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发挥学具的作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发挥学具的作用【摘要】小学生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过渡期,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数学学具的操作和使用。科学使用学具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等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需要抓住使用时机,操作与理解数学原理相结合。学具操作应力求有序,充分优化操作过程。本文分几个方面阐述了学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课堂中有效使用学具的实施建议。【关键词】学具课堂教学操作【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49-0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热情。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数学活动,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认真实践、合作交流、质疑反思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学具作为小学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学具辅助教学,能够优化课堂教学。一、学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1.巧用数学学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学具创设合适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本身,体会数学的魅力。为学生创造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的机会,能够使学习更具趣味性和高效性。如在整理乘法表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准备好表内乘法卡片,让孩子先通过分类整理找到整理乘法算式的依据,然后再按照他们发现的规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摆成排或列。这样不仅使原本枯燥的填表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要想从杂乱无章的乘法算式中理出头绪,就必须关注乘法算式之间乘数和积的关系,从而真正达到了整理乘法表的教学目的,同时也产生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2.善用数学学具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经过多次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的动手操作实践才形成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时期,让学生通过拼、摆、剪、画图、测量等操作经验,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是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中最好的操作工具。如在认识面积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面积的真正含义,可创设情境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小(通过重合方法不易实现比较过程)。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根据自己的想法寻找合适的学具,有的用剪刀剪然后再重合验证,有的想到用硬币或大小相同的小方格平铺比较,有的想到了作图画大小相同的小方格,这就把“要我学”变成了开动脑筋的“我要学”,在运用学具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动手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善用学具可以推动学生增强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是人立足于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充分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沟通中彼此协作,共同提高。在独立探索的前提下,合作学习能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方法,在交流中反思,从而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见解。学具作为合作学习的纽带,在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4.妙用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运用学具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感知和抽象数学知识,是沟通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形象的学生思维之间的桥梁。二、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学具1.创设教学情境,抓住学具使用时机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不仅使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具趣味性,而且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的重要工具。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会不失时机地产生使用数学学具的强烈需求。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办小商店进行模拟购物,利用学具人民币购买1元的商品,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追问为什么付10角也能买价值1元的商品,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认识,牢固掌握元角的换算关系,通过实际购物经验孩子的理论认识得以升华。2.抓住教育契机,总结学具操作中渗透的数学原理利用学具操作学习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赋予直观化的操作感受,化抽象为直观,更易于学生理解。学具操作的最终目的是结合操作过程,总结抽象的数学原理,提升数学思维。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他们往往把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和操作过程分离,不能准确用语言描述为什么如此操作,我的做法是初步引导时放慢脚步,每操作一步追问为什么。例如,在进位加法9+6的教学中,孩子们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操作总结计算方法,我分别追问在摆小棒或拨计数器的过程中“9”在哪?“+”在表示什么?“6”在哪?结果中十位的“1”在哪?结果中个位的“5”在哪?这一追问过程,让孩子能够边操作边思考,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提升思维能力。3.养成有序操作习惯,做好学具操作准备小学生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弱,在教学中进行一项简单的学具操作,都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花费很多时间。这样不仅会影响教学进度,还会迫使教学中断,冲淡学习气氛。因此,指导学生养成有序存放、摆放、操作的习惯非常重要,使学生在运用学具时能够准确快速找到,并准确操作,节约操作时间。小学生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动手操作学具前很容易产生急迫动手的心情,此时他们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经常出现没听清楚操作要求和目的就开始动学具的情况,这样的操作活动往往是低效或无效的。因此,在操作活动前,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听清楚操作要求和要领,进行思考后再动手。4.注重操作指导,优化学具操作过程同样的学具,使用方法不同,教学效果也会相差很大,教师应充分研究教材,深入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学具使用方法,最大限度地优化学具操作方法和操作过程,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以其形象直观、可操作性强等特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应恰到好处地使用学具,组织好操作过程,发挥出学具的最大作用,调动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参考文献:[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滕建宏.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周刊,2012.4[3]潘光煜.“动”起来学数学——有效学具操作的思考.科教文汇,2009.3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