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县届教坛新秀(德育新秀)评比教育教学测试(100分)一、单选题(共计4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2.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4.习近平总书记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首先谈到的就是()DA.优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B.优先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C.加强师德师风D.优先发展教育事业5.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AA.主体地位B.主导地位C.被动地位D.辅助地位6.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D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D.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7.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BA.观察法B.行动研究法C.文献法D.读书法8.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C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9.“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10.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B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12.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DA.课堂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教的活动D.认识活动13.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CA.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4.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1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16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C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D.要看情况而定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DA.主体B.学的主体C.教的主体D.客体19.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B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20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二、填空题(共计10分,每格1分)2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现象和现象。(教育社会、教育认识)2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23.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和。(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24.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25.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26、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三、简答题(共计30分,每题10分)27.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答:[(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28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答:[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29.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答:[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四、论述题(共计10分)30.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加入自己的思想五.案例分析题(10分,2小题。)31.小王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作业采用“错一罚十”的方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参考答案]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32.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很恼火,让全班30名学生纸条上写出心目中的怀疑对象即“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同学们写的条:“这就是证据!”(1)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2)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参考答案](1)不对。班主任既没有了解情况,又没有采取恰当的手段和方法来正确处理班级的失窃现象,而采取武断的不科学的方式来选“贼”,如果这两名同学真是拿了10元钱,这种选举方式既对他们没有说服力,不能以理服人,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指认错误,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同时还侵犯了这两名学生的人格尊严。(2)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采取下列方法:①表明态度:我很生气;指出后果:用事例来说话,老师为你担忧;让他懂得:一个人不止值这一点钱;注意事项:a、言语要动情,用情来打动学生的心;b、若知道是谁,则个别交流,为其保密,给他改正的机会;c、丢掉的钱,老师负责补上,以行动来打动学生;d、别在意查得出查不出,千万别自以为是。万一搞错,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与其这样,还不如查不出来。当然,对学生说:不是老师查不出,而是老师不想查。你们都是有志气的孩子,万一查到那个同学,老师会很伤心的。老师不敢接受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会偷东西。这样,偷了东西的孩子即使不还,心里总会产生内疚感,教育效果也就有了。千万别兴师动众的查,否则即使查出来,孩子也有可能破罐子破摔,这就糟了。e、会有反复,别着急,多说几次就会好的。再说,小孩子偷东西不算偷,只是家里随便拿惯了而已。坏习惯要改过来是很难的,需要反复的过程。②利用好主题班会的时间把“失窃事件”告诉全班同学,让每一个同学都来体会失窃者的焦虑和处境,同时也引导大家对行窃者的一时糊涂表示谅解,而后让每位同学按移情的方式写两篇文章:一篇题目是“假如我的财产失窃了”,内容要求涉及四个方面。a、失窃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b、给我的学习带来的影响;c、我目前的感受;d、假如别人归还了我的钱物,我能原谅他吗?说出理由。另一篇题目是“假如我是行窃者”,也要求写出四点。a、拿别人钱物的动机;b、拿别人钱物的过程;c、现在的感受,猜想别人会怎么看“我”;d、打算怎么办?老师在布置这些任务时,没有使用“小偷”这个字眼。同学们写完后,老师有针对性的和部分同学谈话,交流感受,着重设计了谈话过程。总之,研究孩子偷窃的原因:只有找出原因,因势利导,采取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予以纠正,同时对孩子要进行适当的处罚,帮孩子解决问题,记住不要抓住问题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