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心中的同一首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带给我们的有欢笑,有泪水。但更多的是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珍视。《同一首歌》由陈哲、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唱过这首歌,以后中央三台又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曲作者孟卫东“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现任中国铁路文工团副总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家政府津贴,国家一级作曲,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外聘教授。二十余年来创作了各种类型的大量的音乐作品。主要作品有歌剧《雷雨》、舞剧《长城魂》,电影音乐《找乐》、《血色清晨》等百余部,,电视剧音乐三十余部(《青春之歌》),电视专题片、音乐片四十余部,舞蹈音乐三十余部,各种类型的器乐曲、管弦乐曲百余部,合唱作品二十余首,各种类型的歌曲等400余首(其中《同一首歌》《今夜无眠》《中国进行曲》等颇具影响)。片头及各类广告音乐百余段(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片头曲延用近20年,影响较大)。管弦乐作品和合唱作品100余部,曾任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评委。在中国名流谱上,作曲家孟卫东的名字是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入史册的。这首短短十六秒的乐曲自从一九八八年三月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至今没有更换过,孟卫东因此被人们誉作“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的作曲家。词作者陈哲词作者陈哲哲中国内地流行音乐早期最重要的作词人之一,著名词作家、音乐制作人。代表作品有《让世界充满爱》《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一个真实的故事》《同一首歌》等。合唱艺术起源于17世纪欧洲教堂的唱诗班,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如今在欧美等国,合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称为“合唱生活”。合唱艺术从五四运动开始才传入中国,到现在还不满一百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合唱艺术得到快速发展,有一些团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合唱讲究声和、音和、情和,做到了“三和”声音就有了美感。合唱的起源与发展合唱的起源与发展声和即发声方法和谐,统一采用直声唱法;音和即节奏一致;情和即对歌曲的情感处理要一致,每一段、每一句的感觉要一样。具体演唱中还要解决好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咬字的方法等几个问题。合唱力求共性,不求个性,要求整体的和谐。无论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声部的平衡与和谐方面都必须从整个歌曲的要求出发,通过个人与声部、声部与声部、声部与整体之间的默契,来达到歌曲所需表达的情感。合唱队员不仅要有基本的声学基础,更必须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声音的意识和能力,必须按整体音响的需要控制情感的变化、控制音量的变化和力度的强弱。中国的合唱艺术中国的合唱艺术可以说是音乐领地中最年轻的家族。黄自先生于1933年写的清唱剧《长恨歌》是最早的大型合唱作品之一。作曲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后很快传遍了全中国。他的《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和《牺盟大合唱》都是各具特色的合唱作品。新中国成立以后,合唱事业蓬勃发展,建立了许多专业性的合唱团体,业余合唱也十分活跃。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肖白、王久芳、王强、张英民等创作的《幸福河大合唱》,荣获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音乐比赛一等奖,60年代初期问世的《长征组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瞿希贤等作曲家们改编的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阿拉木汗》、《乌苏里船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等,都成为我国合唱经典之品,深受人们喜爱,同时还有大量创作合唱歌曲和套曲,使我们的合唱舞台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唱响人间真情唱出同一首歌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孤独失意的时候,所以相互的理解、沟通,家人、朋友、同学的友谊、真情、帮助都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歌中告诉我们:人类与大自然同是地球母亲的儿女,大地知道你我心中的每个角落,何况我们共同拥有同一片蓝天、同一个太阳、同一轮明月的人类自己呢?想念人类自己一定会相亲相爱的。我跟同学们一样被作者这样恢弘、大气的歌词所深深感动了,我想由衷地说:“人间真情”这个主题,是崇高的、永恒的。•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