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地合作有关文件选编2008年第3集/总第22集1有关城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东北京津合作区域01沈阳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02大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03抚顺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04济南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05青岛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06烟台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07威海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08长春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09哈尔滨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10大庆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11石家庄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12唐山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13霸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14太原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15呼和浩特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16包头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东部合作区域17杭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18金华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19宁波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20嘉兴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21湖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22台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23余姚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24福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25厦门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26南京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27无锡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28苏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29常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30连云港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31扬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32泰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33南昌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34合肥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院地合作有关文件选编2008年第3集/总第22集235郑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36义马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南部合作区域37广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38深圳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39东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40海口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41南宁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42武汉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43长沙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西部合作区域44成都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45绵阳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46宜宾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47昆明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48贵阳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49西安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50兰州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51白银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注]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入与中科院合作内容的城市:沈阳、大连、青岛、烟台、威海、石家庄、霸州、包头、金华、宁波、嘉兴、台州、余姚、厦门、苏州、无锡、常州、扬州、连云港、义马、深圳、东莞、绵阳、宜宾(共24个)。2007年为沈阳、大连、抚顺、青岛、烟台、秦皇岛、杭州、嘉兴、台州、厦门、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泰州、连云港、深圳(共17个)。--------------------------------------------------------------------------------院地合作有关文件选编2008年第3集/总第22集3沈阳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1月9日在沈阳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长李英杰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本届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紧紧抓住中央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立市,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所确定的各项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沈阳老工业基地由调整改造进入了全面振兴的新阶段。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大幅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增幅为近15年来最高水平,比2002年增长1.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7亿元,比上年增长30%,比2002年增长4.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为近10年来最高增幅,比2002年增长90%;实际利用外资实现50.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66%,比2002年增长2.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9%,比2002年增长2.6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00元,比上年增长25.3%,是近12年来增长最快的年份,比2002年增长1.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80元,比上年增长24%,比2002年增长1倍;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5%,是近7年来最低点,首次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上年减少3%。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五年来,在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工业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20亿元,比上年增长31%,比2002年增长3.6倍。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45.7亿元,比上年增长95.1%。通过一手抓项目、一手抓空间建设,沈西工业走廊、沈北新区及重点工业园区发展迅猛,东汽、西重、南高、北农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装备制造业增势强劲,规模以上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47.5%。远大、北方重工等6户骨干企业和铁西汽车零部件等4大产业集群实现百亿产出。沈阳机床集团荣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组、大型盾构机、燃气轮机等重大装备国产化实现突破。全市工业由举院地合作有关文件选编2008年第3集/总第22集4步维艰到生机勃发、重新崛起,沈阳正在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服务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200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4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5%。连锁经营、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不断涌现,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物流、金融、信息、动漫等现代服务业成长壮大,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金融区域服务能力增强,商业银行成功重组为盛京银行,实现跨区域经营,外资银行分行及代表处达到9家。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7.8%,会展交易额比2002年增长近2倍。恒隆市府广场、华润万象城等78个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都市中央走廊初见形象。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实现2100亿元,比上年增长40%,比2002年增长2.4倍。浑南新区示范和聚集作用不断增强,建设了富士康科技园、中科院沈阳科技创新园、自动识别技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不断扩展,IC装备、软件等产业初具规模,数字医疗、工业机器人等制造业高端产品已实现产业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45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发明专利申请量比2002年增长2.6倍;研发、生产了百万伏特高压电抗器、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产品。县域经济活力明显增强。2007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1.5%,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60.2%,比2002年增长4倍。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48%,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农业发展迅速,高效特色农业种植面积比2002年翻一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9%,沈北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年来,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调整、促改造、促发展,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全市加快推进债务重组,实现企业减债137.7亿元。24户国有重点企业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国有中小企业全部完成改制任务,沈阳机床、北方重工成功实现国际并购。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0户。铁西区企业整体搬迁改造全面完成,全区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被国家发改委和振兴东北办授予“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产权、土地、金融、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逐渐完善,市场秩序走向规范。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级审批事项减少到110项,“即办件”比率达到9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7年完成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4%,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对外开放实现战略升级。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果,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8.6亿美元,调入内资1754亿元。引进超千万美元重大外资项目279个,51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沈投资兴业。对外经贸稳步发展,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265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43个。对外交往日益活跃,法国、爱尔兰等10个院地合作有关文件选编2008年第3集/总第22集5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来沈访问。新开通国际航线34条,进出空港人数增长1.2倍,接待入境游客162.4万人次。世园会、制博会、世遗会、世界生产力大会、东北亚区域发展与合作论坛等重大国际活动取得巨大成功,极大地提高了沈阳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五年来,旧城综合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城市建设和管理进入到全面提升质量的新阶段。2007年城建投资完成20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五年累计投资662亿元,年均增长28.5%。规划建设了大浑南地区、西部工业走廊、沈北地区和棋盘山风景区四大发展空间,城市新一轮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地铁1、2号线全面开工建设。城区路桥改造基本完成,形成了较为快速、便捷的市区交通网络。新建农村公路4000公里,构建起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的农村公路网。城市道路建设开始向四大发展空间和沈阳经济区拓展,沈彰高速公路和沈抚、沈铁、苏桃等一级公路竣工通车,沈康、铁阜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奥体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金廊建设全面展开,一批投资百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城市供水、燃气、电网、通讯和防灾等公共设施日臻完善。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浑河、蒲河、细河、满堂河、丁香湖等重点水系得到进一步治理,三环内水面积率达到7.7%。通过开展大规模绿化活动,建成区绿地率提高到38%。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城市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5%和100%。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地源热泵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连续4年保持在300天以上。沈阳经济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沈抚同城化重点项目陆续启动。近海经济区建设,增强了沈阳作为连接沿海与腹地枢纽城市的聚集和辐射作用。五年间,全市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历史性变化,沈阳实现了从工业污染城市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跨越,碧水蓝天、绿树通衢已经从梦想变成美好的现实。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投入民生工程17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50%以上,是历年来投入最多的一年。五年来,全市对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累计投入532亿元,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创11年来新高,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6.4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7.3平方米,家庭财产增多。实施了积极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全市实名制就业27万人。五年共开发就业岗位56.5万个,积极稳妥地解决了国有企业27.6万“并轨”职工再就业问题,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基本实现经济发展院地合作有关文件选编2008年第3集/总第22集6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养老、职工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面逐年扩大,待遇水平逐年提高。农民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城乡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