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陈代谢派-的设计思维-章旭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理论研究052浅谈“新陈代谢派”的设计思维DICUSSIONONDESIGNTHINKINGOFMETABOLISM南京艺术学院章旭宁摘要:新陈代谢派是由丹下健三所领导和影响下,以青年建筑师黑川纪章、稹文彦、菊竹清训及评论家川添登为核心,在1960年前后形成的建筑组织,强调万物的生长、变化和衰亡,主张采用新技术来解决问题。认为城市应该与生物的新陈代谢那样是动态的而非静止。关键词:新陈代谢有机生命多元Abstract:Metabolistcountryisthearchitectureorganizationwhichsetsupinthe1960s,ledandinfluencedbyKISHOKUROKAWA、FUMIHIKOMAKI、KIKUTAKEKIYONORI,tooktheyoutharchitecturesNOBORUKAWAZOEasthecore。Thisorganizationemphasizeseverybeings'sgrowth,transformationanddecline.Also,itadvocatesoftakingnewtechnologiestosolveproblems.Thisorganizationprefersthatcityshouldbedynamicalaslivingbeing'smetabolism,ratherthanbeingstill。Keywords:MetabolismOrganicMultivariate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052-02一新陈代谢派的自述宣言我们从来没有在那种唯独上考虑新陈代谢派的历史。我认为某位建筑的重要诱因是愤慨或者愤怒的情况是极不寻常的。你的建筑是一种抗议的形式。我想谈论的是如何在最初新陈代谢派展示(1960年)下,这种抗议是不明确的。争论总是建立在更新的生物化比喻上。如果在任何的宣言,它始终被视为技术专家的统治论。1.1早期设计理念早在1959年,新陈代谢出现之前,菊竹清训建立了他对水性建筑的痴迷,受到水百合、海蜇、浮标其他海洋生物的启发。水性生物为复数,多个单一个体构成完成的一个集群相互连接。也可将这样的集群看成一个网状结构,可以进行重组拆分,但整体的结构不会变化。建筑体系同样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构成,也被称为自组织建筑(图1-1)。自组织建筑物内可能发生的想法:实际上可以根据需要来“悬挂”功能。由不同的单元组成一个大的空间,不同的空间来完成特定的功能。1.2“新陈代谢”的形成从早期日本建筑设计师们对日本人民都开始往城市集中,而后又是1923年关东地区的大地震,这场地震又对首都东京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对城市杂乱无章的规划带来了机遇;另外在二战战败后日本因为在长崎和广岛被原子弹核爆而留下了创伤,由丹下健三所领导的新陈代谢派的设计师们开始了对日本新的计划。其中在1946年日本东京都建设局都市计划课课长石川荣耀的带领下进行的以“卫星都市计划”的东京战后重建计划开始展开。日本的设计师们一步步的对城市重新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如由丹下健三带头,岸天日出刀、高山英华等人组成的团队提按的《本乡文教地区计划》;还有内向文兴、内田翔哉组成的日本大学生团队所提出的《新宿地区计划》和《深川地区计划》。虽然这些计划最终未能实现,但对日本之后的都市发展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二成长和变化的建筑与都市经历二战后日本很多城市成为了废墟,而在这样废墟上进行重建在当时让日本的设计师进行了很多思考;新陈代谢派对于重建制订了很多复兴计划,如在东京湾上的[东京计划1960],另外还有[塔状都市]和[海上都市]等。并提出[会成长和变化的建筑与都市]这一理论,这一理论基于[建筑与都市不能成为封闭的机械,而必须是要透过新城代谢成为可以成长的有机体的理念所构成。2.1如代谢般传递“生命”新陈代谢派的传统:在伊势,日本建筑的原型(1960年),川添登和丹下健三宣布他们自己在敬畏伊势神宫和她的周期性重建,圣殿已从690年起每20年重建一次,在确切的时刻,为日本的未来,他们正在开放他们最激进的愿景(丹下健三:东京计划;川添登:人工地面),仿佛通常发生在西方建筑师身上的阶段顺序(早期柯布西耶,后期格罗皮乌斯),同时发生在日本建筑师身上。通过每20年重建的周期来保持一种生命形式的传递,就像人的心脏细胞一样每隔20年的更新周期,虽然是有原件进行的复制,但它继承了它的生命,把新生的活力一直传递下去。近如伊势神宫的周期性重建,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传承着前者的一切,但也在不断地进化出新。即继承了传统和历史也有着现代和激进的形态。2.2“成长的有机体”1960年,东京人口已经增加到1000万人,并伴随经济飞速发展逐渐转向称谓第三级产业(服务业)为中枢的咨询城市。丹下的团队认为东京这样呈现放射状构造的都市,将随着人口增加而无法避免都市技能混乱或麻痹的情况产生,因此提出了如脊椎般可增至的线状构造都市改造方案。将都市的整体通过由具体构成《都市轴》骨架的所装交通系统(CycleTransportationSystem)链接,而在内侧则是以办公大楼与公共设施为中心的空中城市,将电梯等垂直交通系统和设备等机能集中建造在正方形柱状服务核内;另可根据需要,将巨大的结构体如桥梁般跨接架设在服务核柱体之间。