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上课优秀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作者简介莫顿·亨特(1927—1983),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训诫()啜泣()迂回()纳罕()嶙峋()凝视()小心翼翼()瘦骨嶙峋()心惊肉跳()xùnjièyūhuílínxúnchuòqìnàhănxiăoxīnyìyìshòugŭlínxúnxīnjīngròutiàoníngshì读一读写一写第一关字词听写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jièsŏngyūníngchuònàhǎnlínxúnjīngxuànyì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啜泣:纳罕:小心翼翼:瘦骨嶙峋: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抽噎惊奇、诧异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形容人十分瘦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熟悉故事情节。)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开头一段是说孩子们怎么会想到爬悬崖的。天气闷热是动因,他们是想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2、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12第二关抢答环节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3、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孱弱多病,常受到母亲“不要冒险”的训诫或“乖、懦弱、胆怯”。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3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内德、杰里。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418米4、读全文,划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的词语。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2.“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踩”字?为什么?不能。“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这个词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而“踩”就表现不出这种心理。信心丧尽信心萌发信心大增走一步再走一步(详)(略)“我”体弱多病,胆小悬崖高度伏笔心理变化杰利带来了我父亲。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安慰我父亲教我把左脚踏到石架下面那块岩石上父亲教我把右脚移动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我每次只移动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5、说说“我”的脱险过程。(我哭着说)(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啜泣了一会,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我”爬下悬崖时心理变化的过程。局部品味1最初:毫无信心3随后:信心大增2继而:信心萌发4最后:巨大的成就感我下不去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6、“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是什么?学到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它告诉“我”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拓展启示⑴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⑵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莫顿·亨特冒险脱险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启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