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和西藏寺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从佛教看西藏——藏传佛教和寺庙大纲•一、西藏简介•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三、藏传佛教寺庙特征•四、著名藏传佛教寺庙一、西藏简介“西藏”在汉语中,唐代称“吐蕃”,宋代称“西蕃”,元代称“乌思藏纳里诉古鲁孙”,明代称“乌思藏”,清代称“卫藏”。公元1663年(康熙二年),出现“西藏”一称,沿用至今。一、西藏简介北纬26°50’-36°53’东经78°25’-99°06’面积12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8在中国个省区中,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位居第二。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部一、西藏简介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国境线长达3842公里一、西藏简介青藏高原的隆起位于印度洋版块和亚欧版块的消亡边界。大约在古近纪末期,原来存在于南北板块之间的东部特提斯海,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逐渐闭合。与亚欧板块碰撞后,印度板块的前缘以很小的角度俯冲斜插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青藏高原巨厚的地壳和高峻的地势一、西藏简介•喜马拉雅高山区•藏南谷地•藏北高原•藏东高山峡谷区安多藏区卫藏地区康巴藏区一、西藏简介前藏后藏阿里地区back前藏,即卫,包括拉萨、山南、林芝等地区,以拉萨为中心。前藏逐渐发展为西藏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后藏,即藏,以日喀则为中心。地形复杂,由北至南可分为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雅鲁藏布江河谷、拉轨冈日山脉、朋曲流域、喜玛拉雅山脉五部分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被称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一、西藏简介一、西藏简介安多一带是万里无垠的广阔草原,所以安多藏区以出良马、崇尚马而闻名。因海拔低、交通条件好,是三大藏区中最易进入、旅游最多的地区。back康巴最有名的是康巴人:康巴汉子剽悍好斗,天性喜爱流浪,被人称为西藏的“吉卜赛人”。一首著名的康巴歌谣:“我骑在马上无忧无虑,宝座上的头人可曾享受?我飘泊无定浪迹天涯,蓝天下大地便是我家。”康巴藏区走婚习俗(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区有典: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一、西藏简介康巴藏区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现尼泊尔蓝毗尼。公元前1世纪左右,分化为大乘、小乘两派。按照传播方向,分为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中国佛教三大教派之一。主要流行于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的藏、蒙、土、裕固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形成于公元7世纪前后,由印度的密教和汉地大乘佛教以及藏区原有的“苯教”结合而成。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标记•一个是表示吉祥万德的的标记。武则天将其定名为“万”,意为太阳光芒四射和燃烧的火,表示吉祥万德。•另一个是法轮,以为佛之法轮如车轮转动不息,可催破终生烦恼。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藏传佛教发展•藏传佛教发展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1、前弘期(七世纪中叶至公元838年朗达玛灭佛,约200年)松赞干布—--赤德祖赞—--赤松德赞----。。赤祖德赞—--朗达玛尺尊、文成公主入藏第一次禁佛复兴佛教再次禁佛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松赞干布时期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第33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吐蕃王朝,被称为藏王。