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分析与展望主持人:各位朋友,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光临我们的第七期中关村论坛,经常参加我们论坛的朋友都知道,中关村论坛基本围绕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每一次都能引起大家高度的重视,也有非常热烈的氛围。我们中关村论坛主要围绕这么一个主题来谈,在科教兴国实施战略中,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不管是党政领导,科技界、经济界,包括社会方方面面,都引起高度的关注,创新成为非常热烈,响亮的话题。今天晚上非常荣幸地请到,我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李京文先生。李先生主要是从事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包括生产率,经济形势方面,在资源环境方面,在重大的工程方面,大家都知道长江三峡还有南水北调超大型的项目,李先生做了分析论证,提出可靠的数据论证。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大型的项目才有可能进行下去。李先生在国内的经济界是一个权威,不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学委员会的委员,同时也是俄罗斯科学院的院士,国际生产率科学院的院士,李先生在科技界、经济界都有影响。李京文:非常高兴请我来参加这个大会,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同举办的这个论坛,除了感谢以外,还要表示歉意。上个礼拜我答应要来讲,我以为感冒今天就应该好了,可是我会做经济预测,不会做医疗预测,预测没有做好,这两天还没有完全好,嗓子还不太好,今天讲的,如果讲不清楚的,请大家原谅。创新这个问题,大家都做了很多研究,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也没有做太多的准备。我提供了一个稿子,将在这里陆续放出来,字小了一点,不太清楚。我讲的时候,由于时间所限,我不照着念,挑其中重要的讲一点,简单的就跳过去。大家都知道,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创新将会出现一些什么新的特点,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有些什么对策,这是国内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特别是青年学者、青年专家。因为,未来是属于你们的。毛泽东同志在40多年前,在莫斯科,当时还是青年,跟我们讲话的时候,讲了非常著名的几句话,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就是“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属于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几句话应该说是真理,对当时青年是正确,对现在的青年当然也是正确的。所以,21世纪肯定属于在座的学者和专家们,21世纪的中国是靠你们来建设的。所以,我想你们更加关心中国如何通过创新来发展,来壮大、来强大。今天我就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创新”这个名词应该说在国外,我们国内过去没有用创新这个词,我们过去有创造、创意,各种各样类似的名词都有。但是,创建、创始、创举、创造等等。创新这个名词,能够在科学上运用,应该归功于美籍的澳大利亚人“熊彼德”,他首先把创新这个名词用于经济学,在“熊彼德”在他的分析里,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现在许多人都把创新、技术创新,当成一个自然科学,就是中国讲的科学技术。实际上,它的创新不是技术概念,是经济概念,是一种新的科学、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永志于商业,用于经济生活,这才叫创新,是一个概念。但是,科技界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但是现在国内已经形成一个习惯,科技指的就是自然科学,一门技术,是中科院的范畴。历届的政府报告我们多次提讲,大多讲技术,怎么发展,然后在精神文明建设里面,顺便讲一句要发展社会科学。有一年最惨了,前面讲要加强治安,要打黑扫黄,后面讲加强社会科学。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就多次提意见,过去都没有见效。今年的总理政府报告,“十五”规划里面变了,把社会科学放在了科教兴国里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里面,也就是地位上成了科学技术。台湾中央研究院的院长吴大尤到大陆访问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人发明“科技”这个字,是非常大的遗憾,他的意思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简化叫“科技”,然后又把它理解为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把社会科学排除在外,这是一种遗憾。所以,顺便澄清一下,在座有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我觉得丝毫没有降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大作用,他们应该都包括在科学技术的概念里面。对技术创新,对创新这个概念,现在经过了多方面的研究,有很多解释。我在这里不做更多的解释。我只是指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创新包括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四个方面,这是我今天要强调的。第一,观念的创新。第二,技术的创新。第三,制度创新。第四,管理创新。当然还可以加上别的创新,比如组织的创新,从内容来讲,有政治的创新,金融的创新等等。不管怎么样,创新应该贯穿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人类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创新的过程,创新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工业社会,人类之所以经历数百万年的社会,到现在的工业社会,是日益强化的结果,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观念,新的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等等层出不穷,信息的产业和信息的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新的制度、新的文化也不断发展,制度跟文化不断更新。因此,创新应该说是当代的主旋律,不管你愿不愿意,你相信不相信它,这个社会是在飞速发展的,而且发展的速度在加速。100年前,人类一辈子可能不觉得小时候跟老的时候社会有多大的变化,而到我这一代,就已经深深地发现,我们青少年时代的社会,跟现在的社会简直是不可比拟。我们,当时有电影,是黑白电影,而且一般人都不能看到。那个时候,没有机会坐车,我第一次做坐火车,是解放后,我从中学考上,当时还不是全国通考,是大区通考,考上中南最好的学校武汉大学,从广西出发,坐火车,那是第一次坐火车,硬座非常差,从广西到武汉,要走两天两夜,买不起卧铺,就钻到椅子底下睡觉,当时,觉得非常幸福。现在就不是了,现在要坐就坐飞机,而且要坐好一点的。