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标要求:(1)概述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2)概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和主要内容;(3)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1)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积极性;(3)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苏联的经济改革势在必行1953年斯大林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赫鲁晓夫(1894—1971)接替他的是: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他在处理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时,缺乏理性思维和深谋远虑,往往从主观愿望和一时热情出发,甚至指望用冒险激进的办法来达到目的。——《苏共的领导集团》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1.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2)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的领导地位确立。①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②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影响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2、内容:【农业】①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②农业政策:削减农业税,提高收购价;③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工业】改革管理体制,地方权力有所扩大。【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3.结果:收效甚微(失败)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4.评价:打开苏联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农业政策违背了自然规律。加之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自己也搞个人崇拜,最终导致改革失败。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赫鲁晓夫经常心血来潮地做出一些决策,许多改革措施未经深思熟虑便草草实施,又草草收场。——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1959年1月,将物资分配权重新收回,由国家掌权1963年3月,决定成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加强经济管理中的国家集中统一领导。1962年底,决定取消做一般党的工作的区党委赫鲁晓夫的改革以上材料说明了赫鲁晓夫改革有哪些缺陷?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试验急躁冒进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总体上的规划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提示:(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明理由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他不重视对客观情况发展变化的研究,习惯于因循守旧、满足现状,惧怕重大的改革。……维持现状和粉饰太平,缺乏锐意进取和改革的创新精神,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苏共的主调。——《苏共的领导集团》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内容:1.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2.“新经济体制”: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结果:1.前期取得一些成效:①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②国民经济有所发展③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④苏联的军事实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2.70年代以后,过分追求稳定,改革逐渐停滞,经济增长率下降,进入停滞时期,陷入困境(失败)三、“釜底抽薪”的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他说“俄国的悲剧,就在于卡尔·马克思的晚年时代已经死去的思想,却在20世纪初的俄罗斯被选择”。“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口号”。——《苏共的领导集团》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内容:【经济改革】“加速发展战略”:•(1)重视科技(2)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用经济管理方式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3)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4)租赁、合资【政治改革】1.主要内容: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2.后果: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解体。三、莫斯科落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西方和平演变。1.背景:按照“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改造党的指导思想,就是用西方社会民主党的那一套旧理论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在向二十八大提出的“行动纲领草案”中进一步强调:“全民的法制国家排除任何一个阶级的专政”,其实质是特指要“排除”无产阶级的专政。1990年7月2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时说,要考虑“一切理论的局限性”,其实质是说,要考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局限性”。1991年7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强调:“过去,党只承认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鼓舞自己的源泉”,“现在,必须使我们的思想库内包括国外社会主义和民主思想的一切财富”。说穿了,这些表述的本质就是要以西方社会民主党的思想作为其指导思想。政治改革的实质从根本上否定科学社会主义“釜底抽薪”的戈尔巴乔夫改革铁轨到了尽头,火车无法继续前进……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指导思想改革性质政治前提结果马列毛、邓小平理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良的资本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削弱、放弃党领导成就辉煌失败、解体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不同:赫氏改革侧重农业,勃氏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氏经济体制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虽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比较反思:苏联改革过程中的教训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带来什么深刻的借鉴呢?提示:可从政治稳定跟经济发展的关系,改革的速度、理论指导、改革方向、配套措施及政策、改革遇到的阻力和矛盾等方面考虑。1)建设社会主义要从自身国情出发,实事求是;(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提升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切实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改革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要有探索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改变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要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矛盾;(4)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5)制度的改革与更新也必须与时俱进,没有永远先进和一成不变的制度。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