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考试题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代文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考试题库姚丹丹E150131005一、名词解释1、得意忘言答:出自《庄子·外物》,是庄子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庄子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维内容充分地表达出来。故必须“忘言”后方能“得意”,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是庄子解决言不尽意然而又要运用语言文字的矛盾之基本方法。2、四科八类答: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对文章进行的分类,他认为文章应该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八类各有不同的特性或风格,其中奏、议、书、论不用押韵,铭、诔、诗、赋则必须押韵。此外“奏议宜雅”是说奏议为应用文公类,应典雅;“书论宜理”是说书信文、论说文属谈玄论道之哲理文,应说理透彻;“铭诔尚实”是说铭诔为悼祭之文,应朴实;“诗赋欲丽”是说诗歌和辞赋为文学想象之文,应华美。3、兴观群怨答:语出《论语·阳货》主要指文学的政治外交性以及社会管理功能。兴指诗歌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可以使人从诗歌鉴赏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观指通过诗歌可以观察社会政治与诗人的主观意图;群,指诗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感情,加强团结的作用;怨指文学作品有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二、问答1、先秦时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答:先秦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产生期,从总的方面来看,还属于文化发展的早期。这时,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内各个不同部门的界限还不是很清楚,文史哲不分,诗乐舞合一,还没有明确的、科学的文学观念。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有四个明显的特点。(1)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还处于萌芽和产生时期,他们大都体现在对总体文化的论述之中,而不是纯粹、单一的。(2)先秦时期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和哲学、政治思想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3)先秦时期的文学思想和艺术思想、文学理论批评和艺术理论批评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4)先秦时期虽然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但是已经涉及具有我们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学理论批评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2、孔子诗教观的主要内容答: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他的文学思想是和他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文化、教育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孔子的文学理论批评是以对《诗经》的评论为主展开的。孔子的一系列论述都是围绕“诗教”而展开的,(1)孔子在论述人的道德品质修养时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基本原则。诗、礼、乐是人们进行以“仁”为中心的道德修养的几个必经阶段。(2)孔子明确提出文学批评标准,即“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倡一种“中和”之美。(3)孔子对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从审美、认识、团结、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兴观群怨”说。(4)孔子认为语言文辞的作用在于充分表达人的思维内容,形式的根本目的在完美的体现内容,不必要片面地离开内容去追求形式的华丽,即“文质彬彬”、“尽善尽美”。(5)孔子对于音乐(诗歌)的看法为提倡“雅乐”,反对“郑声”,“雅乐”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以仁义为特点的高尚品质,而“郑声”(新乐)容易诱发人们私欲,不利于培养以仁义为内容的道德品质。3、刘勰在《原道》篇中对于文的解释答: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原道》篇中。这里所说的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即指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如日月山川则是万物之文。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这就是广义的文;而任何事物都有它内在的本质和规律,这便是道。道对不同事物,有它不同的表现形式,故而文也就有千差万别。文是道的一种外化,那么“人”也就有内在的道和外在的文。“人文”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文章。天地万物之道和广义的文,表现在人身上即为心和文(人文)。心之文(人文)即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文章,就是狭义的文。三、论述1、论述汉代文论家对屈骚作品的评论答:两汉经学时代的特点是强调文学和政治教化的关系、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侧重于探讨文学的外部规律。在对屈原《楚辞》的评价中,也都贯穿了以儒家经学为指导的思想。汉代的文伦家们在对屈骚作品评论时大抵经历了三个阶段。(1)西汉初年至汉武帝以前时期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并不高,而黄老思想则占统治地位,因此文学思想上主要反映了道家的观点,但已有儒道合流倾向。这一时期文学创作主要是受《楚辞》影响,所以文学批评也较多是对屈原及《楚辞》的评论,主要是认同赞美。最早对屈原和《楚辞》作出评价的是贾谊,他在《吊屈原赋》中充分肯定屈原的为人,赞扬了他不想黑暗现实妥协、不许谗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尚精神,但是他并不赞成屈原过于执着,甚至“自沉”。继贾谊之后,从儒道结合的角度,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全面评论并给予极高地位的是刘安,他所作《离骚传》前有叙,对《离骚》作了很重要的评论,第一他对屈原作品的评论,突出了“怨刺”的观点,强调《离骚》是通过回顾历史,“以刺世事”,继承了《诗经》的传统;第二他赞扬了屈原与统治者不合作,能“出淤泥而不染”;第三他对《楚辞》的艺术成就也给予了很高评价,指出其特点是寄托深远的比兴方法。