这样的规划结构宛如细胞不断分裂后相互链接的媒介,并不断地延生。都市在这一系列的发展就和有机生命的成长过程一样,从单细胞慢慢生长,直到成长完全。这样的形态发展可以看作是培养皿中单细胞生物的生长,不断地复理论研究053制,生长的形态和单细胞生物一样是放射状的,这与城市最终的发展形态接近,尤其是在东京湾上建造海上都市的模型(图2-1),看上去或许是很随意的布局,但却有着合理的规划和排列。而在海上建造都市也证明城市的形态可以通过人工却又自然的方式来体现,也让“生命”在它最初开始的地方成长,从天空中俯瞰就像是生命的绽放。2.3“分裂”“进化”无论是在陆地还是海洋,舱体式空间可以对建筑进行更为合理的规划。而在“新陈代谢”作用下也出现了新的胶囊式空间。1972年完工的中银胶囊大楼(图2-2),运用的就是仓体式结构建造的。这种堆叠复制式的建筑构造与细胞的新陈代谢一样进行复制和叠加组成一个整体,并且据有可以定期更替的作用。在现代化的城市空间来说,这样的胶囊式空间有着很好的兼容性,在建造和改造中能够非常方便完成。包括外形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不会太拘谨。这样的胶囊式空间在功能划分和区域组合上有着合理的安排,每个划分的空间不会相互影响但也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用者在使用时也有足够的私人空间,虽然每个胶囊空间的内部都基本相似,但在使用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造。就像细胞一样每一个都是重复分裂出来,DNA内核(仓体内部)也都是遗传上一个细胞,在分裂叠加之后成长为一个完成体,但由于是纵向发展所以从趋势上来说是一种“进化”的表现。三“未来”的多元新代谢派于巨型结构体的概念促使建筑师意识到从固有性较强的“空间”转换到具有流动性的“环境”。另外,因为对经济成长社会而开始流失的自然环境有了关注,工程学和科学技术发展营造了新的生活环境,再加上社会的信息化建构看不见网络与新形态的沟通平台等。在新陈代谢派备受瞩目的时代,“环境”这个词也开始用来代表其他元素的多元背景与意义。3.1一直向前的“新设计”在现代,或许当大众还没意识到周围的变化时,而设计师们已经在为了表现出对未来的改变做出努力,但是新陈代谢派在设计上的激进是当时很多其他设计师没有预料到的。1966年举行的“PrimaryStructure”展(犹太美术馆)中所呈现对于未来新形式雕刻的可能性也对当时的日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在当时对艺术类型作出了自我瓦解,进而创造出“混沌而冲突的场所”,所谓“环境”这个词语进行联系,最终这样的概念也有1970年日本世博会继承下来。在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的祭奠广场上方架构了宽为108公尺,长为292公尺的巨大“大屋顶”,高度为70公尺的“太阳塔”从屋顶中央贯穿而出(图3-1)。“大屋顶”是以空间桁架,钢铁制成的球状接头现就无数钢管构筑而成的巨大构造,采用的建造方式在当时仍是非常创新的建筑方法,在屋顶面使用的是234组单元的气垫,一种透明的聚脂薄膜材料。在当时这些设计、构筑和材料的使用都非常大胆,在设计元素上也比以往传统的新颖也更为激进。3.2改变从“大”到“小”随着时间推移,新陈代谢派的设计师们也开始慢慢有了改变,从原来以城市作为设计点改为建筑或者巨构,直到现在的居住空间。虽然设计的对象变小了,但并不代表设计也会因为这样而缩水。或许是因为日本人固有的性格,对凡事都较真,所以小空间设计也非常精致,只是没有了大空间的那种体量感。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促使设计的对象由大变小,那就是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居住环境。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居住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实验性的设计,很多以群体模块为基础的村落式居住空间成为了设计对象,类似于家具构件一样,可串联的单元组成。单体的小单元成为设计的重点,而不是将一参考文献[1]台北市:财团法人忠泰建筑文化艺术基金会.代谢派未来都市:当代日本建筑源流.新建筑社.2013.7:ISBN:978-986-85001-3-6[2]尾田佳代子.日本计划:库哈斯.新陈代谢派访谈录(1)(2).德国塔森出版社.2011.10:ISBN:978-3-8365-2508-4个整体的居住空间进行设计。即使拆分后进行的单元设计也任然是考虑到整体的使用和合理性。或许这才是所有设计的根本——回归生活。总结新陈代谢运动从现在还是过去都推动着设计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在六七十年代的设计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也都非常优秀和超前。但最重要的是它对日本乃至亚洲的建筑与城市的多方面影响,也不单单只是一个运动,而是批判和包容批判,把反映日本建筑和城市主意的思潮以及多元环境相互融合,在两个极端之间寻找一个平衡。图1-1图2-1图2-2图3-1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