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浅析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者:刘子波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3期[摘要]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启动、导向、维持作用。本文就动机、情感、意志三方面谈谈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动机;情感;意志;学习生活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1]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等。在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同等重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会期待,学会欣赏他们潜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为重要。那么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起着怎样的影响呢?教育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即在认知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受、加工、处理等任务;但直接制约认知过程,表现为它对认识过程的动力作用,定向和影响作用,维持和调节作用,以及弥补作用。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不容忽视。这其中,动机、情感、意志又起着尤其关键的作用。一、动机“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2]由动机的概念可知,动机产生的基础是需要。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动机主要是满足荣誉感、实现自我价值这两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具备内驱力和诱因两个条件,主要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需要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在正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并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再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实例,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比如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导入,化学课堂的实验操作或者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龙源期刊网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顺应性评语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效果最好;特殊评语虽有激励作用,但由于未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所以效果不如顺应性评语;而无评语的成绩则明显低于前两者。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发现,评定是必要的,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定。教师应当给与学生正面的积极的鼓励,或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进行奖励,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老师精神层面的鼓励与肯定的需要更多一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有益的学习动机。3.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作用。所以教师在表扬学生时应明确学生的何种行为值得表扬及受到表扬的原因,表扬应真诚,体现教师对学生成就的关心,使学生能感受得到如果学生投入适当的努力,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表扬时应传递这样的信息,即学生努力并受到表扬,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项任务,并想形成有关的能力。二、情感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情感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复杂的情绪,它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当客观事物能够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时,就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感;相反就会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感。情感具有两极性、情境性和感染性的特点。“一个人喜欢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时,他会全力以赴,即使遇到阻力,也会克服重重困难,自我克制,不轻易放弃,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如果在情感上是否定的、抵触和厌恶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来维持行为的持续性,很容易产生学习倦怠。”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情感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消除消极的情感。积极地情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增力作用。相反,消极的情感使人精神不振,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阻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巧妙地选择教学方式,使学生正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表达情绪,有效调控情感。矫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如自负,自卑,嫉妒等,在疏导的过程中不要损伤学生的人格,扩大学生的胸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三、意志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2]120学习的意志力是指学生为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而自觉努力的程度,它是学生意志品质方面的心理力量。学生在学习中具有顽强的毅力,就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失败,始终自觉抵制一切干扰、顽强进取,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而那种龙源期刊网虎头蛇尾,见异思迁的人,纵使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因为缺乏顽强的拼搏精神,忍受力弱,最终也难成大器。从心理学上说,即坚强的意志力。意志坚强与否,是学习上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在学习活动中,一个学生光有智力条件不行,光有学习热情还不够,还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这样,才能克服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正确观念意识。教师在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时应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尽量把学习的目的与学生的人生理想,价值目标以及德育教育联系起来,广泛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学校和班级的舆论导向,积极适当地对学生的积极思想予以鼓励和表扬。其次,规范管理教育,养成学生自觉、自律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自觉,自律行为是学生能否顺利学习的先决条件。自制力弱的学生很难经得住外界的诱惑,不能控制住自己而违反纪律。所以教师应加强管理,耐着性子帮助学生做好过渡,周期性强化,帮助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再者,加强行为练习,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由于中学生的自我意志已逐步形成,能够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并评价自我。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用榜样或名言警句激励自己,克服困难。总之,强烈的学习动机、坚强的意志、热烈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的学习效果起着导向,维持与推动的作用。参考文献:[1].白晶.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7(05).[2].林森,刘洁.心理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6.[3].王筱枚.中学生学习情感策略的应用特点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2008.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