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课题(结题报告)立项号课题名称《社会交往和幼儿园活动中的问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结题报告关键词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园活动家园配合教育策略结题报告摘要作为一所民办幼儿园,在近年的招生中,发现了一些特殊儿童。调查显示,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班集体的活动中,老师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的不同,这些孩子大多数在家可以和自己的家人正常交流,但是在幼儿园中,老师的一些口令,他们似乎都听不懂,没有反应或者反应相当迟钝,不能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不会与人交流,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认知、游戏。与特教机构的孩子相比他们又比那些孩子强很多。本项课题研究主要针对在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发展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总结出了一点经验和教育方法,效果比较明显。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意义及界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可见,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是对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此外,4—6岁的幼儿已有想与人交往的意识,他们喜欢友伴和集体的游戏。但是,在近些年的招生中,发现了一些儿童,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班集体的活动中,我们老师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的不同,这些孩子大多数在家可以和自己的家人正常交流,但是在幼儿园中,老师的一些口令,他们似乎都听不懂,没有反应或者反应相当迟钝,不能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不会与人交流,不参加活动,不爱说话,不能集中注意力等所以,在一所普通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发展这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目前我们一线教师遇到的棘手问题,由此,选择这一内容作为课题研究,以期对今后工作能有所启示。所以,在一所普通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发展这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目前我们一线教师遇到的棘手问题,由此,选择这一内容作为课题研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期望对一线教师在今后教育幼儿的工作上有所启示。本课题涵盖的关键词分别是幼儿园、问题儿童和社会交往能力,现对其解释如下:幼儿园:为3—6岁幼儿提供生活学习的幼儿园;问题儿童:本课题中研究的问题儿童是指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在家可以和自己的家人正常交流,但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老师的一些口令,他们似乎都听不懂,没有反应或者反应相当迟钝,不能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不会与人交流,不参加活动,不爱说话,不能集中注意力等。社会交往能力:能与伙伴、老师进行简单的日常交往,较自如的参与到集体活动中。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一)研究目标1.幼儿层面目标(1)幼儿可以与同伴、老师进行简单的交流;(2)能较自如的参与集体活动;(3)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2.教师层面目标(1)面对教学中的困惑,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2)在确保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培养这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教育策略,促进他们学会与人交往,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3.家长层面目标通过与这些幼儿家长沟通交流,研究出家长应该在家配合的事项,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二)研究内容1.分析特殊儿童的生存状况通过了解特殊儿童的生存状况,如:主要由谁带,家庭成员关系状态,在家表现,主要谁接送,家长的性格特征等,全面的了解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并对他们的交往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更好的指导幼儿园教育及家庭教育。2、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表现特殊儿童或多或少由于药物或者外力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刺激,从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通过对特殊儿童密切关注、观察来了解、发现特殊儿童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行为习惯等,从而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教育,使其增强社会交往能力,较自如的融入到集体活动中。(三)研究方法1、资料积累法:设计特殊儿童情况表,建立详细的特殊儿童档案。2、调查问卷法:设制详细、有效、可行的特殊儿童情况调查问卷(家长版、教师版)。3、观察记录法:详细记录特殊幼儿在院的表现。4、文献资料法:查找阅读相关文献,并把研究者的积累编辑成册,边积累边研究,为研究提供材料,为积累提高层次。5、行动研究法:总结以上三种途径得到的情况,分析特殊儿童的行为表现特点及其成因。根据情况总结、原因分析,初步制订出在实际工作中的试行方案,进行实验活动,然后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加以评估,制订出下一步的试行方案。6、比较研究法:将特殊儿童在实施教育策略前后的社会交往状况进行比较,并及时调整策略,使其良性发展。(四)研究步骤与过程第一步骤:准备阶段1.制定《幼儿园3——6岁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2.调查了解我院特殊儿童人数,将院内特殊儿童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告知家长,在家长同意的前提下,对这些幼儿情况进行分类,并建立特殊儿童档案。3.与特殊儿童所在班级的老师交流,发放特殊儿童情况调查表和观察记录表,争取老师、家长的配合。第二步骤:研究实施阶段1.定期进行课题研究状况碰头会从最初的发放的特殊儿童情况调查问卷和观察记录表到后期的教育策略制定与调整,课题组成员经常性的在一起研究,总结分析得到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和当前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社会交往存在的问题,及时碰撞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心得,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意见,对特殊儿童的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总结概括特殊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表现和可能形成的原因,从而更详实的制订出课题下一步的研究措施和方案。2.与特殊儿童家长和所在班级的老师多次交流沟通,做好谈话记录和需要配合的事项在研究过程中增加与特殊儿童的情感交流,增进与特殊儿童家长和老师的交流沟通,尽力做到及时了解特殊儿童的日常社会交往表现,更好的发现特殊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变化,抓住教育时机。组织老师边观察边记录,进行特殊儿童的个案研究,商讨教育策略(在家、在院)的有效实施,争取家长的配合(在研究的工程中,注意尊重家长及特殊儿童的个人隐私)。3.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及时给家长、老师反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时时、处处留意和特殊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相关的内容,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了解特殊儿童某个举动背后的原因,进行整理归纳,及时反馈给家长、老师,调整干预措施、教育策略等。