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宗室文成公主,分别携来一尊释迦牟尼的八岁等身像和一尊释迦牟尼的十二岁等身像以及大量的经卷,在两位公主影响下,松赞干布皈依佛教。两位公主在拉萨建立小昭寺与大昭寺,松赞干布建立12座佛教寺庙。派遣大臣吞米桑布扎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吞米桑布扎返回后,创制了藏文,翻译大批梵文经典,输入印度佛法。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文成公主入藏与藏传佛教•带入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推算吐蕃地形寺庙选址大小昭寺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赤德祖赞时期迎娶唐朝金城公主,佛教势力一度扩大。金城公主到来后,将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建立谒佛之供。这一朝佛习俗传颂至今。在公主的影响下,赤德祖赞也较为重视佛教,派人去印度取得佛法,并在冈底斯山请两位修行高僧的记诵的经典《分别经》和《金光明经》请了回来。修建了五处佛堂,作为藏经之处。这一时期,大量吐蕃境外僧人前来吐蕃,尤其是以于阗和汉地僧人居多。佛教真正开始了在西藏的发展。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赤松德赞时期:第一次灭佛赤松德赞继位时年幼,苯教贵族发动灭佛运动,驱僧毁寺,改大昭寺为屠宰场,佛教发展暂时受到挫折。复兴佛教赤松德赞成年后,派人往尼泊尔迎请寂护和莲华生两位大师。莲花生到吐蕃后,把苯教与佛教相融合,苯教众神祗都收归为佛教的护法神,在佛教的仪式中揉进苯教仪式的内容。公元766年,赤松德赞在西藏建立第一座正规佛教寺院桑耶寺,挑选七名优秀的藏族子弟出家为僧,被称为“七觉士”,广译密、显典籍,当时译出的大小显密经律论有738种,从汉文转译的32种,佛教进入大规模传播时期。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赤祖德赞时期:派16人去印度学习翻译,成为吐蕃三大译经师。在吴祥多(今拉萨西南)建立了柏麦扎西格寺,藏文史料记载此时期所建立的寺院多达一千零八处。确立了“七户养僧制”,开始将百姓分治权交给僧人。政治上将僧侣地位居于相位上。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朗达玛灭佛公元836年,苯教贵族发动政变,绞杀赤祖德赞,拥立朗达玛为赞普。公元838年,朗达玛展开大规模灭佛运动。针对佛教的佛、法、僧三宝来摧毁佛教,时间虽然不很久(公元838一842年),但对佛教的打击十分沉重。西藏佛教史把朗达玛时代以后的近百年间称为“灭法时期”,把朗达玛称为牛魔王。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藏传佛教发展•2、后弘期(公元10世纪后半叶以后)公元10世纪后,藏区步入封建社会,原割据一方的吐蕃权臣成了各地的封建势力,他们积极开展兴佛活动,大兴土木重建佛教寺院,佛教开始复兴。公元978年,佛教从青海安多地区传入西藏,被称为“下路弘传”。公元1042年,印度超岩寺首座阿底峡大师应邀由阿里入藏,被称为“上路弘传”。公元11世纪中叶,四大教派陆续形成公元13世纪前后,上层僧侣把持藏区地方政权,形成活佛转世制度,在元代皇帝支持下,形成政教合一体制。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1、宁玛派(红教)形成于公元11世纪,是藏传佛教中历史最久远的派别。“宁玛”,意为“古”或“旧”,因该派遵循旧密咒而得名。开创人:素·释迦炯乃,奉莲花生大士为祖师。该派僧人多戴红帽,故又称“红教”。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2、萨迦派(花教)藏语“萨迦”,意为“灰土”,因该派主寺坐落在一片灰白色土地上,名“萨迦寺”而得名。寺庙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金刚手三菩萨的红、白、蓝三色线条,又称“花教”。创始人为昆·贡却杰布,以家族形式沿袭,政教权力集中在昆氏家族手中,称为“萨迦五祖”。一祖(观世音菩萨化身)二祖(修炼)三祖(主持建造佛殿)四祖(与印度大师辩经13天获得全胜)五祖(被忽必烈封为帝师,被任命为西藏法王,执掌西藏政教大权,由此开创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奉命创造“蒙古新字”,即八思巴文)萨迦五祖中的前三祖称为白衣三祖,因为他们都没有正式出家受比丘戒,而是身著俗衣以居士身份自居,故称白衣三祖;后二祖称为红衣二祖,因为他俩正式出家为僧,受过比丘戒,身著红色袈裟,故称红衣二祖。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3、噶举派(白教)藏语“噶举”,意为“言传”,噶举派僧人的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又名“白教”。