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创新空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创新空间中国未来怎么样?•美丽中国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丽•富裕中国基于低恩格尔系数的富裕•健康中国基于居民区低人口密度的健康•平等中国基于公共资源共享的平等•自由中国基于平等的自由•民主中国基于自由的民主政治家的治国战略•三大目标:效率、平等、稳定•三大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的主要任务:政治统一、市场统一、社保、环境、农业、国防、教育–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十大创新机遇降低农业成本:家庭农场保护农用土地:农业保护区制度土地制度改革:做空所有权,做实使用权(承包权)农村人口布局:小型专业农户居民点建设城市空间布局:大民众、小公共------让中产阶级有自己的独栋房屋城乡建设管理:政府规划、自主开发(家乡建设委员会)保障社会稳定: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改革管理体制:政经分离与股份交易平台的建立城乡社会自治:公约自治与民主政治发展人口登记改革:“以房管人,住地登记;人户统一,渐进平权。”(一)降低农业成本:•降低农业成本有什么意义?–降低恩格尔系数与创新活力有正相关性•为什么能降低农业成本?•核心是发展家庭农场•为什么把家庭农场作为主要组织形式?•怎么样发展家庭农场?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城市农村0635.843.00736.343.10837.943.70936.541.01035.741.11136.340.4典型的美国农场年龄分组20032009201216-20岁53.433.923.221-30岁66.641.531.331-40岁111.276.058.341-50岁128.7103.587.551-60岁124.4103.590.360岁以上159.7145.8136.7平均值105.583.672.5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劳动时间单位:天农业部职业农民培育研究报告(二)保护农用土地•建立农业保护区制度•配套改革–改革土地占用税–下放土地管理权•从2009年国际的谷物单产水平来看,世界平均水平为3513.6千克/公顷,单产最高的国家为比利时,达到了9631.9千克/公顷。我国谷物单产为5459.5千克/公顷,高于欧盟区单产水平(5068.777千克/公顷),基本上与高收入国家处于同一水平(5439.202千克/公顷)。基本尽管我国与世界最高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在世界前十大产粮大国中,我国的单产水平仅次于法、美、德等国。•谷物单产=谷物产量/谷物收获面积。谷物产量按照收获土地每公顷千克数来计算,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大麦、燕麦、黑麦、小米、高粱、荞麦和杂粮。•图:世界主要产粮国的单产水平比较数据来源:作者根据FAOSTAT-Agriculture数据测算但中国粮食主产区的鼓舞单产高于美国等。此表为2009年数据。张鹏论文2011年5707,亩产380公斤。(三)土地制度改革•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路线•做空(部分)所有权,做实使用权(承包权)•(要集体产权,不要集体经济)•如何解决土地确权难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土地私有制的重要内涵是依据土地的公共性,对私人的排他性权利进行多种限制–限制用途;–限制私密范围;–限制自由交易权;–土地占用税差别税率。•过去对公有制的意义讲得多,对私有制则主要是批判。•私有权的扩张过程,也是人类文明提升的过程。•土地私有制度伴随农业文明发展;•私有财产权的立法保护,促成了中世纪解体,民族国家崛起;–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了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古典私有制向现代社会主义私有制转变让人类更加平等、更加秩序化。–古代私有制的“罪恶”不是私有制本身的罪恶,而是对私有产权保护不力的公权侵蚀私权的罪恶。•我们需要解放思想,给私有制正名。