4.根据特殊儿童社会交往现状,制定系列教育活动根据前面几步的研究成果,进行实验活动,设计出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特殊儿童在游戏中,感受到其他幼儿、老师对自己的包容与帮助,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5.效果反思通过召开课题研究碰头会,对各项实验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有效可行的实验过程,制订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第三步骤:总结、推广阶段1.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总结形成系统的课题研究报告。2.经验推广课题组成员集中座谈,并交流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感想,形成文字资料。总结确定得出一套具体系统的针对特殊儿童在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方面的实施试行方案,在全院教师中推广实施,以便今后让更多老师能自如的指导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更好的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促进特设儿童的健康成长。四、研究结果与成效研究结果:(一)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现状及老师、家长对其的认识情况1.特殊儿童的社会交往现状及原因分析社会交往现状:特殊儿童在家的表现比在幼儿园的表现要好,在家可以和家人进行交流与沟通,在幼儿园不能与老师、同伴进行交流,别人讲话他好像没有听懂或者是没有听到一样,反映迟钝,答非所问。他们对某一领域感兴趣,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文文虽然好动,但是对手机、电器非常感兴趣,喜欢玩弄老师的手机。虎虎性格较外向,从内心来讲喜欢与人交流,但是总说不到点子上,经常都是重复的一句话。兵兵性格很内向,喜欢独处,自己一个人在那里玩。原因分析:这些特殊幼儿对自己家里的环境很熟悉,心理觉得安全,再有就是家人对他们的一举一动也非常的清楚他们想干什么,能及时回应。而在幼儿园,他们觉得陌生,安全感缺乏,心理就会有抵触情绪,更不愿意与人交往。2.教师对特殊幼儿的认识情况从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出,我院教师对自己班幼儿的情况比较了解,均有足够的认识,有将近90%以上的教师能清楚的知道这些孩子在哪些方面有着特殊性,她们认为开展调查很有必要、能够帮助他们很好的了解和指导孩子们的成长。但是,我们也发现幼儿园中有部分(2%左右)教师认为幼儿园不应该接收这样的特殊孩子!不同程度的反映出因教师的认识不足、精力不足而存在对特殊孩子重视不足的现象。3.家长对自己孩子(特殊幼儿)的认识情况家长普遍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存在特殊性,只是说自己孩子在一些方面的经验储备不足,能力弱,说孩子在家都好着呢,是不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才表现出老师眼中的“特殊性”。其实非常能理解这些家长的心情,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出现“特殊性”,但是也恰恰说明了家长由于观念的陈旧、在乎别人的看法、工作忙等因素而忽视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正常表现,更应和老师积极配合,或者到一些特定机构去给孩子做康复训练,以便更好的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二)教育策略1.创设情景交往,使特殊儿童感受与他人交往的快乐。如兵兵不愿与其他幼儿、教师进行交往的幼儿,老师应持积极的态度,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抚,使幼儿感到安全、温暖、可信可亲,但不是溺爱。2.心理辅导家长、教师在平日里对特殊儿童可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原理方法进行多方位辅导,即多支持、鼓励、接纳、安抚,俯下身来,耐心的听他们的想法,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稳定的情绪,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3.感觉统合训练法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导者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动作发展的状况,以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在活动中做符合他们需要的游戏活动,并在儿童感到困难时,用“我们一起做”、“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或行动鼓励儿童,逐步克服平常教育训练中的因儿童能力不足、训练形式枯燥等原因而带给特殊儿童的困难,能逐步培养起特殊儿童的兴趣,让其感到快乐,进一步有效地化解特殊儿童因做不到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并逐步协助特殊儿童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和自然的情绪,从而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4.抓住契机法据观察发现,特殊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个智力活跃期,表现出对某种事物和活动的特殊兴趣和爱好,这是对其进行积极引导训练的最佳时期,特别是其语言的发展。例如:虎虎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荷各种颜色鲜艳的夹子。拿到夹子她总喜欢翻来覆去的观察,爱不释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班上老师抓住时机,利用夹子与他沟通交流,促进他的语言发展,进而刺激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可见,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下,特殊儿童也有交流的兴致,善于发现并抓住这样的时机随机地选择内容对其进行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特殊儿童交往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家园共育,步调一致老师要不断的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特殊儿童在家的情况,提高家长的正确认识,家长应积极配合,主动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家情况,密切做好家园共育,使得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步调一致,教育目标统一。(三)一些思考一是教师还需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时刻注重个体差异,对特殊幼儿多关注,并引导教育其他幼儿对这些特殊幼儿多包容,用爱心、耐心去感化、去教育这些特殊幼儿!二是家长应改变观念,对孩子的问题不要藏着掖着,应和老师积极配合,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期,家园共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三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意外收获: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下,选择恰当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同样会使他们形成利他行为,这对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将幼儿的无意识的道德行为内化为利他行为)提供了实践依据。三个特殊儿童所在班级的其他幼儿在与特殊儿童交往的过程中,懂得了谦让,学会了照顾弱势儿童。比如:他们会让出自己的椅子、玩具、耐心等给特殊儿童。研究成果共分两大类:(一)各类调查报告,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特殊儿童情况调查表、观察记录表、调查报告;(二)个案分析、教育随笔、活动设计。四、存在问题及改进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首次进行小课题研究。在小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