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Trade》-(第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4章国际贸易新理论•国际贸易新理论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背景: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和新现象1•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技术的跨国转移普遍;•发达国家间国际贸易比重增加,等。•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理论的前提条件越来越接近现实;强调动态研究。新现象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本章主要内容•4.1技术与贸易•4.2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4.3产业内贸易理论•4.4国家竞争优势论2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技术差距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当代的国际贸易更多发生在发达国家间而不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一国为什么会同时大量进口和大量出口同一类商品,例如美国和日本间的汽车?•促进贸易发展的企业作用和外部环境因素?4.1技术与贸易•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仅考虑三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考虑技术对国际生产和贸易的影响技术差距论(波斯纳,M.V.Posner)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能,R.Vernon)3•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劳动)•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劳动、资本)•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被忽视1)技术差距模型TechnologicalGapModel•波斯纳(R.V.Posner),1961年。•工业品贸易,很大一部分是以技术差距的存在为基础进行的。•在创新国和模仿国间,存在着技术差距。4innovationcountry:研究开发实力雄厚,具有技术领先优势。imitationcountry。技术较落后,模仿技术先进国家。技术差距、技术转移与国际贸易5创新国:研究开发实力雄厚,具有技术领先优势模仿国①出口口出③•专利权的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等,创新国的技术流传到国外;②模仿国自行生产并减少进口技术差距的贸易模式图示6•来源:唐海燕编著,国际贸易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P139•需求滞后(Demandlag)•反应滞后(Reactionlag)•掌握滞后(Masterylag)•甲国:创新国•乙国:模仿国•摹仿滞后(Imitationlag)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市场营销学家弗农(RaymondVernon)提出,威尔士(L.T.Wells)等进行发展。•弗农论文: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intheProductCycle。1966年。•TheoryofProductCycle.动态理论。•工业制成品的生命和贸易周期:新生期(newproductphase)成长期(productgrowthphase)成熟期(productmaturityphase)销售下降期(salesdeclinephase)让位期(demisephase)7•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贸易、投资特点各不相同。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示8•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演进,原来的进口国变成了出口国,原来的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来源:[美]DominickSalvatore著,InternationalEconomics,国际经济学第10版,杨冰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p15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示意图:不同类型国家生产和出口产品的更替销售量美国创新国)(让位期1TV新生期I成长期II成熟期III降期销售下IV02T3T4T5T)(at净出口MX0MX如中国)贸易发展中模仿国(贸易如日本发达模仿国)(贸易如美国创新国)(t)(bMXMX-=净出口表示进口表示出口,,9•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性质发生了变化,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发生了变化,导致进出口的方向也发生变化。•来源:方齐云,方臻旻编著,国际经济学(研究生教学用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p55,稍有改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性质和生产国、出口国的变化劳动力密集型发展中国家资本密集型研究与开发密集型欧洲和日本美国产品成熟时期产品创新时期产品标准化时期10生命周期阶段要素密集性质生产国和出口国小结: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的分析基础和方法分析方法比较优势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新要素(技术)理论理论基础分析角度动态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分析内容:•国际贸易的基础•贸易模式的动态扩展:::11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优点不足•把技术要素引入贸易模型,比传统理论进了一步•产品生命周期循环不一定是普遍和必然的现象•动态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和H-O理论•创新和模仿者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被固定,这不一定符合现实。•对部分产品(机电产品)的国际贸易现象作了合理的解释124.2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需求因素在之前的国际贸易理论中被忽视。如H-O理论假定:两国需求完全相同。•现实中:需求有差异性。•决定需求的因素–实际需求:地理气候等环境差别–喜爱偏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差异等–收入水平:收入差异131)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14•来源:[美]DominickSalvatore著,InternationalEconomics,国际经济学第10版,杨冰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p64•两国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前沿:要素禀赋和技术完全相同•两国社会无差异曲线不同•仅仅因为需求的差异,也能产生国际贸易2)偏好相似理论•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StaffanB.Linder)1961年在《论贸易与转换》一书中提出。15•从需求方面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认为国家间需求和偏好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偏好相似理论(TheoryofPreferenceSimilarity):又称收入贸易说,或重叠需求理论(TheoryofOverlappingDemand)或需求相似理论(强调需求结构的相似性对贸易的影响)。