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本质与形式•农村(土地)集体经济制度的本质:–将公益性资产、盈利性资产与房地资产一并置于不稳定的“共同共有产权结构”之下。–所谓“不稳定”的含义:大部分历史时期是“社区共同共有”,有的历史时期或有的地方是“国民共同共有”;“社区”的边界也不稳定。–核心是社区公权或国家公权对“出资人”的权利的侵害。产权形式要适应产业需要•用途管制约束下的私人所有(或形式共有,实质私有);•私人合作所有(按份共有);•社区公共所有(共同共有);•国民共同所有(国家所有)。•——以上各类各有其适用的土地财产对象破坏了以下人类社会的公理:–盈利性资产适合“按份共有产权结构”或私人产权。效率公理:出资人对应受益人。–公益性资产适合“共同共有产权结构”,其中包括“社区共同共有产权结构”或“国民共同共有政治结构”。平等公理:居民对应受益人。–底线住房资产适合“国民共同共有产权结构”。政治公理:居者有其屋。–一般住房资产适合私人产权结构。效率公理:出资人对应受益人。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第一,资产(特别是土地)由一个社区的成员共同所有,社区成员因退出社区时不能将资产量化分割后带走,意味着社区成员事实上没有退出权。•第二,社区共有资产不仅包括了经济学所定义的“公共物品”,更包括了经济学所定义的“私人物品”。以上两点是传统集体经济最关键的特征。•第三,社区共有资产的处分往往掌握在社区领导人手里。•第四,在传统集体经济的产权结构中,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交织在一起;属于私人物品的经营性资产所产生的收益,通常会被用来满足社区公共需求。集体经济的形式•不可退出的股份社-----珠三角•社区公权用票决方式决定的承包关系•高度稳定的承包关系•村干部事实控制的承包关系•“两田制”•变相取消承包制的“反租倒包”二、集体经济制度的危害•(一)负和博弈•公地制度的博弈的特点是:全国的土地实际使用者,面对少数的公地使用监督者来侵占公地。产生掠夺公地的竞争。当产权不清的的时候,美国早期也是这样,他们在抢夺印第安人的“公地”,地抢的差不多了,产权清晰了,搞建设就问题不大了。–多元所有的土地制度的博弈特点是:全国土地实际占有者彼此之间是监督者,公共部门成为仲裁者。(二)国家土地管理行为扭曲•“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监管”多重失效;•土地公权职能无法独立。–私人利益的“集合”被当做公共利益1,真正的土地公共利益不易变现;•特权利益借公共利益之名得以扩张;•后果:–土地利用效益低•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低;平均经济密度显著低于边际经济密度;劣质农地不易转化为优质建设用地。–土地规划失灵,产生畸形人口布局–加剧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三)公权不当干预私权•在传统集体经济系统中,公权按科层制的集权原则或少数服从多数的票决原则直接处置资产,例如,农民土地承包权不仅在官方的政策表述中被看作农民的财产权,但在法律规定中,也在实践中,常常由公权处置。法律规定,村民的三分之二表决通过,就可以变更所有人的土地承包权。这种私权受公权干预的现实,是引起农村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珠三角地区的就发生过愿意拆迁的“大部分”农户殴打“钉子户”的事情。(四)扩大“社区成员权合理性无解”难题•通常,社区公共品的分配限于社区成员。在公共品数量较少时,人们不会对社区成员做严格的资格甄别,原因在于公共品有其效果的“外溢性”;在更大的区域里,如果不同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别不大,人们对不同社区成员的流动更不会计较。社区成员的资格如何确定,其合理性事实上是“无解”的;把社区成员等同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了新的难题。•一定的文化状态,也会对资格的认定发生影响。但是,一旦在社区成员间分配的不只是公共品,例如珠三角地区广泛存在的社区分红,一个社区的成员就一定会计较本社区成员的数量变化。(五)分配关系扭曲•公共品分配与私人物品分配交织在一起,既造成了私人物品分配的平均主义,又破坏了公共品分配的普惠原则,产生了分配的“双重扭曲”。因为受经营性资产处置惯例的影响,社区原住民通常反对将来自集体资产的收益作为公共品分配给社区居住的外来人口,破坏了公共品分配的普惠性原则;又因为集体资产被当作社区公共品产生的源头,以至在分红时以社员身份为对象进行,不顾及社员对资产的关心与负责程度,产生了平均主义的低效率。