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式创新生动实践的经验介绍——杭州市委党校2010年培训者培训综述2010年1月20日,杭州市委党校开展一年一度的培训者培训。全体教研人员与教学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会邀请了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陈立旭教授、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胡承槐教授、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何显明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沈满洪教授分别就领导干部媒体沟通媒体应对理论和情景模拟教学、主体班理论课的开放式研讨、调研报告答辩会、如何做好研究生讨论课的点评等教学形式创新活动作了具体介绍。全体与会人员听了四位专家的经验介绍深受启发与教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更深入地学习教学形式创新的宝贵经验,推动我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开拓创新,现将四位专家的经验介绍整理编辑如下。领导干部媒体沟通、媒体应对理论和情景模拟教学陈立旭教授介绍了领导干部媒体沟通、媒体应对理论和情景模拟教学情况。前年9月上旬,沈校长、郑校长给我们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在我校主体班次中实施领导干部媒体沟通、媒体应对理论和情景模拟教学。当时我《干训研究》2010年第3期(总第32期)2们对这种新教学方法还没有一点概念,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其实这个问题确实非常重要:随着电影、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介的发展,人类已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文化时代,从过去书面印刷为中心的文化时代转向以电子媒介为中心的文化时代;从语言为中心的文化时代到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时代,从读字时代进入到读图时代。电视等电子媒体已经在人类文化中处于中心地位。50人游行经电视传播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没有经电视传播的游行。领导干部为何与媒体沟通,应对媒体直接关系各级党委、政府的公众社会形象、公信力,但是与媒体沟通的知识和能力,一直是我国领导干部的薄弱环节。西方官员都是经过竞选上去的,经常面对媒体,具有丰富的与媒体沟通的经验,在任职前已经解决问题了。一旦与媒体交恶或交战,媒体就是摧毁我们的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而行政者动武伤其很小的局部。总之,与媒体交恶,弊大于利。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很多教训。而我们的领导干部选拔方式不同,可能很会做事,但缺乏与媒体沟通的经验和环境。从2008年10月份到11月份,根据校领导指示以及党校提升教学品质、打造教学品牌的要求,我们会同我校教务处、信息部,到浦东干部学院、广东省委党校、浙江传媒学院等单位取经,组织编写教案,经过充分准备,2008年12月,我校以省电视台演播厅为场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妇干班成功实施了“领导干部媒体沟通情景模拟教学”,通过仿真模拟“新闻发布会”、“电视专栏访谈”等情景,学员全程参与体验,扮演新闻发布人、记者、电视访谈对象、访谈嘉宾等不同角色,在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中真实地体会,增强与媒体沟通的实战经验和能力。同时,通过省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高级记者,制作部主任等有经验媒体人的点评,把握面对媒体时必须注意的各种事项,更好地掌握媒体沟通的技巧。学员们普遍反应收获很大,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学优秀率均达100%。在成功试验的基础上,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又进一步在进修一班一期和二期、进修二班、中青班等主体班次实施领导干部媒体沟通情景模拟教学。同时,随着我校投资的“公共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实验区”的建成,我校在全校所有主体班次全面推开媒体沟通教学。从去年底开始到现在,一年左右时间,我们共在全校20个左右主体班次实施了媒体沟通教学,教学优秀率,最低达72%,有两三次80%以上,其他全部是90—100%。