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一:组织行为学的定义1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这一定义包括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2组织: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它的存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3三大要素:观察,个体,群体二:霍桑试验《案例》1:这一试验表明: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2:主要内容(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案例反思为什么会有富士康11跳?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梅奥的“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要点是:(1)传统管理把人性假设为“经济人”这是不完全的,人应该是社会人。除了物质条件外,社会心理的因素对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2)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霍桑实验结果表明: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职工在家庭、企业及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是否协调一致。(3)传统管理只重视人的正式组织团体、注意团体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而梅奥则注意非正式团体,无形组织的作用,其有着特殊的规范,影响团体成员的行为。(4)提出了新型领导的必要性,这种领导关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团体的经济需要和非正式团体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4:总之,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不是孤立的、只知挣钱的个人,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群体成员,个人的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上只具有次要的意义,群体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梅奥的理论也被称为人际关系理论或:“社会人理论”三:组织行为学的学习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分: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情景差异分: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2调查法:一般分为三种具体的调查方法:面谈法、电话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3心理测验法: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机械能力测验,语言能力测验,管理能力测验,学术倾向测验,心理健康测验4定性与定量法5案例法6情景模拟法7系统法8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四:组织行为学的层次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1)个体行为模式:个体差异:传记特点;人格,能力,学习;工作价值观、态度,状态、意志和情感;个体心理过程:知觉,归因(2)群体行为模式:团队管理;个人和群体决策行为;组织中的沟通行为;领导行为;冲突处理和谈判行为;(3)组织结构与行为:组织变革、发展、学习,组织技术、工作和结构、组织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压力;未来发展趋势。五:组织行为学的学习目标1预测:预测他人行为2解释:解释组织中所发生的事情3控制:对组织中发生的行为进行控制4分析和行动(引导)六:为什么说人文技能是管理者技能的关键?人文技能是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与人共事的能力。这主要是指经营管理者善于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对下属施行有效的领导的能力,现代管理的本质在于对人际活动的协调,协作活动的核心在于人际的互动。一个管理者只有拥有人际关系技能才能将人员整合到各种协作性活动之中。人际关系技能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对一个组织的管理者来说,不可避免地要处理与上级、同级和下级的关系。因此,管理者要具有说服上级、团结同级、带动下级工作的能力。同时,还要能够协调组织与外界的关系,形成人际关系网。七:明茨伯格的管理者的角色功能人际的角色,信息的角色,决策的角色八:华生主义与新华生主义的公式及群体动力理论1: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行为受客观刺激的影响,其公式为S—R(刺激—反应)2新华生主义(新行为主义):在刺激、反应之间加上O(个体),其公式:S—O—R(刺激—心理加工—行为)。把人脑看成是一个加工系统则输入的是刺激,输出的是行为:刺激_(输入)——思维加工系统_(输出)——行为3:勒温的“磁场”概念及群体动力理论:B=f(P·E)式中B——人的行为,P——个体特征,E——环境特征群体动力理论人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景力场《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内部力场的张力所谓群体动力是指群体活动的动向。研究“群体动力”就是要研究影响群体活动动向的诸因素群体动力的存在和作用1:群体领导方式动力:专制型,民主型,自由放任型2:群体组织形式动力3:群体结构性质动力4:群体公约动力5:群体多数动力九:动力的概念包括的机能动机来源于需要,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在原因和直接动力包括的机能:始发机能: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为选择机能:使行为朝着特定的方向,预期的目标进行强化机能:行动结果的好与坏,会使动机重复或不再出现十:需要—动机—行为过程内心紧张需要满足目标实现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新的需要刺激十一:气质类型和特征神经类型(气质类型)强度均衡性灵活性行为特点例子活泼型(多血质)(血液)强均衡灵活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王熙凤兴奋型(胆汁质)(黄胆汁)强不均衡攻击性强,易兴奋,不受约束和抑制李逵安静型(黏液质)(黏液)强均衡不灵活安静,坚定,迟缓有节,不好交际薛宝钗抑郁型(抑郁质)(黑胆汁)弱消极防御反应胆小畏缩林黛玉十二:价值观概念1: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效果、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仰和判断。2: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看法,是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者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价值和价值体系是决定人们态度和行为的心理基础。