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成员谭雨霞王艺学胡金凤刘琳琳杜轶辛桐马琪王永丽卢秀君question•为什么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们一直在考虑其实并不简单关键创新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内容和内涵“创新”的定义和起源•InnovationCreationInvention•创新:《辞海》里讲创是“始造之也”,是首创、创始之义;新:初次出现,与旧相对;才、刚之义。有三层涵义,一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更新;三是指创造性、新意。•中文“创新”一词,出现较早“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魏书》卷六十二)《魏书》的作者是北齐史学家魏收,其生活年代为公元505—572年•“大象初,征(斛斯征)拜大司徒。诏(于)翼巡长城,立亭鄣。西自雁门,东至碣石,创新改旧,咸得其要害云。”(《周书》卷三十)•“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南史》卷十一)•主要是指制度方面的改革、变革、革新和改造,并不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在国外,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J.A.Sehumpeter)于1912年最先在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InnovationTheory),成为创新理论研究的鼻祖,但他主要是从经济角度,以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技术—经济间的基本互动机制进行了考量。从经济学角度将创新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当前国际社会对于“创新”的定义比较权威的有两个:一是200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二是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的:“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这就确认了“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What’s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按照学术界的看法,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创新型国家,有几个硬指标: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不低于2%,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低于30%。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现状•全国研发资金刚刚超过GDP的1%•我国大中型企业3/4没有研发机构•研发投入也只有营业收入的1%左右•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赖率超过50%•据统计,我国国内拥有自主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目前,我国大型民航客机完全依靠进口,高端医疗设备、半导体以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光纤制造设备也基本来自国外。我国的外贸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但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仅为2%。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50%。现状世界加工厂≠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产品低端为主,附加值不高,增加值率仅为28.08%,与美国、德国及日本相比分别低约23、12及22个百分点。能源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中国制造业产品耗能约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出国际先进水平20--30%,如发电、炼钢、水泥、乙烯、及载货车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出约19%、20%、31%、28%及55%;而单位产值产生的污染却远远高出发达国家。问题很严重当今之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处于发展的关键期。特定的国情,特定的需求,决定中国必须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成为我们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关键因素。着力自主创新,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国内环境要素驱动型—创新驱动型人口过多资源短缺国际环境—开放—激烈自主创新的内容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TA5380特种车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辆全面通过国家汽车试验场综合性能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的超重型越野汽车,是第一辆通过国家级鉴定的超重型越野汽车,第一辆通过国家战略定型委员会正式定型的20吨级超重型越野汽车,第一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重型越野汽车,享有中国越野汽车史上“四个第一”的美誉。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那何谓自主创新呢?自主创新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所谓自主创新,就是通过原始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通过集成创新,把各种相关技术加以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后再创新。这三者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组成部分,不可厚此薄彼。总之,自主创新不等于“纯国产”,核心技术并不都是源自本国的技术发明,也可以是引进技术的集成创新,也可以是引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在国力和科技实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在追赶领域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实力和能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家,是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国家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没有自主创新,特别是关键领域或者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这个国家是难于发展和强大起来的。即使一时发展起来了,最终也会衰落下去。所以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经途径。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自主创新的内涵一是自主创新重在“自主”,即独立自主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把立足点从过多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二是“自主”所寻求的是技术自主,而不是技术自立,是在开放的背景下自主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和进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而不是摒弃外部优秀技术资源,自我封闭;三是自主创新只是手段而非目标,不是主体的概念,而是方式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所谓自主创新就是能够独立控制和把握创新目标、创新方式与创新进程的技术创新,其核心内容主要有二:一是以我为主,二是综合集成。从国内环境看,人口基数庞大、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我国未来的发展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瓶颈,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我们必须回答的极为紧迫的历史难题。实现这一重大转变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使我国经济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的重大转变。放眼世界,未来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开放,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更加激烈。诸多产业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使我国在发展中难以掌握战略主动权。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就必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扭转我国在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上依赖国外的状况。各种情况表明,当今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说。改革开放以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确立,充分表明我国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科学制定规划纲要、及时出台激励政策、大力引导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一项项重大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正朝着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明显增强就不可能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GDP翻一番;就难以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就无法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应对世界科技革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提出这项战略任务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自主创新科技成果简介•生物降解菌剂──农药克星农民福星•东登视音频技术-在互联网窄带条件下享受宽带视频•互联网视音频传输速率提高了3倍•播放1.5兆带宽,在达到同样的音效下,东登只需要500带宽•大豆做衣服──世界人造纤维史上第一个中国原创技术•人造羊绒第八大人造纤维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加工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名列世界前茅,钢材、彩电、摩托车等一百多种重要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我们在世界市场上并没有相应的销售网络、品牌和定价发言权,生产靠订单、销售靠外商、技术靠引进(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我国总的对外技术依赖率超过50%,这些年工业产品的新开发技术有70%属外源性技术。十二五规划纲要第27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第一节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把握科技发展趋势,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推动重大科学发现和新学科产生,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紧密结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态环保、能源资源、信息网络、新型材料、公共安全和健康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第二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政府科技资源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动力,鼓励大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创新战略联盟,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提高服务企业能力。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若干区域创新中心,把北京中关村逐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第三节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强化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建设和完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强相互配套、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在重点学科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新建若干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在关键产业技术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化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布局。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面向企业的技术开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第四节强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强化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财税金融政策。保持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投入,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