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习计划及培优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初三语文复习计划及培优策略一、初三复习计划。(一)复习总设想:1.导向引路:要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以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内容到方法,体现正确的复习方向。并在复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上,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以便最终切实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2.整理归类:以课标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尽量做到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和简单化。3.训练能力:通过持续复习和训练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应试答题迁移能力。(二)复习进度与计划: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我们也跟许多兄弟学校一样在时间上制定了三个时段的复习计划。第一轮复习:课本为主,按册进行。时间为3月中旬到4月下旬。这一轮复习强调不“忘本”,着重从课本入手,依标扣本,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特别是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面铺开。按照“知识点梳理——重难点强调——练习题巩固——错误题强化”的步骤进行,采用文言文与现代文穿插、阅读与写作穿插、识记与理解穿插、知识与能力穿插的方法进行复习,以提高语文复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写作训练与指导则贯穿复习的整个过程。第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强化重点。时间为4月下旬到5月底。这一轮进入专题复习。根据《考试说明》和中考命题规律,打破教材原有的单元顺序,将知识结构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按照“相关知识整合——相关练习强化——相关错题点评”的步骤分类进行,努力做到“三多”,即:多精讲几种题型,多总结答题技巧,多点评中考范文。更注重现代文和作文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的中考得分意识。专题复习是复习进程中最重要的阶段,通过对知识板块的专题复习,可以使以前散见于课文中的基础知识系统化,使学生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来俯视语文知识体系,消除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迷茫。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把握整体。时间为6月上旬到中考前。这一轮复习重在模拟训练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精选精练中考模拟题,整体把握试卷的题量和难度,安排和分配好答题时间。这一轮的复习旨在帮助同学们在完成专题复习后,检测学习的成效,同时又起到中考实战演习,提高应试能力的作用。考前三天则安排学生自主复习。要求按照自己学习的特点,在老师指导下,每天做适量中等题、写一篇小文章培养手感和良好心理,为决胜中考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这三轮三个层面的复习,即第一轮“回归课本抓重点”,第二轮“专项训练抓难点”,第三轮“综合测评抓考点”,相信同学们的语文能力会得到较大的提升,那么较好的成绩也就值得期待。(三)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1.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要有强烈的团队精神,每一成员既分工又合作,资源共享,群策群力。2.利用好课堂,力求课堂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复习有效果、有收获。高效优质始终是复习课永恒的追求。3.讲解要抓点带线,理清知识系统,启迪学生思维,切忌上成新课式的泛讲。4.复习期间,求实不求快。扎实落实双基,做到不留漏洞和死角。5.选题求“精”不求多。训练要严格、规范、统一。6.读透《考试说明》,明确中考的导向,对《考试说明》中所例举的题型,要训练解题思路。以上是对初三总复习的一些计划和想法。此外,我们认为,如何做与做什么同样重要。二、培优策略。按中考考查的知识板块的顺序做具体说明。(一)诗文默写。中考的诗文背诵默写范围在课标和考试说明上有明确的规定。在复习中,我们提出“颗粒归仓”的口号,既要篇篇背诵,还要字字落实。但是诗文背诵容易记,也容易忘。针对学生实际,也结合遗忘规律,在复习中我们采取分期分批化整为零的策略,既简单可行,又富有实效。具体来说,分三轮。第一轮,由科代表把考纲中要求的古诗工整地抄在黑板的一角,每天两首,保留一天,使学生一天中能多次有意识或无意识去看它,感知它,每节语文课再利用课前三分钟集体诵读几遍。这样利用零散的时间达到记忆的效果,既不费时也不费力。每天一更新,每隔两天老师对所抄的古诗进行集体默写,批改反馈,一周以后对上周所有考查的内容进行测试,不合格者复习补考。第二轮,让学生自己动手,认真而准确地把《考纲》中指定的古诗篇目内容及古文抄在一个专用的笔记本上。抄写的时候,把易错的字或前一轮复习中已出错的字用红笔标出,以提起注意。同时,诗文旁边留出一定的空白区域,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安排时间进行,在抄写今天内容的同时再次巩固一下昨天的记忆,每天都坚持这样做,养成习惯。老师抽查学生对昨天内容的完成情况以作为督促。评价检测的方式与前一轮相同,两天后、一周后及时巩固。要求学生要经常翻看诗文默写的笔记本,反复刺激,加深理解,从而巩固记忆。第三轮,这一阶段以反复练习为主,通过练习查漏补缺,再次背诵,达到“滚瓜烂熟”、“信手拈来”的地步。先由老师整体规划,每周每天要复习测试哪些内容,然后发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出题,互相检测、互相批改。对出题的同学来说,这相当于一次系统复习;对做题的同学来说,这又是一次巩固复习。所以这种一举两得的方法,效果不错。这样经过三轮复习之后,学生的诗文会背得熟、记得牢、写得好。(二)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过程性的、非线性的语文实践,是运用语言知识展示综合能力的考查形式。试题的命制,往往注重把教材中的专题学习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因3此,复习中,我们强调专题与生活融通,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就题目进行机械训练。复习备考中我们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1.回归教材:对课本上的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梳理,并分专项有效练习,如概括、图表、汉字、民俗等。2.关注热点,丰富信息。综合性探究题的背景材料往往关联社会热点、文化现象、传统经典等。所以引导并督促学生平时留心生活,就一些热点问题,收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照片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3.强化表达。作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核心的考查要素。相对于阅读中的语言表达题而言,综合题有其特定的情境要求,语言表达的要求也就更高一些。所以训练学生根据要求,恰当地表达显得非常必要。