城市生活(唐代城市特点:隋唐拥有一批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例如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广州等。城市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城市规模大,人口众多,多种文化并存,政治型城市占据主流。商品经济经历由不发达到发达的转变过程。)首先我们说一下唐代城市的特点,隋唐时期,中国拥有一大批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例如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广州等,这些都是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在当时世界上能够跟长安、洛阳相比美的城市也不多,而唐代的城市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比如城市规模大,人口众多,多种文化并存,大家知道唐代文化有一个特点是兼容并蓄,是多元文化,这个跟后来的封闭的明清时代不一样,他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而且还有一个特色,不仅是唐代,中国古代城市都差不多几乎都是政治型城市,这和西方不一样,我们知道西方尤其是中世纪后期以来,很多城市是由自由民组成的商业城市,政治型城市的建立、发展乃至消亡都是受到了政治因素的直接作用,隋唐的城市都是这样的,而且在隋唐的城市中,我么看到商品经济经历了一个由不发达到发达的转变历程,这是当时城市的一个特点。唐代地方行政体制:唐代实行州县两级制。州长官称刺史,有时州改称郡,郡长官称太守。沿边及紧要地区还设有都督府,掌管军事。县长官称县令,各州往往会以下辖某县城为治所。长安、洛阳是首都(上都)和东都,最多时唐代曾经出现过五都:首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并州、中都蒲州、南都,安史之乱时曾以凤翔为西京。由于史料缺乏,我们今天描述城市生活5主要以长安城为主,我们对长安做一个背景介绍,今天的西安就是长安,西安地区作为首都的历史非常悠久,长安这个名字出现则较晚,始于汉高祖刘邦,汉代长安城位于今天西安市未央区。隋文帝时期,由于汉代长安城宫室凋敝,而且地下水受生活污水长期污染,“水皆咸卤”(《隋书》卷七八《庾季才传》),所以选择旧长安城东南方向修建了新的长安城,始称大兴,但是人们还是叫她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