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贵在创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化建设贵在创新中共府谷县委宣传部府谷报副总编李鹏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物质生活改善后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基础上作出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和勇于担当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传承文化、繁荣文化历史责任的强烈使命意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才能实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新时期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近30年来,我国文化建设虽然也取得巨大成就,但总体实力和总体水平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进入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一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支撑,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二是文化产品与服务已作为独立的贸易形态,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三是文化领域已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文化的发展繁荣必将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历史的经验证明,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必然导致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导致人民生活的大发展、大繁荣。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已到了一个新的历史紧要关头。一是随着改革开放近30年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在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倾向;二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拓展,特别是近年来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三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迫切需要文化建设为社会提供文化支撑。因此,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满足中国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充满新期待当前,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期待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供更实更新的文化理念。在精神生活领域人民群众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能够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化理念。二是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现在城乡特别是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后还是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三是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当前,人民群众对富有中国特色、能够与外来文化产品匹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有更为迫切的需要。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新要求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为社会发展作出独立的贡献。随着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凸显,文化建设不仅要在观念文化建设如思想解放、观念更新、道德养成等方面继续取得重大进展,而且要在实体文化建设如发展文化产业、铸造文化品牌、积聚文化资本等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二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良好的舆论氛围、强大的精神动力、坚强的智力支持。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发展越来越迫切需要文化的支撑。三是配合党和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要拓展国际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既勇于借鉴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自觉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渗透,又善于使传统的中华文化在扬弃和创新中传承,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需要通过文化的伟力,增强党和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综合国力、综合竞争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影响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基础工程是培育文明风尚。文明风尚的培育实质上是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的培育。培育文明风尚,一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要形成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传媒,都要自觉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哲学社会科学要着力研究重大现实问题,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文学艺术要弘扬真善美,努力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重点工程是推动文化创新。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更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动力。推动文化创新,应该是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突破口、切入点和重点工程。推动文化创新,一要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二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三要突出抓好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一、要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在发展上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目标。一是在体制机制上要创新思路。要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二是在管理目标上要创新思路。三是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上要创新思路。新农村、新农民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文化”。这就要求在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上要创新理念、创新思路,不断更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能一台戏演一年,一个模式管几年,要根据农村地域、服务对象、受众主体、乡俗民情的不同,不断变化更新。只有这样,农村文化建设、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才能多姿多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二、要树立精品意识针对目前农村广大农民群众对艺术精品的强烈需求,农村文化建设要在把握群众新期待、实现创新精品上下工夫。一是要大力加工创作有地方特点的民间艺术作品。要以本地特点为主,发挥本地强项,加工创作出一批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艺术精品。二是要多形式、多题材、多渠道发挥作用。农村艺术精品的创作,不应局限于某一个种类或某个题材,应拓宽视野、广开门路,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从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丽画卷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在创作者方面,各级文化部门的机关干部、专业人员,以及工人、农民和教师等都可以积极参与。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开展新农村艺术“精”品的创作活动,必须考虑“精”品的“销路”和“出路”问题。各级政府、文化和群众部门,要加大投入,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建立农村艺术精品“请进来,走出去”的机制。定期举办农民艺术节、会演、调演、大赛、展演、展出等,让农村文化艺术精品得到展示、交流的机会,使创作人员积极投身于讴歌时代的文化创造活动中去。三、要创造地域特色品牌“品牌”活动是一个地方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标志。我们要下工夫打造一批有规模、有影响、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新农村文化“品牌”,提高当地文化知名度,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开展农村文化“品牌”创立活动,一要重点打造有当地特色,农民群众熟悉、喜爱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当地农民群众能积极参与,还能吸引周边的群众积极参加。二要从小做起,持之以恒,做大做强。“品牌”活动不是“招之即来”、“一蹴而就”就能做成的,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年复一年地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发展。三要重在参与,不要贪高求大。“品牌”活动的创始,不要目标过高、规模过大。只要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感到是自己熟悉和喜爱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热情地参与。这样持之以恒,正确引导,就会把“品牌”活动办成当地农民群众的“节庆”活动,得到长期的延续和保留。四要与经济相结合,为当地经济服务。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经济发展了,必然带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了,“品牌”做大了,就必然作用于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一要大力开展农民参与性较强的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农民群众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民间舞蹈、戏曲、音乐、杂技、剪纸、美术、灯彩、演艺、编织、劳动技能等的比赛、演出和展出等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参与中享受文化的愉悦,在愉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不断提高综合素养。二要大力培养农民业余文艺队伍。大力开展农民参与的文化活动,培养一批农村业余文艺骨干队伍。各级文化文艺团体,要经常举办农村文艺培训,提高农村业余文艺骨干的专业水平,提高农村业余剧团的演出水平,扶持他们长年活跃在广袤的乡村田野,为农村文化建设服务。三要大力支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发挥农村艺人、热心人的作用,办好农户文化室、图书室、文化大院、农民放映队、农民业余剧团、特色文化产品等,并通过多种方式的市场运作,使一批农村文化能人“以文兴农、以文致富”,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地域一方文化。文化具有地域性,越是有地方特色,就越是有生命力。有特色、有特点的乡土文化,对本乡本土的农民群众来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其他地方的人来说,则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因此,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中,我们要特别重视特色文化的建设。一是特色文化要特别扶持。各级农村文化业务部门要积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摸清所在区城的民间特色文化,做到特色文化特别扶持。要做好挖掘、整理、提高工作和规划,定期举办各种民间特色文化活动,开展“特色文化之乡”申报和命名活动,开展特色文化产业开发与服务活动,使其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新增长源。二是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把那些有价值、有特点、有影响的文化遗产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进行挖掘整理,逐级申报加以保护,使这些特色珍品长期保留下来,得以延续。三是做好传统民间特色文化的传承工作,大力培养一批年轻的民间特色文化继承人。我国民间特色文化之所以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主要原因是民间蕴藏着一批身怀绝活、技艺精湛的文化艺人。这些艺人,是民间文化的台柱子。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已相继离去,健在的已为数不多,且年事已高。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珍贵的特色绝技,仍然没有传人。我们要认真耐心仔细地做好工作,培养一批年轻的继承人,让绝活绝技后继有人,不断为农村文化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五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自身有一种吐故纳新的能力,有一种求变图强的精神。我们一定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讨,锐意进取,抓好基层文化建设。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