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对福建客家土楼做了概括性地描述,简要地介绍了土楼的含义,其分布地域以及建筑成就。然后从客家文化的形成和特点,土楼所在地区的气候,土楼的原料来源以及当时所处时代的建筑技术水平四个方面介绍了土楼的建造背景,并且对由此产生的土楼的建筑形式和技术进行分析。文章描述了土楼的三种主要的平面组合形式,并且介绍了土楼的空间组合特点以及形成原因。还简要介绍了土楼的建造过程和技术,展示了土楼对当今社会研究的重大贡献。关键词:土楼背景平面形式空间组合建造技术TheformandtechnicalanalysisofHakkaTulouinFujianAbstract:ThisarticlefirstdescribesHakkaTulouinFujianingeneral.ItbrieflyintroducesthemeaningofTulou,itsgeographicaldistributionandarchitecturalachievements.ThenthisarticleintroducesthebackgroundofconstructionofTulouinfouraspects:theform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theHakkaculture,theclimateoftheareawhereTuloubuildsin,thematerialsourcesofTulouandthestandardofbuildingtechnologyatthattime.AtthesametimeitanalyzestheresultingarchitecturalformandthetechnologyofTulou.ThisarticledescribesthreemainplanecombinationsofTulou,introducingthecharacteristicsofthespacecombinationofTulouandcausesofformingthat.ItalsobrieflyintroducestheprocessandtechnologyofbuildingTulou,showingtheimportantcontributionswhichTuloumakestopresentstudyinoursociety.Keywords:Tuloubackgroundplanecombinationsspacecombinationtechnologyofbuilding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中国,民居丰富多采,四合院、围龙屋、石库门、蒙古包、窑洞、竹屋等等,早已为人世所知晓,而掩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福建省民居永定客家土楼,却鲜为人知。客家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广东梅州的大埔县、广东潮州饶平县。客家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洛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人们发现,除了功能完善以外,更有那与天地山水融为一体,朴实无华、而壮丽非凡的形象。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即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客家土楼的建造背景1、文化背景说到土楼不得不从客家文化说起。福建是中国古代古越族文化的发源地,相传西晋末年,由于中原的征战不断,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而南徒渡江,来到现江西、福建及广东北部,为有别于当地原有居民,被称之为“客家”,至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客家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演绎出一部属于他们自已的独特文化。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2、气候特性客家土楼所在的山区大都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生态气候特征除具有中国东部地区共同的特征外,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日照较弱,光能处于中等水平;气候暖热;雨量充沛;热能与水分比较协调;季节变化明显;垂直和水平差异显著。该山区气候温和,土楼密集分布的地区,溪谷纵横,溪谷中平地与山峦的落差大,与平原和山区高地相比,这里的雾气相对也多一些,气候也相对潮湿些。3、材料来源土楼位于山区,气候温和,适宜毛竹、杉木和松树的生长,也适合其他林木的生长,木材资源丰富。同时,山区的土和砂石资源也十分丰富,为土楼建造所需要的土、灰、砂、木等提供了充足的来源。4、技术水平从五千年前我国就已经用夯土方法修筑城墙了,客家人的夯土墙正是源于中原地区,且他们把夯土技术提高到了无与伦比的水平。土楼的大规模建造起源于宋代,宋朝在经济、手工业和科学技术方面都有发展,使得宋代的建筑师、木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建筑方式也日渐趋向系统化与模组化,建筑物慢慢出现了自由多变的组合,并且绽放出成熟的风格并且拥有更专业的外型。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不像唐代浑厚的风格,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油漆的大量使用,颜色十分突出。同时,宋代还编写了《营造法式》,其对施工和度量的描述非常深入,比以前的文献更有组织,让建筑的建造有了可靠的依据。二、客家土楼的建筑形态福建土楼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圆曲系楼、矩形系楼和方圆综合型楼,此外还有诸多变异形式。1、圆曲系(图一)在这一类别中包括圆形土楼、椭圆形土楼、八卦形土楼、弧形土楼。所有这些土楼的外围墙体大都以曲线为基本构图手段,都被赋予了圆的基本特征。圆形为其他三种形式之基础构形,其他曲线形式基本是由圆形演化而来的。