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2011年7月黄吉武几个问题•1、钱学森之问: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2、教育公平•3、高等教育大众化•4、大学生创业能力•5、国家“走出去”战略•6、中国制造概念转换为中国创造•7、社会问题出现后人们常单思维将矛头指向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2009年24.2%。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公平教育(战略目标)•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一、高等教育发展简况•二、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三、高等教育学•四、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绪论•成长一、简况萌芽阶段:以非正式、弥散性的方式进行,相对知识水平而非相对普通教育而言。(higherlearning)重学问区分。古巴比伦“寺庙学校”分初高级;古希腊:初级:文法、弦琴和体操学校(7-14)。中级:体操学校(13-15)、学习体操、政治、文学和哲学(16-18)成人期的军训等。20-23岁研究七艺(哲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和修辞)。雅典大学:academy等。稷下学宫(第一所千人高等学府)。孔子和老子是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思想家。•萌芽•雏形•成型•完善(一)成长四阶段雏形阶段:开始走向成型,专门、独立的学术与教学领域•三大具有代表性的中世纪大学•意大利萨来诺大学11世纪初创建,由医科发展而来,1231年政府认可。波隆那大学创建于11世纪后半期,由法律学校发展起来,1158年获认可。•巴黎大学创建于12世纪中期,1180年得到路易七世认可,以研究神学著称。14世纪中叶三类课程:学士(文法、逻辑学、哲学)、特许(自然哲学)、硕士(伦理、哲学和自然哲学)行会组织:医、文、法、神,Universities原意为“行会”专门的、独立的学术和教育机构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中世纪大学汉太学:奠定雏形基础。唐、宋书院:走向雏形的标志。构成近现代教育初始模型。西方--东方成形: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初。较大规模的、独立的、世俗的中等教育在欧洲兴起。“公学”成为大学预科教育,开始建立在中等教育之上。纽曼、阿诺德为代表的传统自由教育与赫胥黎、斯宾塞为代表的科学教育之争使自然科学在大学站稳根。围绕专业、学科、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有highereducation。中国明清时期高等教育萎缩。完善:形式多样,职能充实。1810年柏林大学“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研统一”“独立与自由统一”。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扩展出科研职能。1636年哈佛学院为美国高等教育新职能的产生作了准备赠地学院:《莫里尔法案》赠地学院•1862年林肯签署《莫里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的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院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的主要课程应依照各州议会所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的知识。产生一批农业和机械工程学院,或改造老大学开展农业、机械教育。这些学院统称“赠地学院”。1922年共新建和改建69所赠地学院。最著名的是康乃尔大学建立和威斯康星思想提出。一是打破了高校封闭的体制;二是大学向更加综合化、多科化方向发展;三是大学成了社会生活的中心,跳出了“象牙之塔”。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18世纪以前主要是培养人才古希腊的“学园”“稷下学宫”中世纪大学意大利萨来诺1231年政府认可;波隆那大学1158年认可;巴黎大学1180年得到路易七世认可;牛津大学1168、剑桥大学1218年得到认可,德国布拉格大学(查理大学)创办于1348年培养专门人才培养医生、牧师、律师为根本目的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走出黑暗的中世纪(柏林大学结束黑暗)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创办柏林大学,以“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突破传统大学的模式,科学研究逐步成为大学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成为德国的科学中心,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到德国教师成为文职人员科研是大学职能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研究所和讲座为中心大学的体制强调学术自由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目标是建立一所德国式大学,确立了大学科学研究的地位,在求实精神下形成独特风格,引发了社会服务职能。象牙塔与求实精神结合引发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一批赠地学院《莫里尔法案》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思想康乃尔大学•是赠地学院运动中诞生的一所著名大学,办学思想是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领域开放。提出了“适用于所有目标”的课程计划,还提出大学中没有等级制度,课程向所有学生开放,各种学科和课程一律平等,具有同样的地位和威望。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大学明确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括:第一,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第二,专家服务。工业革命时期•一些中等学校逐步成为大学的预备机构,高等教育开始建基于中等教育之上。•制度化、正规化。•与中学教育衔接。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培养专门人才英国学术培养绅士德国是学术发展美国学术是服务的工具服务社会教学科技信息装备(二)扩张——七化规模化:马丁.特罗:精英教育:15﹪;大众教育:16-50﹪;普及教育:51﹪上。1992年北美为82﹪中心化:社会的中心,“产学研”合作是面向经济建设的主要特征。综合化:人才素质综合化决定教育改革的方向;“增强素质意识,加强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目标多样、内容整合、过程双向、方法综合;内容重组更新。国际化: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内容广、空间广、活动多。职业化:职业准备、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延伸。终身化:1956年法国议会立法文件首提“终身教育”。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推动。确立终生教育观(四个转变:动机变为“我要学”、内容为创新能力、形式为多样化、结果为学力教育);建立终生教育体系。多元化:单一系统到多元系统;结构多样:形式、层次、类型、跨学科。国际化、职业化、终身化、多元化二、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个别研究:P12零散不系统。组织研究:P13上到1880年法国“高等教育研究会”;我国1983年进入专业目录。系统研究:P14全球展开、国际交流合作加强、独立、边际学科产生和发展。三、高等教育学性质: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发展动因:事业发展;内部矛盾;相关学科协同。体系关于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哲学层面、科学层面、具体层面。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教育与高等教育教育的本质众说纷纭(一)P30人性视觉的教育本质人本心理学:弗洛姆、马斯洛。观点:人有高于一般动物的潜能;蕴涵人的内在价值;人性朝着完美的趋向发展。马克思主义。观点: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本性是改变的。教育假设: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用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二)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中世纪大学19世纪产业革命发展宣起源处美国的新变化HigherEducationUniversityEducation即大学教育•一是高等教育出现层次多样化高等教育形式复杂化•传统的、正规的高等教育。•非正规大学(开放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等)。•出现“中等后教育”、“第三级教育”等新概念。•英才教育、尖子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发展。形式复杂化•层次多样化研究性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研究生、本科教育法学医学神学文学(基础科,学拉丁文、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七艺)最早的学科划分不同国家对高等教育概念的不同界定•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对立而论,强调正规高等教育。•2、《苏联百科辞典》:“是继中学教育后在高等学校里所获得的专门教育……专家所必备的教育。”•3、《中国大百科全书》: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4、1998年8月29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我国不同人的理解•1、潘懋元在《高等教育学》中称: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2、胡建华在《高等教育学新论》中称: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3、高等教育的性质是一种专业教育。有学术性专业教育和职业性专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性质任务的高等专门性。•教育对象的特征:身心成熟性。•劳动的特征:复杂精神性。•有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二、高等教育的地位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P46本体:促进个人发展知识能力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社会化、社会选择(入学前选优入学后汰劣)、社会流动个人本位价值P46促进理智发展;传递知识;自由、人文和普通教育。知识本位价值P48追求真理,创造知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社会本位P49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公民、造就人才。价值走进社会的中心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作用是“人才库”是“知识库”“思想库”是产业孵化器三、高等教育内外部基本关系与社会:受社会发展制约,政治则决定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内容;为社会经济、社会制度、文化发展服务。与人发展P58:起主导作用。内容、形式和方法遵循教育规律;根据身心规律和特点教育。促进和引导专门人才成长:三层目标引导;课程体系的适应指向;和谐的教育环境是必要条件。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一)教育方针P64: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核心)、实施目标的途径。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方针内涵阐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具有客观性。•如美国的教育目标包括: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经济效率;公民责任。•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客观-社会需要;内在-个体需要;根本-现实需要与未来需要统一。P68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

1 / 9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