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领导协调机制研究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员会课题组本演示文稿可能包含观众讨论和即席反应。使用PowerPoint可以跟踪演示时的即席反应,•在幻灯片放映中,右键单击鼠标•请选择“会议记录”•选择“即席反应”选项卡•必要时输入即席反应•单击“确定”撤消此框此动作将自动在演示文稿末尾创建一张即席反应幻灯片,包括您的观点。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人民最富裕的经济区域之一。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于提升这一区域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完全确立、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变的现行体制下,关键问题就是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协调机制,使之成为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有力保障。3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协调机制当前存在的问题。二、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领导协调机制的指导思想。三、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领导协调机制的总体框架。四、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领导协调机制的具体方法和措施。4一、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协调机制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问题:1、经济和管理政策缺乏统一协调,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运行。2、地方保护主义作祟,资源共享困难。3、协商机构缺乏权威,机制运作还未完善。5二、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领导协调机制的指导思想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领导协调机制”,就是通过建立适当的机构和组织,制定共同的规章制度,实施共同的行为准则,寻找较为具体的共同目标,形成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良好环境和内在动力。6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调机制可以从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包括欧洲经济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城市一体化可参考的样本有大温哥华模式、美国波士顿模式、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模式等。国内可供借鉴的地区包括湖南长株潭城市经济一体化、福建的城市联盟、广东珠江三角洲城市一体化等。7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遵循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原则,建立具有相当权威性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领导协调机构,签署具有法律效应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编制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总体规划,制订相应的法规和制度,最大程度消除贸易壁垒、降低交易成本,有效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信息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城市体系一体化,保证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健康发展。8关键问题:要把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问题一样上升为“国家战略”9三、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领导协调机制的总体框架1、领导协调机构的总体框架:第一层次:国务院-成立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其日常办事机构。第二层次:江苏、浙江、上海坚持和完善两省一市和16个城市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制度。第三层次:坚持和完善长江三角洲16城市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协调部门和行业发展规划。10第四层次:成立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产业的行业协会,协调行业发展规划。第五层次:由长江三角洲地区各群众组织、学术团体、新闻媒体定期举办的各类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论坛、学术研讨会,起到务虚和交流观点统一思想的作用。这也就是有些专家所建议的建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政府联盟、行业联盟、企业联盟和论坛联盟。通过4类联盟,形成领导协调机制中的“组织结构框架”。112、加强和完善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领导协调机制的协议、规划、制度和法规:第一层次:由两省一市共同签署的《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协议》,作为指导一体化的纲领性文件。12第二层次: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下,由两省一市和16城市共同编制《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总体规划》,包括交通一体化、能源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分工和布局一体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一体化、科技教育和人才一体化、旅游一体化等分规划。第三层次:由两省一市和16城市共同制订保证经济一体化所必需的法律、法规。对于不能用法律、法规约束的,则可共同签署单项合作协议。13四、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领导协调机制的具体方法和措施1、起草和签署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公约,变双边协议为多边协议苏浙沪两省一市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十五城市应该共同签署并发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公约》,使目前两省一市签署的双边协议变为多边协议,并把《公约》作为指导和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纲领性文件。《公约》应该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协调机制,以及推进经济一体化主要领域的基本原则,例如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一体化、金融一体化、产业分工和布局、信息共享原则、科技文卫资源共享、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142、遵循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则,对现有文件、法规、制度进行全面清理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由国务院领导对现有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凡不符合WTO基本原则和相应协议精神的文件,都进行了废除、修改或者重新制订。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执行的各类地方法规、条例及其细则,有不少具有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不利于经济一体化。建议由省市长联席会议商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它们进行全面清理,并互相通报清理和执行结果。这是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153、立即组织力量,研究制订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专项规划根据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需要,目前急需编制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发展规划、能源发展规划、城市信息化和IT产业发展规划、港口发展和综合利用规划、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规划等六个专项规划。164、加强协商,确定一批需要合作共同参与建设的重大建设项目其中包括: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规划研究设计院、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城际轻轨快速交通系统、杭宁高速公路、长江三角洲十五城市一卡通项目等。通过这些项目的规划建设,有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175、积极争取实行异地投资企业的按股分成的产权分税制度,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跨城市投资目前的税收制度,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地方财政分灶吃饭。造成地方政府不愿看到当地企业家到其它地方投资,人为设置投资壁垒,严重影响企业家异地投资的积极性,也影响了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实行异地投资企业的按股分成的产权分税制度,就是在异地投资的企业税收,其中一部分可以返回企业原在城市,这样就能打破地方政府原有的顾虑,支持企业家异地投资,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合理布局。186、建立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干部交换和相互挂职制度干部队伍的建设是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长三角的干部政策和具体操作要相应有所变化,其中建立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干部交换和相互挂职制度是有利于长三角干部队伍增长才干、增进相互了解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有利于消除隔阂。例如让苏州吴江市盛泽镇的干部到嘉兴挂职,他就能切身体会到盛泽印染业随意排污对嘉兴农业的危害,回去后必然加大污染企业治理力度。又如让南通、扬州的干部到苏州挂职,对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招商引资就有感性认识,提高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自觉性。197、展开一场“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讨论在长江三角洲16城市中展开一场大讨论,广泛动员各阶层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列举阻碍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种种表现、根源、危害,探索促进经济一体化的方针、政策、措施和办法,各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针对讨论中反映的问题,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扫除阻碍经济一体化的障碍。208、建立跨地区的长江三角洲经济执法机构和经济仲裁机构为了有效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应该建立跨地区的长江三角洲经济执法机构和经济仲裁机构,其主要职能包括:制定防止地区封锁,促进市场统一的行政法规;对地方政府立法和执法过程中有违市场统一性的行为进行监督、协调和行政处罚;接受有关当事人对市场歧视的投诉,对跨地区贸易纠纷进行行政仲裁等。21汇报结束,谢谢各位!!222324252627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