噶玛噶举派于公元13世纪首创了活佛转世制度,这个制度后来被藏传佛教的其他教派所采用,沿袭至今。•帕竹噶举的首脑于公元14世纪曾以武力兼并卫藏大部分地区,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达265年之久。•目前中国藏族地区共有366座噶举派寺院,其中分布在西藏的有共有217座,集中分布在西藏昌都地区。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4、格鲁派(黄教)•藏语格鲁意即善律,该派强调严守戒律,故名。该派僧人常戴黄帽,又称“黄教”,是藏传佛教中最后兴起的最有实权的教派。•创始人为宗喀巴,•在达孜县兴建甘•丹寺,标志格鲁•派正式形成。二、藏传佛教源流和教派格鲁派传播:•确立达赖、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至清代,达赖与班禅两转世系统均由清廷扶持确认。格鲁派成为西藏地方政权的执政教派,成为后期藏传佛教的唯一主角。•学修并重、讲修并重的学风使其成为藏传佛教中影响最大的派别。三、藏传佛教寺庙特征1、寺庙布局2、寺庙建筑3、寺庙特色三、藏传佛教寺庙特征1、寺庙布局:•曼陀罗式•自由式三、藏传佛教寺庙特征•曼陀罗式•曼陀罗在梵语中为圆和中心的意思。其要义是:地球是圆形,一个绝对的超现实精神-梵天,存在于方形的场所形态之中。•早期佛教认为宇宙中心为须弥山,围绕须弥山世界分为四大洲和八小洲,且有上中下三界之说。•藏密曼陀罗空间的中心原则在于对中心的强调和突出,,藏密曼陀罗体现了这种古老宇宙观的圆形哲学,诸多要素按照圆的规律建构:最外部和正中的图形是同心圆,正方与圆构成内接、相切等几何关系。五智佛佛教曼陀罗海四元素佛教曼陀罗海三、藏传佛教寺庙特征•曼陀罗式•前弘期及后弘期初期,西藏寺院主要采用曼陀罗平面布局模式。•借用早期印度佛教文化中普遍尊崇的“曼陀罗”的模式来规划寺院的总体格局,主要分布在卫藏地区。如:桑耶寺三、藏传佛教寺庙特征巨型立体曼陀罗——桑耶寺乌策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两轮白、红、黑、绿四塔代表释迦牟尼出生、成佛、讲法、涅槃,也有镇服一切凶神邪魔的意思。围墙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三、藏传佛教寺庙特征自由式•后弘期以来,藏传佛教在青藏高原广泛传播,藏族地区各地都兴建了大量藏传佛教寺院,其寺院布局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独特的自由式布局。如:萨迦北寺、色拉寺等。三、藏传佛教寺庙特征自由式主要特点:•寺院规模大小不一,大者宛若城镇;•循山顺势,在平面布局上无统一规划•建筑功能大致可分为宗教及生活两部分;•主体建筑位置突出,处于寺院的中心或略靠后的位置,其他建筑依照主次关系围绕主体建筑分散排布;•建筑朝向不一定与主体建筑相关联,在地基高度上可以超过主体建筑;•佛殿建筑位于靠山坡的较高处,借助山势建造;•附属建筑建在寺院的低矮、偏僻处。三、藏传佛教寺庙特征2、寺庙建筑:措钦(集会大殿)拉康(佛殿)扎仓(学院)康村(安多地区寺院无康村)活佛拉章、辩经院、佛塔、灵塔殿、晒佛台、僧舍建筑等三、藏传佛教寺庙特征•措钦•措钦是集会殿,是寺院的正殿,也是整个寺院的活动中心。相当于汉式寺院的大雄宝殿。•措钦建筑的中心地位依靠体量和规模来显示。一是选择最优地段,二是加大建筑体量、提高装饰等级。三、藏传佛教寺庙特征•拉康•拉康即佛殿,是供奉佛像,经书和僧侣集会的场所三、藏传佛教寺庙特征•扎仓•札仓即僧院,是僧侣学习佛经的场所•寺庙垄断了藏族社会的文化事业。寺院除了修习经论之外,还要进行语言、文字、诗歌、医药、天文、历算教育,如甘肃拉卜楞寺的“丁科扎仓”专修天文,“曼巴扎仓”修习医药。三、藏传佛教寺庙特征•康村•是寺院最基层的组织,僧侣食宿和起居作息之处。•西藏寺庙有独立的经济,一座寺庙也就是一个经济实体,全藏的40%的耕地归寺庙所有。三、藏传佛教寺庙特征•活佛拉章•活佛大师的府邸•寺庙除了参加地方政权之外,还要统治本寺的辖地。•随着活佛地位的不同,拉章权限也不一样。但即便是地位较低的“拉章”也有管辖自己封地属民的职能。三、藏传佛教寺庙特征•辩经院•辩论佛教教义,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多在寺院内空旷之地、树阴下进行。•辩经为西藏三大寺佛学的最大特色,辩经者由较优秀僧人担任,其方式各寺不同,主要可分为对辩和立宗辩两种形式。①对辩。藏语称“作朗”。辩者二人,其中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且不许反问;告一段落后再反过来,直至一人无法问出。②立宗辩。藏语称“当贾狭”。辩者无人数三、藏传佛教寺庙特征•佛塔•佛塔是佛教用来供放僧侣舍利、经卷和各种法物的一种雄伟建筑物。•坛城式坛城又称“曼陀罗”,是古印度密教修秘法时防止魔众侵入,在修法场地筑起的圆形或方形土台,认为此处充满佛与菩萨。这种佛塔多

1 / 8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