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全册电子教案(含课程纲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10页                      郑州市第二中学  高中数学课程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课程类型:必修授课时间:45~60课时授课教师:授课对象:高二一、课程目标(一)解三角形1、在已知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基础上,经历探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过程,发现新的三角形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2、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3、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4、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推理运算能力。(二)数列1、通过观察、分析,感受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并感受等差、等比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归纳,抽象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特征,经历探索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过程,感受倒序求和、错项相减等思想方法。3、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会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体会归纳、演绎方法,进一步培养推理运算能力。(三)不等式1、通过具体情况,感受不等关系的广泛性,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与价值。                                          第2页,共10页                      郑州市第二中学  2、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能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4、认识、掌握基本不等式,并会进行简单应用。5、通过简单应用,体会不等式、方程、函数之间的联系。6.进一步培养代数推理论证与运算求解能力(不等关系下的推理论证、运算求解能力)二、内容安排(一)内容、要求、课时分配序号学习内容学习要求课时分配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应用)52应用举例掌握(实际应用)53小结复习掌握24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了解(体会、会求)25等差数列掌握56等比数列掌握57探究性学习应用28小结复习掌握29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了解(感受、模仿)310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初步掌握(理解、操作、应用)6                                          第3页,共10页                      郑州市第二中学  11简单线形规划理解(操作、会、初步应用)612基本不等式理解(探索、会、初步应用)513学段末复习理解、掌握、应用614课时合计54(二)重点、难点分析1、解三角形(1)重点:(a)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三角形的度量;(b)测量和计算实际问题。(2)难点:(a)探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b)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灵活应用和实际应用。2、数列(1)重点:(a)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求和公式;(b)概念、公式、性质的应用。(2)难点:(a)探求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b)有关知识的灵活应用;(c)数列建摸。3、不等式                                          第4页,共10页                      郑州市第二中学  (1)重点:(a)不等式基本性质(b)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c)简单线性规划及应用;(d)基本不等式及应用。(2)难点:(a)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证明;(b)基本不等式的探索、证明、几何意义;(c)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联系;(d)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基本不等式的建模应用。(二)内容的调整与改进: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能力,对教学内容作如下调整与改进:1、增加:(1)解三角形:复习初中三角形中边与角的相等与不等关系。(2)数列:等差、等比数列基本性质,复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图象与单调性。(3)不等式: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利用函数单调性证明不等式、糖水不等式、二维、三维柯西不等式,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及求根公式。2、更换:(1)解三角形:用三角形外接圆证明定理或用正交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并将例1、例2更换为不用计算器就可以解决的三个问题:唯一解(B=60°b=5cm,c=cm),两解(B=30°,b=5cm,c=cm)                                          第5页,共10页                      郑州市第二中学  无解(B=60°,b=5cm,c=cm)(2)数列:更换等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推导方法,更换个别问题背景。(3)不等式:更换基本不等式发现与证明的过程,直接利用发现、导出。3、调序:三角形面积公式放在余弦定理之前,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改为探究总结解法应用举例。4、删除:删除习题与复习参考题中超过学生能力的题目。5、整合:三角形、数列、不等式建模整合复习;部分探究与发现与课堂教学整合;“阅读与思考”与研究性学习整合。6、教学体系重新构建(略)。三、实施过程(一)教学资源分析:1、教师资源:专业水平、团体力量、2、学情分析:大部分来自城市,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3、设备资源;校园网、计算机、投影、课件、几何模型、学生用计算器等。(二)教学流程设计1、解三角形:从回顾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入手,探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通过解三角形训练,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测量和几何计算,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页,共10页                      郑州市第二中学  2、数列: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感受数列的函数特征;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等比数列概念,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通过应用、训练,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培养推理运算能力;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并发现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建立数列模型并求解,培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3、不等式;通过具体情景,感受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通过探索、证明,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借助函数图象了解不等式、函数、方程的联系,探索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并尝试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会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体会“以线定界,以点定域”的方法;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简单的二元线形规划问题并解决的过程,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和几何意义;经历建立实际问题数学模型的过程;学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如矩形的面积一定时,在什么情况下周长取到最小值;矩形的周长一定时,在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解三角形的教学要重视正、余弦定理在探索三角形边角关系中的作用,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正弦定理,什么情况下运用余弦定理,在什么情况下有解,解唯一,什么情况下无解或解不唯一;通过实例,                                          第7页,共10页                      郑州市第二中学  引导学生认识正、余弦定理是解决测量问题的一种方法,不必在恒等变形上进行过于繁琐的训练。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教学中,要重视通过具体实例抽象出这两种数列的特征,使学生理解这两种数列类型的作用,感受其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列模型的能力。3、在数列中,应保证基本的训练,引导学生必要的练习,掌握数列中各量之间的基本联系,体会化归与方程的思想方法。训练要控制难度和复杂程度。4、不等式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实际背景;通过举反例或推理论证,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不等式与等式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几何意义、推理论证及简单应用理解基本不等式。5、应通过探索一元二次不等式、相应的方程和函数的关系,体会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了解代数解法,尝试设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上午程序框图。6、应通过直观描述,理解画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会线形规划的基本思想,并能借助几何直观解决一些简单的线形规划问题。7、本学段教学中,要坚持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重视引导学生对公式、性质、原理的理解,通过适当的有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运算能力。                                          第8页,共10页                      郑州市第二中学  8、要引导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三角形、数列、不等式(组)模型并加以解决的过程,逐步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本学段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之一。四、课程评价(一)对教材的评价1、优势:(1)注重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重视认知规律,可读性强;(2)设置“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渗透数学文化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重视实际应用问题是设计,便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2、不足:(1)部分知识的呈现方式、排列顺序有待进一步商榷;(2)课后习题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1、自我反思评价2、同伴研讨评价(三)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1、出勤:每节课都要清查缺课学生,下课后调查原因,学段末统计出勤率。2、学习状态:                                          第9页,共10页                      郑州市第二中学  (1)课内即时评价:对学生个体与群体的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方法效果等方面的表现随堂作出及时评价,学段末综合每个学生的表现,按等级A、B、C作出定性评价。(2)课后自主学习与作业评价:对学生个体课后学习的主动自觉性、完成学习任务的程度、书面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单元达标测试等及时反馈评价,学段末综合每个学生的表现,按等级A、B、C作出定性评价。3、研究性学习评价:按学校评价办法执行。(四)学分授予:1、原则: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分(1)出勤率不足百分之九十;(2)学习状态评定等级为C;(3)学段末达标测试成绩达不到合格线。2、学段末学科成绩以定性与定量两种方式告知本人和家长。(五)学段末教学达标测评1、量标测试重点:(1)实际问题的建模与求解能力;(2)推理运算能力;(3)方程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4)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画法、线形规划的基本思想方法。2、量标测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第10页,共10页                      郑州市第二中学  序号测试内容课程目标命题要求(测试水平)了解理解掌握应用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掌握√2解三角形应用√√3测量与几何计算应用√4数列概念与表示了解√√5等差数列掌握√√6等比数列掌握√√7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性质了解√√8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初步掌握√√√9简单线性规划理解(操作、应用)√√10基本不等式理解(运用、初步应用)√√11学段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1/4课题:§1.1.1正弦定理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

1 / 1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