3:五种性格特征:外向与内向,情绪适应性,易相处性,谨慎程度,接受新经验的开放程度十三:认知心理学派激励理论分类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生存、关系、成长理论(阿德佛)”内容型激励理论成就需要论(麦克利兰)。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期望理论(弗隆)公开理论(亚当斯)过程型激励理论目标理论(德鲁克等)归因理论(海特等)学习改造型归因法强化法综合激励模式认知心理学派激励理论十四:ERG理论(阿德佛需要理论),需要层次理论1:E:生存R:相互关系G:成长2:阿德佛的工作需要与工作成果关系图ERG理论以以下三点基础:(1)某个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越少,则这种需要越为人所渴望;(2)较低级的需要得到较多的满足,对较高级的需要渴望就越强;(3)较高级的需要越是满足的少,则对较低级的需要的渴望也越多(即满足上升,挫折倒退的规律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员工需要:生存相互关系成长工作行为工作结果需要满足十五:弗隆的期望理论公式表示:需要目标激发力量=目标价值(效价)*期望概率(期望值)符号表示即:M=V*E目标价值与期望概率的不同组合(只要E与V任意一个低M就低)(1)E高*V高=M高(2)E中*V中=M中(3)E低*V低=M低(4)E高*V低=M低(5)E低*V高=M低十六:群体概念及分类1概念: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2群体之间的心理反应:群体价值观,群体凝聚力,群体责任感3:从行为趋向看,群体对群体成员行为方式产生的四大作用1)社会助长作用2)社会致弱作用3)行为趋同作用4)行为遵从作用4:群体的分类(1)按照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正式群体(命令型群体,责任型群体),非正式群体(利益型群体,友谊型群体)(2)按照联系的紧密程度及发展的水平划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集体(3)按照群体开放程度:开放型群体,封闭型群体(4)按照群体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大小:参照群体(标准群体或者示范群体),一般群体(5)按照群体规模:大群体,小群体(6)按照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假设群体,实际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通过官方规定,而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的组织,它是一种非正式的联合体。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不易察觉、自发性、较强的凝聚力、有自然形成的“头面”人物、有较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非正式群体作用满足个人的需要;可以协助组织实现组织目标;可以促进情感交流;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可以做后进转化工作;可以起着感染和控制的作用。可以作为正式群体的补充,满足人们交往、归属、友谊等心理需要,满足群体成员及时了解组织情况,沟通信息的需要,可以发挥实际的影响力,成为正式群体凝聚力的填充剂。非正式群体的负向作用有:容易滋长小团体意识;阻碍个人的发展;容易传播流言蜚语,对组织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形成与正式群体相对立的群体力量。正式群体:是一个有明确的共同目标,专门分工和部门分工,并在有意识的协调体系下、和固定结构的形态下,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人员组成的群体有以下几个系统:第一:有一个职能化系统,人们有可能实行专业化分工,第二:有一个有效的激励系统,引导成员自觉做出贡献;第三:有一个权力(权威)系统,导致群体成员去接受管理者的决定第四:有一个决策系统,为组织的发展指引方向。十七: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人际因素: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交往的频率及相似性等,地理位置越近,越容易发生人际关系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客观外在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社会风气、道德风尚等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人际关系。3:组织文化因素4:个人因素十八: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1:感受幸福训练法(敏感性训练法或实验室训练法)2:角色扮演法3:会谈训练法十九:冲突的概念及类型概念: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各种矛盾的反映,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利益、认识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产生心理或行为上的矛盾,从而导致抵触、争执或攻击事件。冲突的类型:个人的心理冲突:接近——接近型冲突(双趋型两个互相排斥,却又都想得到)、回避——回避型(双避型两个目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都想要回避)、接近——回避型(趋避型想接近一个目标,又想回避另一个目标产生矛盾)、双重接近——回避型(双趋避型)二十:沟通的定义定义:通过一套公共符号系统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必须具备:信息的发送者,信息的接收者,所传递的信息沟通的类型:1:正式沟通(速度慢不够灵活,但是效果好,有较强的约束力易保密)非正式沟通(沟通方便,内容广泛,方式灵活速度快,准确性不高)2口头沟通(比较灵活,简单易行速度快,但受时空限制通常传递一般性暂时性信息等)书面沟通(准确性高,较正式课长期保留,但不够灵活,不易修改通常传递重要,需长期保存的信息)3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二十一:团队: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一:1规模2能力3角色互补4对目标的认同5:管理者协调6责任心7公平的绩效评估8相互信任虚拟团队的基本因素:目标成员联结二十二:领导行为高低组织高关心人高组织高关心人低组织低关心人高组织低关心人低抓组织高二十三:通路——目标模式1通路——目标模式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伊凡斯于1968年提出,后由其同事豪斯教授补充发展而成2通路——目标模式是以期望理论和领导四分图为依据的四个领导类型:指导型,支持型,参与型,以成就为导向型二十四:组织结构的概念概念:任何组织,都以使其得以实现有效运行的一套互相关联的任务为特征。关于组织中的人员和任务如何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相对稳定的网络结构,就是组织结构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协调机制,正规化,专门化,部门化,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集权和分权二十五:组织结构的模式1:组织设计的步骤:职务设计与分析,部门划分,结构的形成2职能式结构,事业部式结构,矩阵式结构,混合式结构,柔性结构二十六:组织变革的定义1:定义:组织变革就是指:组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