(三)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的考查把文言文的教学和复习引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和阶段,要求学生在记忆的同时增加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和赏析比较,这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帮助。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是2015届的新生事物,具体怎么面对和操作我们期待谢老师能够指点迷津。下面说说我们的一些想法。1.注重积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以下内容的梳理,常见的文言虚词如之,其,以,而等。文言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式,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经过总结并训练让学生一见到这个词,就能马上反映出这个词的意思,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中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功在课内,利在课外”的效果。2.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不能只给一个答案,而应该教会一种方法。如往往遇到一些虚词的同类用法,只须讲第一个句子,而对其他几个句子则先让学生翻译,如有错误再给予订正。在此之后,再写出一个课外的含有这种用法的句子让学生翻译,这样就把课内的东西延伸到课外,也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同时在对课外文言文的翻译讲解时,也要多联系课内的词句,随时让学生意识到这个知识点是我们学过的,并不可怕。3.进行强化训练。针对性地挑选一些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课外文言文进行强化训练,比如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唐宋散文、明清文人笔记中的有关故事,以及志怪、志异作品中的浅显的短文等,以巩固课文学习所得,举一反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四)现代文阅读。中考现代文阅读题材丰富,意蕴深刻,强调整体感悟。我们认为:在指导复习时,主要是要牢固树立“两种意识”,培养“三种能力”。两种意识即“原文意识”和“整体意识”。所谓“原文意识”,也就是所有的阅读试题答案都应该在原文中找得到依据和理由,因为中考语文阅读是以理解性阅读为原则。所谓“整体意识”,也就是对于主干性的阅读试题,一定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解答,要根据试题要求,完整地筛选出相关内容要点,以避免挂一漏万的答题现象。三种能力即“审察题目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审4察题目,不仅要明确答题的要求,问题的指向,还要确定阅读的范围,揣摩题中重要信息的含义;筛选信息的正误,关系到答案的正误,筛选信息不仅要学会分辨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有时还要辨析信息的主次,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语言表述是答题的最后一关,不仅要求形成的答案要点完备,而且要求语言通畅,简洁明了。为此,我们做出了以下几点努力:1.分文体梳理考点,总结基本答题思路,并逐一训练。这点相信所有的兄弟学校都有在做,所以不再赘述。2.引导学生关联课内,找课本原型。课外阅读,考本是课外的,考点往往在课内。如我们最近考过的一个语段包利民的《盛开在碗里的硬币》,有道题目是这样要求的,“这个夏日的午后,我的心被碗里那些闪光的硬币温柔地击中,将那些蒙在心上的尘埃荡起飘尽。(“温柔”和“击中”是两种不同的感受,你怎样理解?)”,讲评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盘点下来,就九年级上册就有三处类似的表述:一是《白杨礼赞》中白杨树极普通又不平凡,“普通和不平凡”;二是《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短暂与漫长”;三是《孔乙己》的结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与的确”,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课内所学,也就打通了课内外的联系,进一步强化考点并总结答题思路。3.开展命题训练。这种做法主要是在适当的时候针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分文体并按照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展开。具体来说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给出精心挑选的语段,让学生就“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理清思路”中的一点或几点,结合材料命制试题并自己作答。二是给出材料并给出所设几道题目的答案,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答案来命题,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既有的答案来倒推答题思路,进一步落实考点提升答题能力。4.制作易错题卡片。引导学生针对自己考试和练习中出现的易混点、易错点、创新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查缺补漏,并适当建立高频错题卡片。5.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课标积极倡导要“多读书,读整本的书。”到了初三下学期,经常读整本的书可能有点困难,所以我们每周一个主题,分发材料,给出阅读指导,组织同学利用晨读时间出声地朗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通过大量的(五)名著阅读。名著在中考能力考查层级中是属于较基础的,但占分不少。所以对于那些平时不爱或不认真阅读名著的同学来说,这部分反而成了前进的拦路虎和失分的重灾区。我们在落实名著的过程中,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1.真。“真”就是真阅读。有些同学可能不太喜欢这些考纲或老师圈定的名著,老师又气又急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亲自操刀编些“导读”“概要”等资料,学生就读这些“导读”“概要”,走快捷应试之路。这样,老师整理归纳代替学生自己读书,考学生变成了考老师。关键是效果还不一定好,尤其是近几年,名著命题有较大的变化,较多关注重要情节、关键细节的考查。这水就很深,想要抓到题无异大海捞针。学情不一样所以做法也会有所不同。我们从初一开始,对中考要求的六部名著进行阅读进程的规划和阅读过程的监测与引导。把初中三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阅读规划,如5每学期完成一中一外一大一小的名著文本细读,化整为零,两年就完成了初中应考篇目的学习,还有初三一年的复习整合时间,既可应考又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落到实处。2.细。细读。比如,引导学生对名著中描写的精彩点、读者与作者思想情感的共鸣点或冲突点、语句含义的深刻点与精辟点等,进行探究,强化学生捕捉批注点的悟性,促进学生对名著的深度阅读。督促学生整理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有紧要关联的情节和细节。也要求适当写些读书笔记(摘抄式、提纲式、感想、评议等)。3.活。主要是引导学生善做横向或纵向的拓展和延伸,形成知识链,从而达到快捷高效的复习目的。如我们最近考了《西游记》“降服红孩儿”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