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一猜:一个强盗抓了一个人。强盗对这个人说:“你猜我是要杀了你还是放了你,猜对了我就把你放了。”那个人想了想,说:“————。”最后,强盗只好把他放了。文体知识:立论、驳论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反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从而表明自己的正确的见解和主张。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哪两种?对比以下两个语段,说说它们在写作目的上有何不同?一、有一些人说:“学雷锋,不实惠。”实惠与否,要看对谁说。雷锋在风雨之夜送人母子回家,就使这个劳动妇女和她的孩子得到实惠。他在车站上乐呵呵地为大家扫地,就使来往的旅客得到实惠。他把节省下的钱捐给了公社,就使这个公社得到实惠。这些,怎么能说不实惠呢?如果从利己出发,讲的是对自己的不实惠,那倒也是,因为很难说学了雷锋就能拿到多少奖金。二、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由趣字得来。有人冒险探南极北极,或登喜马拉雅山,到过人迹未到之地,不是为慕名,若只图个虚名,遇到冰天雪地,凉风刺骨一刮,早就想“不如回家”吧。这平常说是一种好奇心所驱使。所有科学的进步,都在乎这好奇心。好奇心,就是趣。科学发明,就是靠这个趣字而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科学家发现声光化电,都是穷理至尽求知趣味使然的。归纳:第一个语段目的是就社会上“学雷锋,不实惠”这一错误观点进行驳斥。(驳论)第二个语段目的是就“趣味”这一论题表明作者的观点“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是由趣字得来”。(立论)驳论与立论的区别: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片面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阐述作者的见解、主张、态度、看法等。驳论与立论的联系:议论虽有立论、驳论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破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因此,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驳论文的一般行文思路:先树起批驳的靶子即摆出敌论,然后针对敌论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批驳,最后得出结论(确立作者的观点)。树立靶子————得出结论批驳靶子驳论的一般方法:驳论的方法,最基本的仍然是摆事实、讲道理,立论的各种方法都可以在驳论中使用。驳论的一般方法有:①驳论点:抓住敌论点中的错误进行批驳。②驳论据: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指出敌论中论据的虚伪、错误而证明其论点的荒谬性。③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例:他有每天晨跑的习惯,所以他是个学习刻苦的人。归纳文体知识:立论、驳论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反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从而表明自己的正确的见解和主张。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哪两种?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2.什么叫驳论文?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叫驳论文。3.常见的反驳的种类二、议论文常见的驳论方法1.驳论点确定被反驳论点的虚假性。就是对论敌的论点进行批驳,指出它的荒谬和虚假,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直接驳斥,即用正确的论点和事实直接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如《“知足常乐”析——不知足才常乐》一文的立古人云:“知足常乐”。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满足,他就会永远快乐。如果把这话理解为今天的青年在生活上知足,不作不切实际的追求倒也不错。但是要从对事业的追求上来理解,这话却是不对的。这里,先提出原论题,“知足常乐”,而后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个与原论题相反的新论点,即“不知足才常乐”。2.驳论据通过确定对方论据的虚假来确定其论题不能成立。就是针对虚假的论据进行批驳,指出这些论据是错误的。因为论敌的论点是由论据来支撑的,批倒了论据,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驳倒了论据观点也就难以成立。反驳论据常常从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揭露其①事实虚假、②数字含混或③理论的荒谬。《文学和出汗》采用的就是驳论据法:对方的观点是“文学当描写永久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论据是“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人不这样,就都消灭了”。鲁迅先生就抓住了对方论据中的不合理成分,“消灭了”的东西以后是不会有人再看到的,那么“现在的教授”又从何看见?又怎么能断定它描写的是什么呢?3.驳论证方法指出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来确定对方的论点不能成立。论据间与论点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成为论点的有力支撑。指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不存在必然联系,也可以达到反驳的目的。论证的错误表现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演绎过程中大小前提与结论不合逻辑;有时是作者在一篇文章内的观点间自相矛盾;有时是论点与论据之间推理不妥……总之,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误,就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展开反驳。如“我们班有些同学,追求奇装异服,跟风赶时髦,男女经常混杂……这说明精神污染在这里很严重。”这一论述,没有明确“精神污染”的涵义,与上面列举的内容毫不相关,逻辑关系也就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