在农村经济发达地区,我们看到总有集体社员反对外来人口享受社区的公共品,造成社区公共生活的封闭性和本地原住民与外来人口之间的裂痕。这是令地方政府伤透脑筋的难题。(六)分红刚性•传统集体经济的公权扩展结构造成广泛的“无责任负债”现象。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多个自然人组成的按份共有的有限责任债权结构、个体户与民间借贷者构成的无限责任债权结构,均是成本与收益对称的结构,不容易发生过度负债情形。但传统集体经济体制将成员的资产完全掌握以后,会产生“分红刚性”,村干部借此获得集体成员的“合法性认同”。这种分红刚性所产生的压力,是当前集体经济负债的基本原因。(七)内部人控制或家族控制•传统集体经济存在一种“内部人控制”自增强机制,产生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监督成本。如同一切组织都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一样,传统集体经济也不例外,且更胜一筹。在一个社区范围里对公共品很难产生过度需求,这是公共品的外溢性决定的。但因传统集体经济包含了对私人物品的控制,所谓权力的“含金量”很大,内部人控制的激励作用也相应增大。集体经济越是强大,这种内部人控制的激励作用也越大。在传统集体经济越是强大的社区,家族控制公权运作的特征越是明显,最突出地反映了内部人控制的自增强机制。社区通常存在的监督会发生成本,因对内部人控制的无奈,社区成员消极作为也是一种成本,可称隐性成本。(八)明星村的额外激励不可持续•传统集体经济的“明星”注定是极少数。那些“明星”集体经济的领导人通常需要来自社会(或上级)的额外激励,而额外激励存在的前提是“明星”集体经济数量不能太多。如果全社会集体经济都能达到“明星”水平,额外激励不复存在,“明星”也就必然暗淡下去。这是一个“学明星”(如“农业学大寨”)的二律背反。遗憾的是,人们通常不懂这个道理。我们政府为普及传统集体经济“明星”的经验耗费了大量行政资源,甚至到现在也执迷不悟,很是令人痛惜。(九)增加社会政治改革的难度•使户籍改革复杂化;–怕分红或怕不分红,国家无法建立基本的人户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中国成为一个无社区的社会。–社区: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上的、无失德风险的公务合作群体。而集体经济制度为失德提供激励。•使民主政治改革难推进;–自由先于民主;小公权才能放进笼子里。(十)置农业以危险境地•因农业的市场运行成本高,导致:–农产品没有竞争优势–国家支农成本高–先进的农业技术路线难以采用(四)农村人口布局:•未来农村人口布局3个层次–小镇(小城市)–特色村–小型专业农户居民点–未来估计我国农村人口8000万户左右,其中专业农户3000万户左右。农业人口居住方式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不一致中部某省农村废弃的学校山西省山区农村德州新社区(五)城市空间布局:•大民众、小公共------让中产阶级有自己的独栋房屋•让多数中国城市家庭拥有“独栋住宅”。•土地资源提供的可能性。•城市建设要学习旧金山。健康与人口密度-1•对高密度居住环境与人的心理和生理恶变之间关系研究,环境心理学已经有明确结论。VANVEIET研究发现,高密度住宅对成人和儿童都有负面影响。住在多层或高层住宅中的孩子,在一些生活技巧的学习上发展较迟钝,且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较富于侵略性,容易失眠,神经系统病变发作的机率较高,社交能力较差。研究者还指出,楼层越多的住宅对居住者负面影响越大,对于只有“父母、子女”的核心家庭来说,负面影响更大。•住在高密度住宅区内,会导致更强烈的拥挤感,并且出现其它负面态度,如知觉到的控制、安全、隐私与满足感降低,与其他居民的关系品质恶化。•还有,低密度住宅区(尤其是独立式住宅区)内,邻里间的互助明显大于人口密度较高的高层及多层公寓。健康与人口密度-2•环境心理学家的研究还显示,在小层次测得的密度(如房间内人口密度)和社会病态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大层次测得的密度(如城市、社区密度)和病态现象的相关程度。这是因为经济弱势人群普遍住在室内密度高的地方,而中上阶层处于高密度社区中室内密度低的地方。此外,高密度居住环境对对身体健康形成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