司马迁的《史记》在刘安评价的基础上又作了重要的发挥,更加突出了《离骚》的“怨”的特点。他对屈原表示了极大的同情,认为屈骚文笔简约、词意精微、意义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2)汉武帝时期至东汉初年时期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确立了“定为一尊”的统治地位,在文艺领域中自然也就要求用儒家思想来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汉代对于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由前期的高度赞扬到中期的批评否定,正是文学思想发展由道家为主转向以儒家为主的重要标志。扬雄的文学思想核心是倡导文学创作必须合乎儒家之道,他的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原则,也清楚地反映在他对屈原及其作品评论中,在《汉书》中他对屈原的遭遇是十分同情的,肯定他的品德高尚,但缺乏儒家明哲保身的态度,不够明智。对屈原作品总体还是肯定的,但它的浪漫主义内容不符合儒家经典,认为其“过以浮”、“蹈云天”。继扬雄之后,班固在以儒学思想衡量作家作品方面,不仅继承了扬雄的思想,而且比扬雄更加激烈。对屈原及其作品作出了异常激烈的批评,明确表示对刘安、司马迁评价的不同意见。他认为屈原对上层统治者的批评违背了“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说他不是“明智之器”。说他的作品“皆非法度之政”,批评浪漫主义内容,既不见经传,又不合法度。(3)东汉末年时期东汉经学的发达,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不断深入,王逸对《楚辞》的评论和注释便是文学批评经学化的突出表现。王逸在《楚辞章句》中,不同意班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把《楚辞》提到了“经”的地位来加以肯定,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从对屈原的为人来看,他和班固都强调臣下要对君上要绝对的忠,王逸认为要“忠”于君上,就应当对其昏庸之处敢于直谏,肯定了屈原的人格。对于屈原的作品,王逸认为它并不违背“温柔敦厚”之旨,也没有越出“礼仪”规范,符合儒家标准,认为其“词温而雅,义皎而朗”,充分肯定了《离骚》的浪漫主义特征。2、论述曹丕《典论·论文》中的主要批评观答:代表汉魏时期文学思想新特点的是曹丕及其《典论·论文》,该篇从分析建安七子的创作特征出发,论述了对许多重要文学理论问题的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鲁迅先生曾评价说:曹丕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代。简言之,《典论·论文》就是提出了四个问题,并解决了四个问题。(1)文体论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问题的性质特点之关系。一个作家只有当他的才能特点和文学体裁特点相统一时,才能发挥其所长。①曹丕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他说“夫文本同而末异”,“本”是指文章的本质,即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一定的思想或感情内容,“末”指文章的具体表现形态,这种表现形态包含有内容特点和形式特点两方面意义。②曹丕分文章为四科八类,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八类各有不同的特性或风格,其中奏、议、书、论不用押韵,铭、诔、诗、赋则必须押韵。③四类八类都应有其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是说奏议为应用文公类,应典雅;“书论宜理”是说书信文、论说文属谈玄论道之哲理文,应说理透彻;“铭诔尚实”是说铭诔为悼祭之文,应朴实;“诗赋欲丽”是说诗歌和辞赋为文学想象之文,应华美。(2)文气论其次,从研究作家才能与文体特征广西出发,特别强调了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①“文以气为主”即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曹丕认为,因为人个性不同的缘故,导致每个人写同一类文章而风格不同。强调“文以气为主”,则是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反映了汉魏之交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发展实际。②曹丕把文章的气大致分为“清气”与“浊气”,“清”乃俊爽豪迈的阳刚之气,“浊”乃阴柔之气,由于作家个人的气质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作品也不相同。③“不可力强而致”这种看法具有明显的消极性,实际上人的个性形成虽有天赋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人为因素。④曹丕还对建安七子进行了文气的研究,清楚地反映了建安时代文学创作的基本倾向与美学要求,所以曹丕的文学理论乃是对建安文学创作特征的总结与概括。(3)文用论再次,曹丕对文章价值给予了从未有过的崇高评价。他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阐述了只有文章才是真正不朽的事业,可以使作者声名传之于无穷。这种文章价值观是对传统思想的重大突破,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强调文章写作对个人扬名后世的意义与作用,鼓励文人把全部精力用于文章写作。由于文章的地位空前提高,必然也就会对文章写作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从而使文学理论批评的重心由探讨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转入研究文学本身的创作规律与各类文体的特征。(4)批评论最后,曹丕还对文学批评态度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意见,批评了当时文学批评中存在的“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不良倾向,以及“文人相轻”“暗于自见”的错误态度,要求持一种比较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批评文学。他认为文人应该有自知之明,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对别人不应该求全责备,过分苛求。综上所述,曹丕的《典论·论文》乃是由经学时代转向玄学时代,在文艺思想发展和文学理论批评方面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篇纲领性文献。它宣告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经学时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暂时告终,以玄学思想为主导的心的文学理论批评时期的开始。文学里理论批评开始由侧重研究文学的外部规律转向侧重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