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妖术西行陕西巡抚明山(12年省部级)上报三案(8.23):学童郭兴利为使上课迟到免于处罚,谎称自己被剪了辫子。其余两个兵丁与之类似,实属子虚乌有。民人刘德为避祸剪辫,实属无端滋事。七岁孩童赵王保在剃头匠王福有铺子前打闹,王为吓唬熊孩子而剪去其辫梢少许,亦属无端滋事。表决心:“断不敢少容松懈。”(一定要严肃处理)领导批示:“恐属空言。”(一看就知道在糊弄我)七、妖首的踪迹3(二)运河上的妖术漕运总督杨锡绂(33年省部级)、山东巡抚富尼汉(6年省部级)上报张王氏剪辫案(8.9):乞丐张王氏剪漕运旗丁周某侍女衣角。案发后,本有权过问地方民政的杨锡绂为推卸责任,将人犯交给地方当局处理;富尼汉一方面立功心切,另一方面急于将“叫魂”案铸成铁案,以向皇帝交代。领导批示:破绽太多,明显难以自圆其说,办事时不会动动脑子吗?表决心:虽然破绽太多,但您老交代过的事不能马虎,决不能有所遗漏。4(三)对嫌犯的围捕浙江巡抚永德(4年省部级)上报叫魂案犯处理结果(8.24):和尚广参、德操杖一百,严加管束,不许出境;王大成杖枷发落;曹子云交地方官调理管束;和尚通元一事疑点甚多,故解京发落。永德以实际行动告诉乾隆自己的处理办法,其中还包含了大量推理细节。此外,他敢于将重要案犯解往北京,表明自己对案情毫无遮掩之意。这种行为显得既忠心又能干,比只知道往北京送人的山东巡抚富尼汉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因此颇受乾隆皇帝赏识,后来长期担任省部级高官,卒于福州将军任上。5(四)两心相悦的奸情湖广总督定长(21年省部级)、湖南巡抚方世儁(11年省部级)上报和尚觉性案(8.27):和尚觉性与刘三元老婆陈氏勾搭成奸,陈氏将一缕头发剪下送予觉性,以为信物。总督与巡抚很快统一口径,以“和奸有夫之妇”律定罪。此处湖广总督定长、湖南巡抚方世儁面临一个二难选择:如果将觉性和尚按“剪辫”来定罪,对己方没有丝毫好处,唯一的获益者就是山东巡抚富尼汉;如果按寻常案件处理,虽然可能会得罪乾隆皇帝,但此举既维护了官僚集团内部早已形成的默契,又能结成团伙一致对外,让皇帝难以下手。自此,不论事情向哪个方向发展,湖广官员都已立于不败之地。6(五)一个冥顽不化的嫌犯安徽巡抚冯钤(13年省部级)抓获案犯明远(9.17):此处出现三个明远。理论上的明远应该在海州附近活动,而浙江省在早些时候就已经抓到了一个,此次安徽省又于合肥抓获了一个法号玉明(明远)的和尚,但仅仅几天后,他就瘐死狱中。领导批示:是不是用刑而死?(关心是否有情况隐匿不报)表决心:天地良心,犯人身体太差,实属自然死亡。(奴才们还是很忠心办事的)军机处:静观其变,等候乾隆皇帝进一步明确态度。7(一)民间的诬告(1)家内的谋反(8.22):山西张生员状告叔父谋逆。(此事极为常见,毕竟家产纠纷这等寻常案件,地方官员多不受理,唯有谋逆大案方可惊动上官,逼迫其叔父让步,之后撤诉便是。倒霉的是张生员赶上地方官“严打”,竟然惊动皇帝,以致无法收手。当然,皇帝通过这一案件了解到了地方司法运作中的猫腻,很有收获,也担心会引起民间动荡,故而未作深究。)八、终结8(2)一个顽固的债主直隶张二因欠债指控前汉军旗人关德麟剪辫叫魂(8.10):自乾隆三十三年八月以来,由于弘历对各省官员不断施加压力,使“叫魂”一案成为诉讼利器,以“叫魂”为引子的案件层出不穷。领导态度:对中央模棱两可,对地方区别对待。7.18谕军机处:若令其每日报闻传讯,徒扰人意而无益事体。且无知之徒,转相传述,摇或听闻,殊非缉匪安良之道。7.21谕军机处:前次谕旨有被割之人不必每日报闻传讯之语,遂并此亦置之不论,是又不免过于拘泥矣。着传谕刘统勋等,仍严饬官兵等极力尽心搜捕,毋得稍懈。9(二)被告席上的叫魂犯(1)张四儒的坦白安徽巡抚冯铃按山东案犯靳贯子提供的线索,在安徽宿州一带找来找去,终于发现一个叫张四的乞丐,这名字和张四儒也没有什么区别嘛,再一看老家,离宿州也不远,才三百里,那就是他吧,就把这个人给抓起来了。张四认不认呢?当然不认,不认就打嘛,一打就全招了,跟富尼汉查出来的结果严丝合缝,赶紧给北京报喜。不料张四一到北京就翻供,主审官把靳贯子带出来与他见面,发现俩人根本就不认识,案件再次陷入僵局。