那个时候的电灯、电话,就好一点,现在电灯、电话都普遍了。所以现在变化大。到你们那个年代,我肯定相信,你们这一代的变化,包括你们自己的变化,你们所处的环境,社会的变化,而且要巨大得多,而且变到什么样,现在还很难预测。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在创新,如果,我们自己不努力主动的创新,肯定会被社会所淘汰,一个国家肯定就会落后。所以创新的重大意义,这里也不多说了,我这里引用了钱大凌的一张表,是按照人工的收入划分的社会发展的七个阶段,二、三、四、五是工业化阶段,第六、七是完成工业化,或者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状态,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和科技进步在经济中间的比重。从这张表可以看出,综合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到后面越高,到了人均生产总值2100到3360的时候,综合生产率的贡献就到了50%,经济增长率到了50%。到了人均3300以上,就到了更高一点。这只是当时他的计算,现在比那个时候还要高。这里解释一句,有很多研究这个比我知道的多,但是很多没有研究这个,就不太清楚。比我知道的多,但是很多没有研究这个,就不太清楚。很多杂志都报告,科技贡献率多少,要提高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其实到现在为止,科学贡献率的程度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也是研究这方面的。科技技术的贡献,由于科学技术进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科学技术是多种多样的,作用于经济发展,又是形式多样,很难进行综合归纳、类比和测算。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而且什么叫科技进步?在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家和经济学家里面的概念就不一致。按照我们的测算,我跟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的系主任“乔白森”合作综合生产率,也就是科技的贡献率,我们测算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是负数,整个数字从科学测算的方法是负数,这个数字是中国第一次,就是80年代第一次公布对中国的科技进步的测算。改革开放以前,这个数字公布以后,遭到了许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的反对,说你们是诬蔑我们,我们贡献不大。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几十年也搞了很多技术革新、技术进步,我们搞了万吨水压机,我们制造了原子弹,那么多的科学发明,怎么能说是负数呢?我跟他们讲,我说你们别着急,我这是按照国际通用的方法计算。国际上测量科技进步,不是测量哪个技术发明,在哪个经济利用中间创造多少价值,不是这样计算的。是用综合要素生产率来测算的。我们过去只讲劳动生产率,综合要素生产率是讲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生产工具,中间投入原材料能源等等,他们生产率的加起来平均就叫综合要素。而综合要素生产率怎么计算出来的?是经过许多科学家反复研究,最后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经济学家“索罗”提出的“余字法”,因为直接测量测量不了,怎么办呢?就把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资本的贡献扣掉,土地的贡献扣掉,劳动力的贡献扣掉,剩下的就是科技进步的贡献,就是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正因为这也是它的主要贡献,因此得了诺贝尔奖。世界上的诺贝尔奖金在80年代主要奖给两个学科,这都是我曾经主要从事的两个学科,一个是数量经济学,另外一个是搞模型要素测算。技术进步,科技进步的测度,叫科学技术综合生产率测算方法,用它来实际计算美国的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因而得了诺贝尔奖。所以,世界是承认这个方法的。中国过去没有用这个方法来测算,用这个方法测算结果是改革开放前,我们资本投入很大,劳动力投入很大,把这些贡献都扣除以后,他们两个贡献加起来超过了美国、日本。所以,科学技术表现不仅没有贡献,还是负数。我们经济学家对科技进步概念的理解,跟自然科学家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理解,比如说,一个机床,原来一天加工100多零部件,现在可以加工300多个零部件,它的功能提高了,它的速度加快了,其它的指标,技术指标都提高了。在自然科学家来看,是科技进步。飞机原来由一小时飞500公里,变成飞1000公里,自然科学家认为这个是科技进步。但是,我们社会科学家看的时候,不是用这个指标,我们要看科技进步,什么叫科技进步?单位投入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过去提高了,叫科技进步。比过去要是降低了那是科技退步。如果一个机器效率比过去提高了一倍,但是用这个机器的成本投入要增加两倍,那不叫科技进步。因为,社会从你这里得不到什么实效,就得到一个虚名,你投入多了两倍,现在得到的效果增加了一倍,挺好听,但是人民得不到实惠,人类得不到实惠,社会得不到实惠,这不叫科技进步。所以,我们说的科技进步的本身,必须从社会角度、经济角度来考虑。我这里所指的技术创新的概念不是纯技术的概念,是社会经济概念。必须由社会经济所得到的效益来衡量,并不是所有的新问题都是创新,这只是一个总的概念,概念并不一定对,只是跟大家商榷。下面讲创新的第一点,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源泉。谁来创新,“熊彼德”当时就强调,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这个提法基本是正确的。当然除了企业家,别人也应该能创新,它只能说是主体,主要的一部分。企业家也好,科学家也好,都是人,人是有思想,是由思想观念所支配的。所以,一切的创新都来源于人们观念的创新。观念不创新,就很难有技术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凡是非常兴旺的社会,都是人的观念飞跃的时候。中国最基本的时代,叫春秋战国,当时的思想很活跃,带来的是全国第一次大统一。带来的是,文字的统一,货币的统一,交通工具的统一等等,各种技术标准的统一。应该说,那个阶段观念的活跃,观念的创新,带来了制度的创新,群雄割据,分散、混战到了统一的国家。使得那个时候的发展奠定了中国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为什么欧洲这些国家都分裂为那么多小国,一直到现在还要搞欧洲统一。先是贸易统一,现在搞货币统一,今后慢慢其它方面也要统一。中国几千年已经统一了,他们最主要的是在以前没有人把文字统一,语言文字都是一个小国一个样。咱们中国要是没有当时的统一文字,也是一大片小国。现在北京人讲话,上海人未必听得太懂,上海人讲话我们听不懂,广东人讲话,四川人也听不懂,如果这个语言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言做保障,整个社会就会变成很多的小国。小国就会被击败。为什么瓦解苏联?就是要把它瓦解,他变成46个国,就对付不了美国。所以,瓦解苏联是美国的目的,早就有的策略了。现在要瓦解中国,也是固定的策略,首先支持台湾分列,西藏隔离等等。只要把中国分开,你就没有办法,你只能乖乖听他统一。原来说南斯拉夫不大,但是,他是统一的联盟。一瓦解,成长成黑山,5、6个小国,马其顿几个都很小。去年我到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