学员反映非常好。这件事也受到省委的重视,省委书记赵洪祝作了批示。教学过程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一是编写教案;二是邀请点评教师。我们邀请了省电视台的希文、陈蔚波等节目主持人主持课堂点评。请节目主持人点评,可以使学员感到更具有权威性;三是提前布置。根据我们的教案实施要求,提前两三天进行布置,分配角色,让学员准备;四是课堂实施。《干训研究》2010年第3期(总第32期)3教研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了编剧和导演的角色,负责编写教案和组织实施。具体做好以下工作:1、开发教案。成立了五人小组,由我们两位主任副主任牵头,三位教师参加,根据不同主体班次、社会出现的热点难点,编写教案,初步形成了一个教案库。目前已经编写了20多组教案。2、与外宣办建立合作关系,我校与省外宣办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外宣办提供业务指导。同时,成立了大众传播与媒体沟通研究中心,建立了外宣干部培训基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我为主,借力发展。3、建立师资库。在立足培养本校教师,给他们创造条件上讲台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全省传媒相关高校领导、专家组成的师资库。4、筹备浙江省大众传播与媒体沟通研究中心,为教学提供科研支撑。5、建立教学协调机制,与教学实施部门,涉及教务处、信息部等加强沟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学实施过程。6、教学专题系统化。目前,这个课我们教研部已经形成了系列教学专题。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有几点体会:1、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技术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在以电子媒介为中心的文化时代,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沟通,已经成为提高执政能力,树立党和政府形象,解决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课题,党校作为干部培训机构,有必要有责任破解这一课题。2、只有创新才能形成教学品牌。通过教学创新,领导干部媒体沟通课,有希望成为我校教学品牌。我们看了浦东干部学院、、广东省委党校的领导干部媒体沟通课(此前全国省部级干部教育系统只有它们两家),我们认为我校的教案设计、点评人水平、教学效果都已超过它们。这些都是教学创新的结果。3、教学创新有助于拓展教研部的教学生存发展空间。文化学教研部以前课不多,现在通过开设领导干部媒体沟通课,促进了文史文化、媒介文化、媒体社会学等多门课程的开设。现在教研部教师课很多,大家都有事干,包括新进的博士。4、教学创新也有助于学科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领导干部媒体沟通课的实践探索,推动了我们教研部社会学、文化学、媒介文化、媒介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实现了教学促科研、科研成果进课堂的良性互动。理论专题课的开放式研讨胡承槐教授就开展理论专题课的开放式研讨教学作了具体介绍。如何使学员从被动听课者变为主动思考者,我们开设了“民主执政建设”这一《干训研究》2010年第3期(总第32期)4理论专题课的开放式研讨进行了尝试实践。这个课具体分三个环节:一、准备材料。10多万字、三部分构成。一是精典著作。毛泽东同志《论联合政府》中的相关论述,另外一些有关民主执政精典著作段落、篇章,有的仅列出篇名;二是关于民主执政的许多案例与评论文章;三是自己思考撰写的3万字左右的《民主执政的路径》。后来又加上自己撰写的5篇文章,共大约6万字。在单元教学开始时发给学员,请学员自学。二、收集讨论题与分组。先由学员根据提供的自学材料,提出问题。上半年一个班的学员提出78个问题,下半年提出64个问题。老师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归纳为4个大问题。这4个大问题告诉学员后,由学员根据题目自愿或老师调配分组,分8个小组,每2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三、教师点题与组织讨论。第一个上午,教师点题。讲解与民主执政相关的时代背景、政党执政的理论概念、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同时穿插自己的思考。约1.5小时。下午自学。第二天上午,分组讨论。8个小组,每个学员发言20分钟,老师组成评论组,参加小组讨论,并给学员打分,每个学员也给本组其他学员打分。在讨论同一问题的两个小组中评出优胜组,有利于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每组推荐1名学员参加下午的大组交流发言。