10(2)剪辫首犯的故事蔡廷章本是一落魄书生,后来当了乞丐,经过山东巡抚富尼汉的问讯,稀里糊涂成了“剪辫首犯”。经过北京官员的再审,事情逻辑已经清楚,这是一起蓄意谋划的诱供案件:你蔡廷章既然会法术,总得有个师傅吧,教你这一套的人是谁呢?一打,招出来了,叫通元和尚。那既然有师傅,师傅还得有师傅吧,谁教的他呢?你们总得有个大本营吧,是不是在江南?这一打,又招了,原来远在浙江有一个叫吴元的和尚,他还纠集了十几个人准备造反。这套瞎话报上去后,颇为符合皇帝的胃口,却得罪了一大批官员;又因为与皇帝交情不够,没人保他,所以安徽巡抚冯钤很快就被辞退,回家养老去了。11(3)一个愚蠢的错误大学士傅恒汇报和尚通杲案(9.15):通杲和尚身受酷刑,确系为山东地方官员屈打成招。按《大清律·官文书稽程》条:“内外衙门公事,小事五日程,中事十日程,大事二十日程,并要限内完结,若事干外郡官司、关追会审或踏勘田土者,不拘常限。”可事实上谁敢真的如此拘泥于条文呢?顶头上司山东巡抚富尼汉可还等着向乾隆皇帝邀功求赏呐,五天都办不下来一个案子,你这县官还要不要做了?(4)旅途横祸军机处集体汇报靳贯子案(9.17):靳贯子亦是身受酷刑,确系屈打成招。济南某县衙役头目还恐吓证人,以图推卸责任。12(三)说服弘历傅恒早在乾隆十年(1745年)就进了军机处,已经干了24年,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行政官员,本人又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这刘统勋又是谁呢?他就是非常著名的刘罗锅刘墉他爹。这俩人一商量,说这样弄下去不是好事,很明显这个案子就是残害良民。试想在那样的司法制度下,又没有什么程序正义和事实正义可言,那些地方官员为了邀功请赏啥事干不出来?于是他们就跟乾隆皇帝讲,说这事八成是个冤案。乾隆皇帝又不傻,一翻卷宗,觉得也就是这么回事,于是于9.24日下发了一道上谕:13“(叫魂一案)始则因循贻误,不即据实入告,希冀化有为无。及朕严切训谕,始行饬属查办……可见各该省隐瞒于前,复又塞责于后,而实在首恶究属未得,徒使差役四出,滋扰闾阎,于政体殊未允协,此案现在竟可无庸查办。其江浙两省养痈贻患之督抚有司,不可不明示惩创,以饬吏治。高晋、明德、彰宝、冯钤、熊学鹏、永德等俱着交部严加议处。”虽然你们经常想要瞒我,但闹得天下大乱就是你们的不对了;虽然这个事也是我让你们查的,但你们不该这么张扬,还打了人;但谁让是我让你们查的呢?你们一通乱搞,幸亏没闹出什么乱子来;虽然案子没结果,但没结果也有没结果的好处。14(四)与官僚机器算总账11.24日乾隆皇帝发布上谕:“(叫魂一案中)所有前经部议降级之处,着即宽免。朕于臣工一切处分,无论巨细,皆度理原情,务令被议之员中心怗服,不使稍有屈抑。即已付吏议,而事后一经核实,亦立予豁除,期协平允,从不稍存回护之见。并将此通谕中外知之。”秉承这道诏谕的精神,高晋不但啥事没有,后来还升任大学士;明德在四十几天后就升任云贵总督;彰宝留任;熊学鹏稍后确被罚银,但系因所造鸟枪偷工减料,且不久之后即行起复,且久任巡抚。15反倒是在叫魂案中蹦得最欢的安徽巡抚冯钤、山东巡抚富尼汉遭到了最为严厉的处分:安徽巡抚冯钤(汉人)直接退休回家,享受按察使待遇,且再未起复。山东巡抚富尼汉(满人)于乾隆三十六年获得了“人本平常,前在山东巡抚任内屡获愆尤降调,于复加恩擢授河南巡抚,仍然拘谨无能,事多丛脞,难以复膺封疆之寄。因其尚无大过,特降为湖北布政使,以观后效。乃自到任以来,毫无振作,即所陈事件率皆摭拾琐屑,无裨实政,今复见小若此,明系逢迎督抚之意,更不止于不达事理矣。此后若再不知儆赐,痛自惩艾,即藩司之任恐亦难胜,不能再望承受朕恩矣”的评价,从此官运蹉跎,再也没能上去。16(五)终结乾隆皇帝定了调子后,各省相关案件纷纷了结,在取消了行政高压后,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慈相寺和尚因香火不旺,散布谣言,说有石匠在观音殿附近“作法埋丧”,借以打击竞争对手。不过这一说法也未必是真实的,毕竟吴石匠啥也说不出来。不过,所谓“叫魂”妖术只是刁顽之徒利用民间恐惧以逞其私欲这一推论还是站得住脚的,但“叫魂”这一久已有之的旧事物,能在乾隆朝闹得如此满城风雨,其主要动力并非来自民间,而是起于庙堂。17政治罪是君主的而不是官僚的问题。