国际间制成品贸易发生的原因为本国市场生产新产品市场饱和出口产品多出口到偏好相似的国家•人均收入与商品需求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需求的相似性也可以用人均收入水平的相近来代替。•人均收入:PerCapitaIncome人均收入相近16偏好相似理论图解:人均收入与贸易的可能性示意图•人均收入越接近的国家,需求结构越相似,越容易发生国际贸易。•发达国家人均收入高,需求结构相似,贸易的重叠需求大。•人均收入决定了偏好,进而决定了贸易的可能性。代表性产品人均收入•偏好相似理论的解释力及其局限。17自行车电视机电脑汽车I1I0重叠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另一种图形表达18•A、B:不同的收入水平;•OP: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a、b:A、B收入水平下消费商品的典型加工深度;•两国的消费区间:a±、b±;•交叉区域为双方都消费的加工深度,即贸易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对应一定的消费区间4.3产业内贸易理论•60年代以来出现。•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H.G.Grubel)等发现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并不是按H-O原理进行的。•他们认为,当代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大致有两种:–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19•国际贸易的新现象,要用新的理论解释。•可以用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进行解释。•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特征:–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是同类产品的交换–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时间代表人物主要贡献•20世纪70年代前•巴拉萨(BelaBalassa)•大量经验性研究•70年代中期•格鲁贝尔(H.G.Grubel)•劳艾德(P.J.Loyld)•开创性、系统性的研究。•著作:《产业内贸易》•70年代中期之后•格雷(Gray)•戴维斯(Devies)•克鲁格曼(P.Krugman)•兰开斯特(Lancaster)等•大量理论性研究,使产业内贸易理论日趋丰富、成熟。20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21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同类产品的异质性规模经济收益递增经济发展水平•商标,•牌号,•款式,•包装,•售后服务等的差异•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可以降低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均收入越高,消费需求越趋向于多样化。•产品的差异化•规模收益递增1)产品的异质性与国际贸易•完全竞争(PerfectCompetition)的假定条件之一:产品同质。22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买者和卖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任何人对市场价格都没有控制力量。•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同一行业内每个厂商生产的产品完全同质。这样,每一个厂商既不会提价,也没有必要降价。•厂商进出一个行业完全自由•市场进入没有任何障碍。•信息充分•市场中每一个从事交易活动的人都准确地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现实经济中,大部分商品是有差别(differentiatedProduct)的。•产品的差别意味着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异质产品的两种表现形式23同一产业部门生产的同类、异质产品垂直差异即产品质量的不同,以满足不同收入的消费者的需求水平差异即产品质量相同但特征不同,以满足同等收入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这两种差异都可以形成各个不同的生产者在消费市场的垄断地位,产业内贸易由此而发生。2)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产品的长期平均成本会受生产规模的影响:如果生产规模太小,产品的平均成本会较高。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微观经济理论称之为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Returnstoscale)。24规模经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的关系•随着生产的规模扩大,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越来越少,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26•投入要素加倍,产生比加倍更多的产出。规模经济的函数定义方法•令Q=f(X1,X2)表示两种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其中–X1、X2:投入数量;–Q:产出数量。•设θ为比例系数,f(θX1,θX2)θQ,则为规模经济(报酬递增);f(θX1,θX2)θQ,则为规模不经济;f(θX1,θX2)=θQ时,则为规模经济不变。27•当两种投放要素等比例增加时,如果产出有更大的增加,那么就存在规模经济。案例:汽车工业“马克斯—斯尔伯斯”曲线•马克斯和斯尔伯斯:《汽车工业》。•他们整理1954年英国某公司成本结构数据,发现单位成本随产量扩大而呈下降趋势。•其主要结论为:–当年产量由0.1万辆增加到5万辆时,成本下降40%;–由5万辆到10万辆时,成本下降15%;–由10万辆到20万辆时,成本下降20%;–由20万辆到40万辆时,成本下降5%;–以后产量每增加10万辆,成本下降比例及下降幅度更小,直到100万辆为止。28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原因机制•专业化•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专业化的机会增加,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高效率的设备•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使得高效率、专业化的设备能够投入使用(在小规模情况下不可能);•降低投入要素的单位成本•大规模的买者可以从供应商那里得到数量折扣;•利用副产品•在某些产业中,大规模经营就可以利用副产品(小规模情况下,这些副产品被浪费掉);•辅助设施的发展•在某些情况下,大规模经营厂商会刺激其他厂商为其生产和提供辅助设施和服务,如运输系统和仓储设施等,从而导致其成本节约。29•来源:方齐云,方臻旻编著,国际经济学(研究生教学用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p57规模经济的两种表现形式: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表现来源含义•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Economies•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生产规模扩大。•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越来越少,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Economies•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扩大。•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在信息搜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30•硅谷的IT行业•华尔街的金融业规模报酬递增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前沿•规模报酬递增:机会成本递减。31Y0XY0XY0X(a)机会成本不变(b)机会成本递增(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