第二天下午,学员代表发言,老师点评。学员代表交流发言既要讲个人的观点,更要讲小组的共性观点与意见。老师对8个小组的发言一一点评,学员发言的优点与长处、阐述深入的地方、思路的偏差等等都要点评。点评很辛苦,学员发言时,老师要认真记录。点评后再问学员还有什么问题。通过开展理论专题课的开放式研讨,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与收获:1、教师方面:(1)对讲题内容作了全面深入的思考;(2)从学员中获得了大量信息。学员提了78个问题,有许多是自己没有想到的。了解了学员的所思所想;(3)从教学方式上看,避免了满堂灌,有利于在教学中扬长避短。(4)有利于教学科研一体化,达到科研进课堂、同时教学也促科研的效果。这堂课上完后,就基本上把“民主执政”这一主题的一系列问题理清了。一年来,写了6篇文章,有几篇已经发表。这6篇文章是有理论水准的,这是别的同行看了之后的评价。以前对别人就一个主题写十几篇文章不理解,现在自己也可以做到了。2、学员方面:(1)从满堂灌的听过算数,到现在的开放式研讨,促进了学员思考;(2)信息量大大拓展。比讲四堂课的信息量还大。3、教学双方:(1)深化了认知,澄清了许多问题。与学员探讨执政的合法性等等问题,教师与学员都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2)与学员的关系更加融洽。原来上理论课,讲完了就走,与学员交流少。现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与学员沟通交流大大增加了,也让学员了解了教师上课的辛苦,了解了教师对某个问题更深入的想法。以前上理论课对问题的阐述很难达到这样深入的程度。《干训研究》2010年第3期(总第32期)54、这种教学方式,每个教师都可以做。无非做的程度深浅不同。同时有利于从理论上提升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调研报告答辩会的探索与实践何显明教授介绍了开展调研报告答辩会的教学情况与经验体会。02年参加中国和瑞士合办的培训项目,观摩各种培训方法,可以说无奇不有。当时还是觉得教学内容比形式重要得多。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培训师绝对是忽悠大师,必须具有导演的素质,演员的能力,营造课堂氛围,肢体语言的运用,不是一般教师想学就可以学会的,教学形式的选择一定要与内容、个性有机结合起来效果会好一些。但通过这两年的培训实践,慢慢对我有所触动。教学形式对于教学内容的表达相当重要,同样的教学内容用不一样的方法诠释对于学员的收获与感受大不相同。省委党校曾经开设过相当多的案例教学,也有主题辩论赛这样的品牌课程,开展过三十多届处级干部辩论赛,有效果也有局限,同等次的两个班比同个班内部搞辩论赛要有效得多,同个班有流于形式之嫌。去年我们教研部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的抓手就是调研报告答辩会,简单介绍一下做法:党校各班都会有主题调研,以往很多班次都会流于形式,而且一般只有几个执笔人真正努力在做,报告会交流的时候也仅仅只有几个执笔人在陈述。因此我们从技术上做些改良,调研报告交流实行答辩制。在布置班级教学任务时提前说明调研报告答辩会的事宜,并在布置的调研主题下设置五六个相关的更为细致的分主题,由各小组自行选择,不得重复,各小组分头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再制作ppt,限定在15到20分钟的时间内进行陈述,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人进行陈述,答辩委员会由校内外的专家型领导担任,对一个调研报告提出3--5个问题,其他调研小组也需对该调研报告提出问题,两方面问题都提完后给他们统一的答辩准备时间,然后统一进行答辩,答辩会分成几个角色,诸如主答辩,第一答辩人,第二答辩人,结束后再根据调研报告本身以及答辩的情况作出评议,直接打分,分数直接公布;同时小组报告与个人报告都要结合在一起,小组的分数占了个人分数的一半。优势:1、全员参与。小组的分数和个人分数紧密相结合,荣誉感使内部交流主动参与更加充分,调研报告起草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探讨交流更多了;答辩过程中,有多个人参与到答辩发言中,其他成员也都要参与到答辩过程中,不断记录,不断思考,积极参与答辩。2、内容务实。学员会认真思考每一个分选题,几个调研报告的标题有很大的相关性,每个小组也都能分享到其他小组的成果,积极地参与到报告起草和答辩的过程中。与一般的调研报告全班交流相比,调研报告答辩会这种教学形式在调动全体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效果要好得多,我们打算在2010年《干训研究》2010年第3期(总第32期)6全面开展调研报告答辩会的教学。关键点:1.选题。共同的主题,下面分设四个分选题供四个小组进行选择,让各自有分工又有交融。2.规则。游戏规则的制定及规则的严格执行直接影响答辩的结果与学员的收获。诸如,答辩中时间的把控,答辩中其他小组必须参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