(一)官僚君主制中的常规权力和专制权力:官僚君主制一词的两大来源:①马克思.韦伯在《经济与社会:解释社会学提纲》中对中国政治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君主在国家事务中居于主导地位,官僚则居于弱势,权力结构属于父系家长式专制,但他同时认为,历史的发展将使官僚逐渐取代君主。九、政治罪与官僚君主制18②汉斯.罗森伯格的《官僚,贵族和专制君主:普鲁士的经验,1600——1815年》。汉斯.罗森伯格以普鲁士政权二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为蓝本,认为君主虽然享有绝对权威,却在具体事务中却往往被官僚集团通过操纵信息所“阻挠和歪曲”,而随着君主个人素质的弱化,他本人日渐成为“最高行政长官”,最终,专制权力者被自己所制定的规则框死了。对于这一点,克罗齐耶在《官僚现象》一书中总结得更加精辟:“掌权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两套相互冲突的武器:一方面是理性化和制定规则;另一方面是制造例外和无视规则的权力……规则的扩展会限制他的权力,而太多的例外又会削弱他控制别人的权力。”19(二)君主对官僚的控制一方面对日常运作的官僚机器上紧螺丝,另一方面则将自己的专制权力注入到这一机器的运作中去。(1)效率的监督和指导官僚体制的自我监督(清代皇帝与明代皇帝相比,在信息获取上具有先天优势,整个满人族群都是皇帝的可靠消息来源;但清朝入关日久,满人族群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对主子说话也开始不尽不实了,这也就是乾隆皇帝所深恶痛绝的“江浙习气”):①就事论事的弹劾。②三年一次的考绩。20(2)三年考绩①京察:三品以下京官。②大计:除总督、巡抚、布政使及按察使以外地方官。③述职:三品以上官员向皇帝自陈。问题:流于形式,失去意义。项目操守政事才具上清勤长中平平平下浊怠短21(三)常规控制的制度障碍(1)弘历对常规控制的失望:官员们对考语往往敷衍了事,蒙蔽于他。(2)庇护对抗纪律:宽以待人的为官之道。①网罗党羽(官场本质对人不对事,否则队伍不好带)。②沽名钓誉(都想唱红脸,谁也不愿做酷吏,皇帝亦然)。(3)揣摩上司的意图:上有好之,下必甚焉。叫魂一案中,乾隆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被各级官员层22层放大,越到下面办事越离谱。尽管乾隆皇帝尽力挤干里面的水分,但还是高估了叫魂事件的影响。(4)弹劾的障碍:庄有恭案。协办大学士、刑部尚书,暂管江苏巡抚庄有恭于乾隆三十一年被发现在弹劾案中包庇下属,遭到皇帝痛斥。但因为他确系“可造之材”,且为乾隆四年己未科一甲状元,几个月后便被释放,转任福建巡抚,如果不是第二年就病逝,必将得到进一步升迁。乾隆皇帝虽然对官官相护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但还是拎得清大小轻重的,像庄有恭这种人犯了错误,教育一下就可以了,毕竟人才难得,党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这也是“能员”们“勇于任事”的政治保障。23(四)特殊的考评制度(1)来自现场的机要报告:通过“密折”制度,构建起了一张皇帝为核心的、彼此互不连通的信息网,使皇帝拥有了信息优势。但随着密折制度的不断推广,其特殊性、身份性日渐丧失,而官员们也很快结成统一战线(纳什博弈),都不讲别人的坏话,实现了次优结局(所以官僚集团最痛恨打小报告以图邀功请赏之人)。(2)弘历对新常规的拒绝:细化考评制度行不通(不论何种办法,只要交给官僚集团去办,都会形成规则,也就丧失其本意了)。24(3)宫中陛见制度:通过亲自接见来判断官员的品行、才能,但用多了也会被人操纵,如曾国藩之于道光皇帝。(4)上层制度:“政治任命”:通过对顶层人事的干预来保障君主的绝对权力。(5)礼仪行为:君臣关系主奴化。主子一词在康熙六年鳌拜列举苏克萨哈罪状时就已经出现,充分说明奴才一词应该是久已有之:诘问苏克萨哈不肯列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