(1)圆土楼(图一,圆曲系土楼--南靖县顺裕楼)圆土楼的形式在闽西、闽南一带深受人们喜爱。圆楼一般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几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当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举行婚丧和庆典的场所。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许多房间,其内侧为走廊。(2)椭圆形土楼椭圆形的土楼,是圆土楼的一种变式。椭圆形土楼无论从土墙的夯筑、木构架部分及屋面工艺等,均比圆形土楼复杂。华安县沙建乡上坪村的椭圆形单元式土楼齐云楼,是极具匠心的精彩之作。(3)八卦形土楼振成楼是八卦形土楼的典型例子。振成楼是同圆心内外两环的中等规模的土楼,外以标准八卦图式分为八卦八大单元。卦与卦即单元之间是隔开的,但有小门可通。各卦自有一部楼梯,从一层通至四层。中间是家族的祠堂,为公共活动区域。(4)弧形土楼弧形土楼是由圆土楼演变而来的,其特点是:仍然有同圆心的向心性,表现了居民的传统家族核心观念。环数则一环、两环者多见,各地所见弧形土楼,其弧形的方向,大都是以弧突朝后向着山体,所有的门都是朝前的,完全与圆土楼一样布局,只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开放性的罢了。2、矩形系(图二)包括两个形式,即正方形土楼与长方形土楼。外围墙体以直线为基本构图手段,平面布局以方形为基本特征。矩形系的土楼,从外观上看是直线造型,但它具有对称均衡的本质,为封闭式楼房,其构图原理与圆土楼类似,仍是同圆心扩展的。正方形土楼有单环式,双环式、三环式,以单环式占绝对多数。长方形土楼则几乎都是单环式,均呈横长方形(图二,矩形系土楼)式,如遗经楼。3、方圆综合型(图三)这类土楼包括马蹄形、五凤楼形两种形式。造型上以方、圆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其平面布局都比较复杂,其中马蹄形土楼的构图较简洁,但比较少见。五凤楼构图最为复杂,常见有三堂二横、三堂四横、三堂六横等形式,也有不少例外。其最基本的构图元素是三堂与“四架三间”这种传统的建筑模式。三堂屋,是在中心轴线上沿纵深布置上、中、下三堂,且设两厢,形成院落;以此为中心,前设门楼,两侧加横屋,有三堂二横、三堂四横等;大部分后部不加围屋,仅设凉院或花台,前有方坪及半圆形鱼塘。闽西永定县大夫第是五凤楼中比较有名的一座。从总体上看,在各地客家村落中,以五凤楼土楼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次为方土楼与圆土楼,再次为凹字形、八卦形和半圆形。除以上三类土楼之外,还有一些不少其他形式的土楼,如不规则形、五角形、八角形等等,因为它们较为少见,在此不做详细介绍。三、客家土楼的空间形式(图三,方圆综合型土楼--永定县高破镇大夫第)福建土楼的建筑空间处理,对内和对外采取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尺度系统。对外它是巨大的非人的尺度,使接近这个庞然大物的人产生强烈的压迫感与敬畏感,给人以震慑。这是对付外敌的尺度,使人觉得它不可动摇、不可战胜,在精神上先把你打倒。与此相反,进人土楼内院完全是另一个天地、又一种感受,这里是以人为本的尺度系统,纤细的木构件,标准的楼层与柱间,人性化宜人的小尺度,创造出合于“人情”的生活空间。这内外空间鲜明强烈的对比,正是福建土楼震憾人心的原因之一。福建土楼不论圆楼、方楼还是五凤楼,除了少数特例之外,无一不取规整的对称布局。方形、圆形已是最简单的图形,其内部的厅堂等公共空间,又都集中在中轴线上。其内部空间序列都服从封建的礼数仪规。这尤以五凤楼最为典型,其后堂作为尊长的住所,以其高大的体量,表现出一家之主的统帅地位。其他辈分较次者分居两侧。整体空间布局层次分明、秩序井然,是中国传统尊卑亲疏伦理秩序的生动写照。而圆楼则不然,所有房间一律均等,宗族内部的尊卑秩序无影无踪,这是圆楼与五凤楼的最大区别。可见客家人迁到山区后,居住安全的要求已超过尊卑等级关系,这在中国传统民居中是绝无仅有的特例,也是人们对圆楼最感兴趣的原因所在。内向的空间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个共同特点。福建的方、圆土楼这个特点表现得尤其突出:它对外极其封闭,对内完全开敞,特别是客家土楼,把祖堂放在内院中心,其向心性发展到登峰造极。形成这种向心性和客家的大家庭互帮互助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体现了客家文化的特点。在这巨大的圆形世界里,环周挑廊列柱简单地重复,你沿着走马廊行进,可以无休止地绕圈,这时你的方向感消失了,被融化在这个圆形世界之中,空间的统一性以最有力的形式被颂扬,这也许正是圆楼所要追求的控制力,目的是达到家族内部的团结与统一。圆的空间契合了圆满、团圆、和谐的审美理想。置身于这个圆的环境之中,处于圆心的祖堂自然成为视觉的焦点,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可望可及的中心,它是客家人敬祖意识最形象的表现。在客家圆楼中,居住空间是按竖向平均分配,每户占一两个开间,底层是餐室厨房,二层用作谷仓,三、四层是卧室,上下联系要走公共楼梯。每一户的上下联系远不如闽南人的单元式土楼来得方便,但客家人还是习惯并喜欢这种居住模式,觉得它便于相互照应,更加亲切,“一人有喜,全楼欢庆,一家有难,全楼帮扶”,使整个家族能同休戚、共命运。这种居住模式凸显客家人家族的整体观念和强烈的凝聚力。四、客家土楼的演变1、早期土楼早期土楼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特点:都是方形土楼,四向外墙既作护围,又具承重作用,沿着外墙内侧,运用抬梁式木构架与外墙共同构成房间;房间朝向楼内天井,房间外的回廊及二层以上的走廊为贯通全楼的通道;土墙均无石基,底层墙厚1.7~2.0米;房间都比较狭小;外墙一二层都不开窗,三层以上开极狭小的窗,全楼只开一座通楼外的大门,大门用木门框;楼内几乎无装饰,屋顶为悬山两坡瓦顶。这时期的土楼,在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立面造型等方面,已显示独特的风貌。这是土木结构民居建筑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是永定客家人对建筑技术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